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2 10:42:00 來源:
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黨馮亮)“以前收玉米得雇人十多天的收,光工人工資就得1500多元。從去年開始,縣上組織機械收,我這十幾畝地一共400來元,一上午就收完啦,不但比人工收的干凈,連秸稈也打碎啦……”鄉寧縣西廒村村民曹發家高興地說道。
去年以來,該縣以實現農業有效利用為核心,通過不斷完善項目帶動,以科技化發展機械化,進一步實施規模化、規范化用作機制,使全縣的農業科技水平和服務水平實現了新跨越,讓農民節本增效得實惠。實施中,他們一是做好示范區建設,先后建立了兩個玉米高質量機械化生產示范區1萬畝,突破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瓶頸”,為加速當地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二是加強農業機械裝備水平,逐步以大型耕種機、聯合收割機、高效能糧食烘干機等現代農業機械取代傳統農業機械,截至目前,該縣僅大型聯合收割機擁有20多臺,農機總量顯著增長,農機結構存量顯著改進,有力地推動了當地農機化快速發展。三是提升農業機械化服務能力,以推廣機械深松整地、深耕中耕、植保技術、秸稈還田等為重點,加大服務范圍,強化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同時不斷加強玉米收獲機械購置補貼、玉米收獲跨區作業以及技術培訓和服務等工作。
據了解,目前該縣2個玉米機械化生產示范區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5%以上,其中玉米生產耕種環節機械化水平達100%,玉米機械化收獲水平、機械化深松水平、玉米秸稈機械化還田水平均達到90%以上,當地玉米生產機械化發展步伐切實加快,進一步為農民實現節本增效。
【責任編輯: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