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劉靜) 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2017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下,我市迎難而上、真抓實干,工業發展提質增速,農業產業化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全市產業轉型步伐加快。
2017年,全市工業經濟在一季度低位開局后持續回升,上半年累計增速轉負為正,全年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413.03億元。全市經信系統通過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工業發展提速前行。
為了提升鋼鐵行業產業集中度,促進鋼鐵產業轉型升級,我市編制完成了《臨汾市鋼鐵行業兼并重組產能減量置換升級改造實施方案》,進一步促進了全市焦化行業產能向產業聚集區或鋼焦聯合企業轉移,并積極協調推進山西中強與山西立恒項目合作工作,及山西立恒焦化有限公司置換山西中強煤化有限公司焦化產能。
圍繞現代煤化工、現代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節能環保六大領域,推動新興產業發展。2017年,我市重點推進了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霍州億能電器新能源汽車、西山煤層氣開發以及永和天然氣勘探開發、汾西其亞240萬噸氫氧化鋁等項目建設,進一步促進了產業集群發展;同時,積極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前沿產業,建設了華為(臨汾)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園,啟動了臨汾(堯廟)“互聯網+”智慧產業園項目。
2017年,全市糧食產量達26.06億公斤,小麥畝產達336.5公斤,再創歷史新高。去年以來,我市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目標,以“調優、促新、深改、可持續”為主攻方向,農業產業化加快推進。
我市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逐步形成了西山以水果、雜糧為主,東山以中藥材、雜糧為主,沿汾河平川縣(市、區)以糧食、蔬菜、水果為主和以堯都區、侯馬市為中心的都市休閑農業、城郊農業等四大特色農業板塊,特色產業進一步向優勢區集中的同時實現了提檔升級。雜糧種植面積103.47萬畝。新發展設施蔬菜1.35萬畝,開發露地蔬菜3.85萬畝。新發展和改造中低產果園15.81萬畝。新發展中藥材22.1萬畝。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收入完成7.98億元,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0.16億元。銷售額5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82.3億元,增速7.1%。農產品精深加工銷售收入17.54億元。
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壯大的同時,我市注重加強品牌創建,大力實施農產品“走出去”戰略。整合打造了一批跨縣域的優質農產品品牌,著力推動吉縣蘋果、隰縣玉露香梨、安澤連翹等特色產業擴規模、上檔次、進高端,努力打造了隆化小米、鄉寧琪爾康翅果油、大寧辰康大麥苗、霍州文冠果、洪洞蓮菜、襄汾官灘棗等品牌,擴大本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組織企業參加第五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十八屆中國綠博會等博覽會,加大農業品牌的展示營銷和招商引資力度,提高了市場影響力和美譽度。2017年,全市水果出口達1816批次,總量7.42萬噸,出口額8071.4萬美元。
2017年,我市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全市旅游總收入完成484.5億元;生龍國際、新百匯、五洲國際等一批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建成運營;全市有各類電子商務企業400余家,帶動從業人員達到3萬余人……
全市對游客開放的景區(景點)中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11處,洪洞大槐樹正在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吉縣壺口瀑布景區(含克難坡)、堯都區堯廟、洪洞縣廣勝寺、大槐樹景區、霍州七里峪景區、鄉寧云丘山景區等10個景區被列為全省首批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景區。
2017年,我市積極引導物流業轉型升級,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搭建數據平臺、互通供需信息、聯盟物流企業、建設物流園區、集中管理貨物、提高運輸效率,打造統一開放的“互聯網+”物流企業,由傳統物流業向現代物流業的轉型升級。京東商城正式入駐堯都高新區興榮物流園,1.8億京東客戶可輕松網購臨汾名優土特產。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