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還對提升全民素質具有深遠意義。如今,在臨汾隨處可見嶄新的現代化教學樓和花香樹綠的校園,校園已經成為臨汾最美麗的地方,孩子則成為臨汾最大的希望。
5年來,我市堅持不懈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著力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改善辦學條件,努力深化教育改革,實現了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這5年,我市以教育優先為總抓手,依托項目建設,全力改善辦學條件。
2012年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我市確定了當年的10項目標任務,其中4項涉及到辦學條件改善,當年,共完成300所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項目;2016年,我市完成24所農村幼兒園建設項目,遴選并確定了實訓基地建設項目15個,重點專業建設項目11個。鄉寧縣先后投入近5億元,完成了85所校舍安全改造工程、14所農村校舍維修改造工程、兩所城區幼兒園新建工程、55所農村幼兒園改擴建工程、123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96所學?!叭娓谋 惫こ獭⑧l寧新高中建設工程和鄉寧二中師生食宿樓建設工程。如今,無論你身處城區學校,還是偏遠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的美麗蝶變和日臻完善,都會讓你眼前一亮。
5年間,我市努力縮小平川與山區之間、縣域城鄉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距,著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實現優質教育普及化,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優質教育。全市先后完成了11個縣(市、區)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評估認定工作,完成了隰縣三中、隰縣四中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工作??茖W制訂方案,在全市全面推進集團化辦學、教育聯盟、學區制管理、對口幫扶等改革。在霍州市開展了省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管理標準》試點工作,完成了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工作,將優質高中招生指標的65%按比例合理分配到區域初中學校,完成率達到了100%。
辦人民滿意教育,質量是“生命線”,實現我市教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除了在建新校區、蓋新大樓、買新設備等外延性方面發力外,還必須把時間、精力和資源更多地用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才能根本提升教育質量。
5年來,我市在抓好“三名”(名師、名校、名校長)工程的基礎上,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了為期5年的“三優”活動創評工作,即每年評選產生100名優秀班主任、200節優質高效課、60個優秀教研團隊。同時開展了“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全市共推選課堂實錄42906節,推優946節。在優化師資建設上,全市區域內教師校長交流覆蓋17個縣(市、區)以及臨汾經濟開發區和市屬義務教育學校,僅2016年就交流校長90名、交流教師人數1264,其中骨干校長教師交流人數203人、城鎮和優質學校校長教師交流人數264人。2016年,全市高考報名39667人,達二批本科B類以上16535人,比2015年增加346人,比2012年增加3824人。
樹形象,內外兼修促發展。5年來,我市把學校安全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創建“平安校園”為載體,以學校安全能力建設為重點,對安全隱患整改實行閉環管理,跟蹤督辦,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排查,重點排查出心智不健全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教育和疏導,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事故發生。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專項整治,基本完成了對全市片區73家學校及周邊53個食堂、30余戶校內食品加工小作坊、近千家食品經營銷售單位和百余戶食品攤販的階段性整治規范,做到了所有生產經營企業監督檢查、固定門店抽檢和食品攤販快檢覆蓋率3個100%。2016年,我市創建省級“平安校園”5所、市級“平安校園”51所。
回顧過去,教育發展足音鏗鏘;展望未來,教育振興闊步前行。我們相信,臨汾教育事業的明天必定更加輝煌!
記者 楊琦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