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多帶幾個好徒弟”
臨汾新聞網訊 陳亮是山西焦化建安公司的一名焊工。2001年,陳亮進入了山西焦化,先由學徒做起,雖然每月只有500元收入,但他做人踏實、肯吃苦,很快便成為正式員工。2017年過去了,陳亮在山西焦化收獲了愛情,還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了新房,生了一對可愛的兒女,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生活著。
“2018年,我至少要帶出3名年輕焊工出來,這樣我可以減輕一下壓力,還有助于提高焊接職工隊伍的整體水平。”陳亮說。
記者 李嬌
“愿學生考取理想高校”
提起新年心愿,臨汾一中高級教師石月香滿臉洋溢著幸福,她說:“我的愿望是用匠心對待自己的工作,把學生當作一塊塊璞玉精心雕琢;繼續做靈魂的旅行,與更多的智者交流,閱讀不少于80本書,豐富自己的生命;善待自己的親人朋友;堅持進行體育鍛煉,讓自己的生命之舟在今后的日子里能承受得起許多的考驗。2018年,希望我們的國家在黨的領導下越來越好,同時也祝愿我的學生們都能更加努力,順利考取理想高校。”
記者 衛紅麗
“讓更多鄉親致富”
“育苗、定植、定植后的管理、采收期的時間到采割的尺寸……”2017年12月22日,在霍州市大張鎮五里垣村文化室里,村民們正在參加由該市蘆筍協會會長宋加香講授的農業科技培訓。
2017年對于宋加香來說是忙碌而充實的。作為當地引種、推廣蘆筍種植的“領頭雁”,一年來,宋加香通過開展科普惠農活動,培養了一大批“懂知識、會管理、善經營”的技術骨干。“目前,協會建立了16個育苗基地,引進了‘美國王子’‘冠軍’等新品種,又為筍農制訂了新的種植方案,‘增大密度,地膜覆蓋’新技術的應用,切合當地實際,受到筍農們的歡迎。”宋加香說。
提起新年愿景,宋加香信心十足:“2018年,我要帶著大家發展精品、綠色、訂單農業,用科技化推動農業增產、增收,讓更多鄉親走上致富路。”
記者 范韶華
“弘揚剪紙藝術”
一把剪刀,一雙巧手,紙屑紛飛間,一幅幅猶如藝術品般的剪紙作品出現在眼前。蒲縣山中鄉山中中心校教師賈貴香把業余愛好變成了終身追求。
2017年12月28日,賈貴香告訴記者:“剪紙也需要不斷創新,在傳統中融入新的東西,這樣的藝術才有生命力。”通過長期辛勤耕耘和創作實踐,賈貴香將中國剪紙藝術理論研究和創作實踐推向更高層次。她的創作剪紙作品多達上萬余幅,其中《生肖》《英雄》《吉祥喜慶》等系列作品榮獲國家級獎項。
“這些年,我義賣剪紙珍品二十余萬元,都捐給了災區、學校和貧困學生。”對于新年心愿,賈貴香微笑著說,“我會繼續弘揚剪紙藝術,利用節假日外出講學,同時把獲獎作品拿出來義賣,捐助更多的貧困學生。”
記者 荀丹薇
“找個‘愛心接班人’”
2017年12月22日,記者來到市老齡志愿公益協會活動室,68歲的協會會長郭艷香正忙著安排兩場文藝演出活動。
回顧協會2017年的公益活動,郭艷香認為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協會走上了扶貧之路。“我們身邊還有一部分人依舊處于貧困狀態,脫貧攻堅不是某一個地方或者某一些人的事兒,應該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合力幫扶。2017年,我們協會先后組織了手工草編、義賣西紅柿、義賣土豆等扶貧活動,盡我們所能幫助貧困山區的群眾增收。”
“這幾年,我們協會的成員已經遍布臨汾的大街小巷,隊伍逐漸壯大,但是我們做得還不夠多,還需要多找一些適合協會的扶貧項目。”說起新年的愿望,郭艷香顯得有些不舍,“我還想多做幾年公益事業,可是自己年紀越來越大了,得考慮尋找一個‘愛心’接班人,繼續將公益進行到底。對這位‘接班人’,我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熱愛公益事業。”
記者 段小婷
“手拉手奔小康”
過去一年,鄉寧縣福興獺兔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侯李平是忙碌而充實的。由于市場原因,他的獺兔養殖專業合作社面臨轉型。“從獺兔到肉兔的轉變,不僅僅是品種的轉變,這個過程又是一個學習新事物的過程。”盡管困難重重,侯李平依然充滿激情。“
2018年,我們將對現有的4個兔舍進行改造,繼續擴大兔廠的規模,吸納更多的貧困戶、農戶加入進來。”對于兔廠的發展,侯李平始終信心滿滿:“兔子養殖在村子里有些年頭了,老百姓對養兔這件事接受度很高,我希望自己可以把養兔的資源整合起來,在為企業謀發展的時候,也為老百姓謀些福利。”
侯李平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初心:“我在這片土地長大,這里都是我的父老鄉親。新的一年,我希望能帶著村里的貧困戶脫貧,更希望能拉著大家伙兒的手一起奔小康。”
記者 安月琦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