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霍州市李曹鎮工作以來,鎮黨委、政府帶頭全力念好“真、全、實”三字經(真心關愛青少年、、全力支持關工委、實實在在搞活動)進一步把關心下一代工作放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到實處,努力讓全鎮青少年朝著“吃好飯、上好學、看好醫、就好業、居好家”健康成長的目標邁進。
高度重視,把關心下一代工作放在心上 “辦好現在的事、替未來負好責”是霍州市委一直堅持的工作理念。李曹鎮按照市委提出的“哪里有青少年,就關愛到哪里”的要求,將這項工作納入構建幸福美麗新李曹的總體規劃,納入鎮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強力予以推進。
切實把關工委工作作為“一把手”的任務。李曹鎮關工委工作有非常好的基礎,全鎮形成了“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不單是老同志的事,而且是黨委的分內之事、應盡之責”的共識。作為基層黨委書記,我認真執行上級有關精神,并將其納入黨委議事日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計劃,納入年終目標管理考核。年初及時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關心下一代工作,每季度我和黨委成員都要集體聽取一次關工委工作匯報,凡涉及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大問題,鎮黨委都及時研究解決,凡是關工委的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我都全程參加。
不斷壯大關工委隊伍。我們積極壯大關工委隊伍,吸收宣傳、教科、團委、司法、婦聯五位有名望的離退休老干部,配強配齊了鎮關工委領導班子。黨政班子分片負責,逐一走訪轄區內的離退休老干部,并依據離退休前職業和特長分類登記,親自登門請其“出山”發揮余熱。全鎮共邀請到135名“五老”同志,充實到了32個村6所學校和5家企業,建成了覆蓋鎮、村、校、企的關工委組織網絡。
全力支持關工委工作。鎮黨委、政府把關工委的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專門為“五老”提供了兩間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辦公室。各村關工委與村級黨員活動室一室多用、錯時利用,有條件的村還根據自身實際開設了“老少活動室”。此外,我們還健全了關工委例會制度,確定每月10日召開,每次例會我都堅持親自參加,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在全鎮形成了通力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整合資源,把關心下一代工作抓在手中 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我認為要從工作方式、工作內容上不斷創新,最關鍵的就是要有好的活動載體。今年以來,我們在全鎮建立了“一團、二隊、三基地”的關工委組織格局,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環境。
“一團”。成立由15名老干部組成的教育宣講團,充分利用學校、紅色教育基地等陣地,對廣大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巡回宣講,幫助青少年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全鎮營造出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今年以來,宣講團已經28次深入各村、各學校、各企業,開展了黨的十八大精神、共筑中國夢、重溫革命歷史等方面的宣講,得到了全鎮青少年的普遍好評。
“二隊”。在鎮黨委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設置了“四類”困難學生幫扶隊和社會青年教育隊。“四類”困難學生幫扶隊深入各村各學校實地摸排,對全鎮雙親亡故、單親亡故、父母一方臥病在床、本人有重大殘疾的學生,上報民政部門及時救助。對情況特殊可能失學的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完成學業。社會青年教育隊由公安、司法、檢察院等部門的退休老干部組成,旨在加強對社會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特別是針對“兩勞”釋教青少年和失足青少年等特殊群體進行教育,給跌倒的孩子自我爬起、改過自新的機會。
“三基地”。我們把七里峪十三烈士陵園、石蘭峰紀念館、南堡革命烈士紀念碑定為全鎮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清明、“六一”、國慶等節日組織青少年參加各類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全市受教育人數達到2000余人,進一步堅定了廣大青少年的理想信念。
傾情服務,把關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實處
捐資助學,溫暖人心。針對瀕臨輟學的“四類”困難學生,在市委統一救助的基礎上,鎮黨委、政府又組織了募捐活動,“五老”同志們慷慨解囊,共籌集資金5萬余元。特別是我鎮的張德英老人,捐資2萬元,還拿出自己畢生積蓄為學校打井,無償捐贈自己辛苦種下的1000多株樹木,他的先進事跡得到了省、市的多次表彰。同時,我們對全鎮的留守兒童做了摸底調查,聘請部分退休教師、村干部充當愛心家長,為25名留守兒童提供心理疏導、作業輔導、生活幫扶等服務。
愛黨教育,潤物無聲。我們組織各村青少年開展“黨在我心中”、“中國夢·我的夢”等演講比賽,引導青少年追夢、圓夢,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做報效祖國、建設家鄉的合格接班人。借助我市創建省級文明和諧城市的契機,由關工委組織配備了輔導員,在全鎮中小學校開展環境衛生清潔行動,鼓勵學生們投身環境清掃和垃圾撿拾活動中,弘揚了“團結奉獻、敢于擔當、實干踐諾、拼搏爭先”的霍州精神。
科技幫帶,脫貧致富。我們抓住全鎮打造北片畜牧、南片果業、沿山干果、山區旅游、沿線苗木和廣場三產六大產業片區的發展契機,深入開展“提技能、學科技、奔小康”活動,先后邀請省農科院、霍州市畜牧中心等專家舉辦20余場專題講座,推薦了86名青年參加了SIYB創業培訓,聯系協調農村信用合作社為部分創業青年爭取到每人10萬元三年無息貸款,極大地激發了青年的創業熱情。羅澗村支部書記劉德保成立了矮化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吸引了全鎮200多名青年入社,種植面積達到了500余畝,該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核桃村。
“五老”同志們充分發揮千山萬水奔波、千辛萬苦服務、千言萬語宣講、千方百計幫扶的無私奉獻精神,傾情服務,用真誠的愛心為青少年的茁壯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我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李曹鎮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作者系霍州市李曹鎮黨委書記 荀彥龍)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弘揚傳統文化 踐行國學真諦
下一篇: 霍州市創新教研思路提升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