臨汾新聞網訊 近日,筆者在吉縣城北垣萬畝蘋果基地采訪時,看到果農們正在給蘋果果實套裝專用紙袋。果農李彩珍說:“蘋果剛開花時,就要對果樹進行疏花,掐掉多余的花朵,一簇花只留一兩朵;到了掛果時,還要疏掉多余的果實,一簇花只留一個果實,保證果實有充足的營養供給。”吉縣發展蘋果產業基礎良好,已有30多年歷史。歷屆縣委、縣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干,咬定蘋果產業不放松,蘋果面積已發展到28萬畝,年產量16萬噸以上,產值達到8億元,果農人均果品收入6000余元,已形成產、加、貯、銷一體化的產業化經營體系。蘋果產業在吉縣達到了“五個80%”,即蘋果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84.8%,蘋果種植村占行政村的83%,果業收入占農業收入的88%以上,果農人均果品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82%的農民是果農。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蓋房子靠的是蘋果,購家業靠的是蘋果,娶媳婦靠的是蘋果,買房子、買汽車靠的是蘋果。”今年,吉縣抓緊國家、省、市實施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百萬畝有機蘋果產業化項目、全省“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優質蘋果生產基地項目、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項目、臨汾西山優質水果干果百萬畝特色農業基地建設項目的有利機遇,加快蘋果提質升級步伐。全年計劃完成蘋果品種改良1萬畝,人工授粉1萬畝、黑膜覆蓋1萬畝、節水灌溉1萬畝、簡易水肥一體化配套果園1萬畝、減密間伐1萬畝、標準化示范園1萬畝、推廣蘋果自然災害保險2萬畝、技術培訓2萬人,精心打造蘭村垣優質蘋果示范園區。
為了實現預定目標,吉縣采取六項具體措施:一是突出科技創新驅動,加強與有關科研院所合作,推進新技術研發推廣應用;二是完善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體系,依法規范農資市場和各類培訓活動;三是加強果園水、肥、路、電、防雹網等配套設施建設,改善果園生產條件;四是持續開展品牌創建活動,組織參加各類展評活動;五是創新蘋果營銷模式,推行“股聯網+蘋果”運行模式,進一步提升吉縣蘋果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六是鼓勵縣內外資本進入蘋果產業化領域,開發生產有機蘋果、宣傳推介有機蘋果、高端營銷有機蘋果,實現“有機”優價,推動蘋果產業提質升級,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6月上旬,天氣異常炎熱,可對于吉縣2萬余戶果果農來說,正是給蘋果套袋的好季節。在蘋果主產區的城北垣、社堤垣、蘭村垣、勒馬垣等十大垣面上,隨處可見正忙碌著果農們的身影。為了生產出優質蘋果,吉縣果農們給蘋果樹實行“計劃生育”。也就是人為控制蘋果的掛果量、品質等指標。據說,蘋果從開花到采摘裝箱銷售,需要24道工序,哪一道對果農來說,都馬虎不得。據吉縣果業部門介紹,目前該縣進入盛果期,約有15萬余畝蘋果全部進行套袋管理,截至6月10日,全縣80%的果園已完成套袋。(陳健翔)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