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鐵下心、咬緊牙、鉚足勁,去年以來,襄汾縣大力實施煤改氣、煤改電、集中供熱擴面、企業利用余熱供暖,還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
去年,總投資超過6億元,實施了70個村清潔取暖改造,面積330萬平方米;投資7950萬元,對在農村地區辦公的183個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改造,面積34.5萬平方米。全縣減少燃燒散煤約74494噸,減少SO2排放2860噸,減少粉塵煤灰等顆粒物排放745噸。二級以上天氣達到241天。
今年,繼續發力,對境內高速高鐵、國省道沿線、景區周邊村莊和電力、企業余熱保障的64個村,19987戶實施清潔取暖改造,面積210萬平方米。目前,完成煤改氣管道入戶3276戶,拆除燃煤鍋爐901臺。
這是2017年襄汾縣交出的一份“成績單”;這是2018年襄汾縣立下的又一份“軍令狀”。成績單、軍令狀的背后,是一個個“污染防治”攻堅戰場上的感人故事,是一個個讓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奮斗經歷,是鐫刻在“最早中國”這方熱土上的擔當和作為。
不回避、不拖延 堅決啃下“硬骨頭”
二氧化硫連續爆表,重污染天氣預警不斷……從2016年冬到2017年初,環境污染的警報讓臨汾、襄汾一度成為輿論和社會的“焦點”。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迫在眉睫、刻不容緩。2017年,正月未過,襄汾縣吹響了生態環境治理的“集結號”。冬季取暖燃煤污染防治,成為這場攻堅戰中涉及利益群體最多、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啃下“硬骨頭”,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需要周密的組織領導、需要完善的工作機制、需要頑強的戰斗作風。襄汾縣委書記、縣長親自掛帥出征,三位分管副縣長分別主抓。縣住建局牽頭抓總、統籌指導,縣經信局負責企業余熱供暖,縣財政局負責行政事業單位改造,縣供電公司負責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縣工商、安監等相關部門配合,各鄉鎮、各村為實施主體。組建了工作微信群,每天公布進度、統籌協調安排,“5+2”“白+黑”,上下聯動,只爭朝夕。一場清潔取暖改造的攻堅戰從春天持續到下一個春天,延伸到一年四季。
用好群眾工作的“法寶”,變政府“推著干”為群眾“我要干”。
“貴不貴?”“暖不暖?”“氣源夠不夠?”這是襄汾縣去年啟動清潔取暖工程之初,群眾最關心的三個問題。面對疑問,襄汾縣以輿論宣傳為抓手,積極開展清潔取暖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各鄉鎮組織各村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和村民大會,讓群眾“算經濟賬、算環境賬、算家庭小賬、算社會大賬”。同時,遠赴河北、太原,近到前些年用上天然氣的陶寺鄉中梁村、新城鎮鄧曲村實地考察。鄉村干部沉下去,到群眾中去,答疑解惑,讓群眾心里都有本“明白賬”。
“用上天然氣,媳婦臉不黑了,做飯不用把炭添,臨了不用掏煤灰,院里沒有柴煤堆。”這是襄汾縣古城鎮京安村村委會主任趙引安在村民大會上宣傳清潔供暖工程時的順口溜。“咱村能享受5+1的政策補貼,每戶交4000來塊錢就能徹底完成改造,用上天然氣取暖。到了冬天,政府還要給每戶補貼900塊錢,省著點用,一個冬天3000塊錢就足夠了”。打響全縣煤改氣工程“第一槍”的鄧莊鎮鄢里村,組宣委員亢艷麗的筆記本上,至今還能清晰地尋覓到其中的“足跡”。
