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海拔高、溫差大、日照足、空氣清新等得天獨厚的區位地理優勢,吉縣一直都以“蘋果之鄉”的美譽享譽全國。這里的自然生態條件非常適宜蘋果樹生長,是全國蘋果最佳優生區,然而果農素質差,科學管理水平低,效益不甚理想,遠低于預期。
2009年2月,吉縣超正果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天明在縣科協的指導下,創建了吉縣蘋果營銷協會。3年多來,該協會以推廣適用技術為紐帶,按照“團結引導果農普及管理技術,提高果農生產技能和科技素質,助推果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推動果業發展”的工作思路,把協會打造成帶領果農科技致富和開展科普工作為目標,廣泛吸納會員、積極服務果農,示范推廣科學技術、輻射帶動果業發展,為全縣及周邊地區的蘋果產業發展壯大和果農增收致富做出了貢獻。
協會自成立之日起就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主動協調果農、果商、物資供應關系,為果農、果商辦實事,有效促進蘋果產業健康發展。在蘋果收獲銷售季節,針對蘋果經紀人串通果商壓級、壓價損害果農利益的問題,他們一方面主動為果農(會員)通報市場價格信息,維護果農(會員)切身利益,一方面及時召開經紀人、果農、果商、物資供應會議,要求各方面從長遠考慮、以誠信為本。針對果商出門難的問題,協會建起果商之家13個,為果商提供食宿行一條龍服務。
同時,協會還及時向政府反映果商、果農的要求和建議,代表果農參加政府召開的各種蘋果營銷會議,獻計獻策,先后向縣政府提交有關蘋果銷售的好建議30多條。
針對果農在生產存在粗放型、數量型管理模式,協會通過專家技術服務,典型示范,引導果農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使90%以上的果園推廣應用了新技術,使果農嘗到了科技的甜頭,有效提高了蘋果市場競爭力和農民依靠科技致富能力。一系列新技術的推廣,使全縣蘋果商品率由45%提高到75%以上,每年可為果農增加收入3000多萬元。主打開發的富硒、富鋅、SOD功能保健蘋果3000畝獲得市場認可,2011年被山西省評為十佳優質農產品,參加了中國農博會。
協會帶領果農向高效農業發展。目前,在全縣農業技術人員的大力支持下,90%以上會員的果園實施了測土配方施肥。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后,每畝果園可節省5公斤肥料,增產30公斤蘋果,總體每畝可增收100多元,全協會可增收20余萬元。大力發展滴灌節水技術。目前,40%以上的會員采用了滴灌節水技術,每畝果園可增產50公斤蘋果,總體每畝可增收200余元,全縣可增收400余萬元。大力發展“畜——沼——果”循環經濟。目前,90%會員發展了“畜——沼——果”配套技術,并輻射帶動了3萬多畝果園,每畝可增收100余元,全縣可增收2000余萬元。大力發展安裝滅蟲燈。目前,90%以上會員都安裝了滅蟲燈,有效提升了蘋果品質和果品的安全性,為果農起到示范作用。大力使用如羊糞有機肥。使有機肥替代了化肥,有益細菌、蚯蚓當“主持”,營養液補充肥力,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提升了土壤有機質含量,使蘋果有“果味”,增加果品的亮度和含糖量。
截至目前,該協會會員已發展到356人,技術骨干265人,帶動農戶6000戶,輻射到周邊2省6縣市。協會現有300畝果品批發市場一個、高標準科普惠農服務站一個、冷藏庫6個。在該協會的帶動下,蘋果產業已成為該縣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果農普遍收入高于當地農民年收入30%以上。2009年該協會被市科協評為“臨汾市優秀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010年被省科協評為“山西省優秀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會長黃天明被臨汾市科協2010年評為“先進科普工作者”。(記者 王小庚)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