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遵師代表:三年真抓實干實現義務教育均衡
“十二五”期間,我市完成了市第三中學、市第一小學等市直學校改造和17個縣(市、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并新改擴建公辦標準化幼兒園144所、農村幼兒園134所。
作為民生工程,教育一直備受關注,離大家的期望還有一些距離。2016年,我市將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完成永和、鄉寧、大寧、隰縣、蒲縣5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縣驗收工作,確保在2018年實現全市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與此同時,將繼續加大城中村、城郊村、鄉鎮中心村幼兒園建設力度和步伐,讓更多兒童就近入園。
王懿代表:旅游連片開發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現中西部經濟強市、旅游強市和生態強市“三個強市”目標,展現了市政府對于實施“十三五”時期任務目標明確,信心十足。建議把大寧縣“二郎山”和“黃河仙子文化”與人祖山、云丘山、乾坤灣旅游文化聯系起來開發?!岸缮健迸c人祖山和云丘山本為一脈山系,風景優美,黃河仙子”又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仙子傳奇”被列入全國農民喜愛的99個神話故事,連片開發對于實現旅游強市目標,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陸立罡代表:打破制度瓶頸千方百計引進人才
我市現有貧困人口26.5萬人,大部分都分布在縣一級中,貧困縣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遇到了來自政策和人才的瓶頸。由于貧困縣基礎設施差,工資待遇較低,很難得到人才的青睞,如何引進人才并留住人才成了貧困縣的當務之急。很多通過考試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因為種種原因不斷流失,建議在考試之前,組織考生對縣情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再確認下一步的考試。另外,單位一方面應搭建平臺,讓這部分人充分發揮才干,實現價值,開辟一條公平公正的上升通道,另一方面領導應多去基層調研,掌握其思想動向,幫助其解決現實困難。
于三成代表:評扶雙管齊下精準扶貧安定民心
按照“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要求,瞄準扶貧對象,既要嚴格評收入、憑條件,用真憑實據準確定格、分類歸檔;還要講究策略,因人因地施策,不能“一刀切”,要對癥下藥,分類扶貧,不能“一錘子買賣”。同時要加強監督,對扶而不立、投機取巧的貧困戶采取制約措施,對因天災人禍造成的返貧戶及時補助,這樣才能鞏固扶貧效果,安定民心。
欒兆俊代表:完善初級診療解決農民看病難題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投入,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有相當一部分鄉鎮衛生院服務態度差、醫療水平不高,難以提供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初級診療服務,村民只好舍近求遠,多花錢到縣醫院就診。我建議,要夯實鄉鎮衛生院治療條件,給鄉鎮衛生院配備能看病、會看病、善于看病的全科醫生,并對原有的醫務人員強化培訓,加強專業技術的學習,提高醫療水平。此外,嚴格認真考核,把鄉鎮衛生院初級診療服務能力納入到年度考核的首要任務,在工資、獎金、職稱評定等方面獎優罰劣。
陳小葉代表:發展現代農業全力促進農民增收
政府報告中提出,在2016年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糧食生產面積,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工程。在這一點上,曲沃縣做出了不少成績,也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近年來,曲沃縣建成了晉之源太子灘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并逐步完善了農業的配套設施,以現代化園區為龍頭,走農業規?;缆?,向科技要產量,向科技要效益。村民們改變了靠天吃飯的原始農業生活,實現多年的穩步增收。接下來,曲沃縣將堅定不移地發展現代農業,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飛躍。
孫凡舒委員:給予政策傾斜鼓勵社會力量辦園
客觀審視我市的學前教育現狀,普惠性幼兒園仍是一個薄弱環節,距離讓基層群眾子女以普惠的價格享受到優質學前教育的愿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二胎政策落地后,未來幾年對幼兒教育的需求更大。
我建議,應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辦園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等因素,探索建立政府、企業、家庭合理分擔成本機制,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辦幼兒園。同時,在用地、稅收、水電氣價格等方面給予企事業單位辦園一定程度的傾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等方式適當分擔辦園成本,推動辦園條件達標、設施設備齊全、辦園行業規范、保教質量較高的企事業幼兒園快速發展,彌補公辦幼兒園資源的嚴重不足。
王純林委員:抓好體育工作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近年來,我市學生身體素質的各項指標不僅呈現下降趨勢,并且呈現低齡化傾向。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增營養、減活動;屏幕時間”增加,喜靜態、厭動態;體育設施匱乏,多校內、少校外等原因,運動不足”已成為嚴重問題。
我建議,加大宣傳力度,正確認識體育運動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并樹立“終身鍛煉、健康第一”的理念;政府加大投入,根據人口密度合理規劃、修建體育場館;教育部門應加強體育的教育教學制度建設,增加體育課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加強體育教師師資力量的建設,建立健全體育運動安全機制。
劉偉委員:營造有利環境吸引人才來臨創業
經濟發展不完全取決于區域條件、資源條件,關鍵在人。引進高層次人才既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科技創新型經濟的客觀需要。
為了使高層次人才在我市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我建議,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并營造有利于良性競爭的人才工作環境;從實際出發,制定出臺引進“三新”產業和服務外包、現代農業等產業高層次領軍型人才的實施意見;提升服務水平,構建高層次人才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來臨汾創業,形成人才集聚效應。
張曉華委員:加強技能培訓幫扶殘疾人群就業
我市有各類殘疾人30余萬,他們是個弱勢困難群體,是貧困人口中脫貧難度最大的部分。殘疾人的貧困不僅是家庭之痛,也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不利因素。
我建議,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殘疾人扶貧解困工作,將殘疾人列入幫扶重點,并針對其身體特點,因人而異,幫包帶扶;落實殘疾人福利保障;完善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利用我市殘疾人職業技術學校、工會、婦聯等就業培訓平臺,加強殘疾人文化技能教育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和技術水平,為自食其力創造條件;完善落實殘疾人就業優惠政策,促進殘疾人就業;鼓勵有一技之長的殘疾人自謀創業,為殘疾人就業提供小額貸款,在水電等各項費用上予以適當優惠待遇。
朱晉云委員:強化物業管理根本消除“樓霸”現象
據調查,臨汾新建小區普遍都存在“樓霸”現象。調研中發現,很多新開樓盤存在物業公司與小區內“樓霸”相互勾結,以“方便小區管理規范搬運業務”、避免損壞公共設施”為由,壟斷小區內搬運業務。
當前應當盡快出臺關于加強物業管理區域內裝修、搬運等管理措施的法律法規,強調業主有自由選擇搬運隊伍、搬運方式和自主購買裝修建筑材料的權利。
此外,建議由相關主管部門牽頭,聯合裝飾行業協會排查各小區“樓霸”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消除這種現象。
甘志杰委員: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業提質增效
2015年秋天以來,玉米價格下跌幅度很大,種植玉米的糧農收入大打折扣。
我市是農業大市,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和玉米,在當前玉米市場價格低迷的情況下,建議政府職能部門及時指導糧農調整產業結構,特別是減少玉米的種植面積,認真搞好“農業供給側改革”工作,重點發展大棚蔬菜,發展“反季節”農產品,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本報兩會報道組整理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