用好“法寶”解開了群眾思想的“疙瘩”。今年實施“煤改氣”的西賈鄉西毛村村民劉玉田說:“肯定改,改了就和城里人一樣了,何況現在改還給補貼,錯過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只要真給咱辦好事,群眾咋會不支持呢。”
抓關鍵、把關口 讓群眾既清潔又滿意
清潔取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既涉及總體規劃、資金籌集,又涉及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十分重要。一年多的實踐,襄汾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找到了加快推進清潔取暖工程的“鑰匙”。
抓規劃先行。結合縣情實際,制訂出臺了2017-2019年清潔取暖工程實施方案。聘請具有甲級資質的研究院做出規劃設計圖,編制全縣專項規劃。
抓政策優惠。煤改氣,一次性補貼6000元,氣價補貼每戶每年900元。煤改電,采暖設施購置費補貼70%,每戶最高補貼5000元,同時,用電優惠政策,居民采暖期月用電量2600度以內按0.2862元/度執行,超出部分按0.507元/度執行。企業余熱供暖上,按照“政府引導、村企協商、產權明晰、平等自愿、合理收費”的思路,由縣經信局主抓,全力動員星原集團、中升鋼鐵、晉能焦化、新金山特鋼、宏源煤焦化、萬鑫達焦化等企業挖掘余熱潛能,積極向周邊村莊供暖。
抓資金籌措與監管。采用PPP模式推進,加快融資步伐。狠抓資金監管,設立專戶、專款專用,從工程測算到每一筆費用支出,堅持“四議兩公開”程序,縣財政局、審計局提前介入,嚴格執行資金管理和審計規定,保障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抓工作流程。制定煤改氣工作流程圖,明確規劃設計、費用預算、向群眾收取款項、路面開挖、拆除燃煤鍋爐、管道施工、鋪設管網、管溝回填、壁掛爐安裝、打壓調試、通氣點火等各項工作的時間節點,做到有機結合、同步推進。嚴格督促實施企業合理調配力量,做到室內外管網同時施工。制訂行政事業單位清潔取暖工作方案,合理確定實施范圍、目標任務、采暖方式,從設備確定、工程進度安排、合同簽署、竣工驗收等方面倒排工期,實現按期完成。
抓規范施工。“煤改氣”工程施工,嚴格規范開挖、焊接、打壓、回填、安裝等程序。管線采用使用壽命長、維護費用低、安全系數高的地埋形式,實行分層多次回填,防止路面“下沉過快”;企業余熱供暖工程,以供定改,根據余熱能力確定改造村莊及戶數,從源頭的規劃設計、路由選擇,到工程施工和材料應用及換熱站、供熱管道后期運行維護上,嚴格準入、規范施工;行政事業單位取暖改造,綜合評比各企業資質、圖紙、方案、概算、設備等,通過招投標確定施工企業,監理、改造單位全程跟蹤監督,確保工程質量。
抓質量保障。把好材料關。煤改氣地埋管采用國內知名品牌聚乙烯PE管,使用壽命50年。把好爐具關。繪制了房屋取暖面積對應適用壁掛爐一覽表,引導群眾合理選擇。組織11個品牌的爐具經銷商公開競標,各實施村兩委主干現場監督,縣工商質監局和天然氣公司對手續、質量進行核驗,爐具廠家公開報價、當面亮價,確保優質產品進入襄汾市場。把好驗收關。工程竣工后,由各主管部門、市級專家、施工企業共同參與的聯合驗收組對工程進行驗收。
抓安全保障。施工上,堅決避開雨季、收麥等時節,減少不必要的影響因素。開挖管溝時,設置警示標識、安裝照明設施、實行圍擋施工,雨天及時清理排水,消除安全隱患。投入使用前,嚴格進行氣密試驗及強壓試驗,確保不漏氣。運營上,煤改氣用戶全部安裝行業內技術領先的物聯網燃氣表和緊急切斷閥。在壁掛爐明顯位置張貼《燃氣安全使用指南》,向群眾發放明白卡,增強群眾實際操作能力。明確行政事業單位清潔取暖工程安全運營主體責任,前端電力增容工程由各單位產權所有,負責日常維護和安全監管;空氣源、地源熱泵設備,運營安全由各企業主體負責、各單位加強監管。(焦玉龍 賈安妮 宋靜)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