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在地處呂梁山南麓、黃河岸畔層層疊疊的山巒中,隱藏著一片誘人的綠色,每到初夏時節,這里的一座座果園中,陣陣歡聲笑語在空中回蕩,正在疏花疏果的姑娘媳婦們黑里透紅的臉上掛滿喜悅和幸福的笑容,公路兩旁的鄉村田野里一派繁忙的景象,這里就是素有“小金殿”之稱的大寧縣。近年來,該縣立足當地實際,大力發展以蘋果為主的水果經濟林,成功創建了國家級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了6個高標準出口水果示范基地,建成了一條集儲藏、清洗、包裝為一體的水果出口生產線。去年全縣蘋果總產值9626萬元,全縣農民人均增收1581.2元,蘋果產業已經成為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有機果園創品牌
現年55歲的西新貴是大寧縣樹森果仁協會會長,1997年帶頭栽植蘋果樹,5年后蘋果樹進入盛果期,第一次掛果的20畝果園收入34萬元,后來,他把土地流轉的226畝土地全部栽上蘋果樹,通過去外地學習技術,蘋果效益明顯提高,最多的時候一畝地收入1.7萬元,盡管近幾年蘋果市場價格偏低,蘋果效益差,但他毫不泄氣,更新品種,擴大栽植規模,引進“煙富10號”優質矮化蘋果樹苗,共栽植40畝6000余株,從栽植到掛果全用農家肥料,屬于名副其實的綠色有機蘋果。
近年來,大寧縣委、縣政府在創建“有機大寧”的過程中,以“有機蘋果”基地建設為重點,以果業提質增效工程為契機,以擴大水果出口基地為手段,以品牌創建為動力,以建設標準果園為核心,強化果園管理,引進新技術,優化果品結構,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工作,將最新管理技術迅速應用于生產當中。組織指導果農建立果業技術合作組織,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和多層次的果業技術推廣服務組織,逐步形成社會化果業經濟服務體系,加快全縣蘋果產業發展。2018年創建有機果園6個叫響“大寧蘋果”出口品牌,使廣大果農享受到國家級水果出口基地帶來的紅利。2018年,大寧縣嚴格要求高標準建園、統一栽培模式、篩選優良品種,使蘋果樹栽植標準、實施程序、保障措施等方面全部按照科學施工要求建一片、成一片、受益一片。
科學管理提質量
太古鄉坦達村蘋果致富大戶史五忠共有優質果園21畝,去年春季雖然遭受凍災,但由于管理到位,果品質量好、價格高,收入8萬元左右。“我家蘋果能收入這么好,多虧了縣、鄉、村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幫助,在發展蘋果產業上竭盡全力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真是百姓致富的領路人。”史五忠說。據了解,坦達村是太古鄉蘋果產業示范村委,共有蘋果園1500余畝,全村329戶都有果園,去年蘋果畝產達到500公斤左右,僅此一項,總收入100萬元左右。
為進一步加強生產管理、不斷提升果品品質,大寧縣委、縣政府精心組織在全縣6個鄉鎮蘋果產業發展重點村舉辦蘋果樹春季管理、病蟲綜合防治、疏花疏果、人工授粉、果實套袋、自然災害預防和補救等管理技術培訓班20課時,受訓果農達2238余人,發放技術資料5000余份。還邀請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專家,在大寧輕工業園區培訓基地舉辦了為期5天的全縣蘋果技術員培訓班,并為學員頒發了山西農業大學的結業證書,通過培訓提高了果農的技術素質和操作技能,為全縣蘋果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邀請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專家到大寧指導和培訓蘋果樹管理技術,并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及時發布果樹管理技術,積極引導果農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果品。帶領果農大戶和合作社的人員外出,去陜西洛川、山西吉縣、山東煙臺參觀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縣果樹中心為果農發放《蘋果周年生產管理規程》手冊5000份,在全縣發展鄉村果樹技術員300余名,備案了2個“大寧縣國家級出口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果園,面積達1671畝,涉及農戶86戶,為全縣的蘋果產業起到了示范作用。
優化品種增效益
昕水鎮上麻束村馬旭平從事果樹管理10多年,2010年秋他在運城平陸縣考察學習蘋果管理技術后,給本村引進了100畝中熟品種涼香蘋果,現已全部掛果,帶動了30余戶果農增產增收。2015年他又在煙臺現代果業引進200株煙富8號,對麻束村已經掛果的300畝富士老品種進行高枝換優,計劃完成后將使麻束蘋果直接增收30%左右。
近年來,大寧縣委、縣政府不斷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結合有機大寧創建,探索打造高標準的有機蘋果生產示范基地,在短時間內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引領全縣果業向高檔蘋果發展。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在果園建立滴灌、施肥系統,選用有機肥液,實現省肥節水、省工省力、降低濕度、減輕病害、增產高效,現已實施200余畝。為了加強新品種引進示范和優化選育工作,該縣指導永盛專業合作引進三年生煙富10號品種,建設新品種種植示范基地,帶動全縣蘋果規模化、良種化種植,確保蘋果質量優、產量高、效益好。
全力以赴做好果樹防寒和災后補救工作,2018年4月6日晚到7日凌晨,受強冷空氣影響,大寧縣蘋果、梨、桃,杏、葡萄、櫻桃等果樹種植區出現0℃以下低溫寒潮天氣,大部分地方出現了霜凍。大寧縣委、縣政府在凍害來臨前通過大寧果業微信公眾號、果農微信群等多種渠道發出關于做好果園花期凍害防御工作的措施,并給各鄉鎮發放天達2116植物細胞膜穩態劑70箱,組織果園噴施。凍害發生后,縣果樹中心高度重視,迅速成立災情核查和技術指導隊,第一時間深入果園了解果樹受災狀況,提出相應的技術措施,并派技術骨干深入受災果園查看果樹受災情況,科學指導果農開展災后自救。
為深化果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蘋果現代化流通水平,發揮果業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大寧縣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成功出單,開創了全省蘋果“保險+期貨”的先河。目前全縣蘋果“保險+期貨”開展如火如荼,果農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漲,為脫貧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新動力。
記者 贠紅安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