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姜秀麗 陳明 荀丹薇) 7月12日上午,雨后初晴,在堯都區河底鄉碗窯溝村,沿著崎嶇泥濘的小路,老高手持攝像機一邊拍攝,一邊佝僂著身子沿坡路慢慢前移。他當天拍攝的是蒲縣黑龍關鎮黎掌村第一書記郭偉幫助該村貧困戶席紀奎到堯都區河底鄉買牛的故事。一部紀錄片時長不到20分鐘,郭偉的故事他已經拍了兩年,素材累積了上千分鐘。
老高,名叫高本增,現年61歲,是翼城縣委組織部一名退休干部。他于1982年參加工作,在翼城縣委組織部從組織科科員、副科長、科長,再到分管基層組織的部務委員、黨建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1994年,高本增擔任翼城縣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時,與當地電視臺合作,開始關注和宣傳本土典型人物。后來,他覺得別人拍攝的片子有時難以表現自己的想法,就自費買了一臺“掌中寶”攝像機,開始了一個人的拍攝之路。他從一名門外漢邊學邊拍,時常一個鏡頭拍幾遍甚至幾十遍,一個人物跟幾年,拍攝數千分鐘。2004年,他發現翼城縣蓋金芳的事跡后,便開始跟蹤拍攝,一拍就是5年,積累了3000多分鐘的素材,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和專業人士的幫助,《黨員媳婦蓋金芳》獲得全國黨員教育電視片一等獎。多年來,他走遍全縣10個鄉鎮、212個行政村,而且走出翼城,奔波在全市各地的山間地頭、村莊窩鋪,挖掘典型人物,記錄時代先鋒。截至目前,他共拍攝紀錄片58部(成品片50部),其中有5部榮獲國家級電教紀錄片一等獎,兩部獲二等獎,還有3部獲全國十佳拍攝獎第一名。他本人先后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黨員電化教育工作者”稱號,被市委組織部評為“2011—2012年度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評比特殊貢獻獎”,還榮獲“2017年度山西十大三農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
如今,蓋金芳、賀星龍、郭若橋、孫濤、宋學琴等一個個平凡的名字,通過高本增的鏡頭走出臨汾、走出山西、甚至走向全國、走進了人民大會堂……而高本增卻由于常年在基層拍攝,生活極不規律,導致多種疾病纏身:左耳失聰12年、患糖尿病19載、心臟病兩根血管堵塞、20多年的胃病已發展成萎縮性胃炎、2005年置換了左腿膝關節,右腿膝關節也面臨被置換的可能……但他卻說:“只要我還能走,就會一直拍下去,我的目標是拍夠100部典型紀錄片!”
記者感言:
老高老了,拍上幾個鏡頭就累得滿頭大汗。
老高不老,為了拍到好鏡頭跑多遠爬多高都不畏。
有人說:“這是一個玩命的人在拍一群拼命的人!”的確,無論是鏡頭里樂于奉獻的“最美鄉村醫生”賀星龍,還是扎根深山艱苦創業的女大學生宋學琴;無論是奇奇里村的第一書記郭若橋,還是古縣大學生村官孫濤;更或是鏡頭后面默默記錄著的高本增,每個人背后都有一個勤奮、執著、堅韌不拔、苦干實干的動人故事,這些故事為我們展現了新時代好黨員、好干部的光輝形象。
在新時代,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變為現實,就需要像他們一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踏踏實實干好每一項工作,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