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醫藥衛生事業關系億萬人民的健康,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
從簡陋的醫療環境到擁有先進設施設備的大醫院,到各種醫療制度的日臻完善,改革開放40年,我市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由點到面、由淺到深推進,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2009年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以來,我市以打造“健康臨汾”為目標,以深化醫改為主線,以群眾受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醫療、醫保、醫藥三大主攻方向,下定決心拆除藩籬,大刀闊斧推進改革。
全市扎實推進醫改各項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2015年,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如期完成;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2017年7月1日,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且運行平穩;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點進展順利并在所有縣(市、區)推開;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建立,藥品供應保障機制不斷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分級診療有序實施;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全市以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等醫改工作為抓手,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和綜合監管制度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
2017年10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加快我市醫改工作向縱深推進的步伐。
以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重點,全面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我市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從2012年開始分三批進行,到2015年底17個縣(市、區)全部如期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實現醫藥分開,完善運行機制。17個縣(市、區)推進醫藥分開改革,取消了藥品加成,降低虛高藥價,實現了基本藥品零差率銷售。針對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合理收入,各縣(市、區)按照要求出臺政府補償標準,并列入政府預算。同時,進一步理順醫療服務價格,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原則,對診查費、治療費、護理費、手術費、床位費、大型醫療設備檢查費和檢驗費進行了價格調整,并納入醫保支付。
堅持“三醫聯動”,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后,市級統籌的城鎮醫保和縣級統籌的新農合按規定納入支付范圍,逐步實行按病種付費為主,按人頭、按床日付費等復合型付費方式。醫保部門與縣級公立醫院建立了談判機制,全市縣級公立醫院均開展了臨床路徑管理,強化醫保基金收支預算管理,發揮醫保對醫療服務行為和費用的調控引導和制約作用,實行即時結算制度,減輕患者負擔。
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各縣(市、區)編辦、人社等部門根據省市指導意見出臺了相關的改革方案,從崗位設置、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管理使用等方面統籌考慮,科學核定人員編制和崗位總數,實行全員聘任上崗制度,推行以績效工資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特別是在編制方面,市縣兩級編辦積極落實相關政策,在現有編制總量內合理核定公立醫院編制總量,推行以績效工資為核心的分配制度改革,實行聘用制、崗位管理制,人員逐漸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轉變。改革以來,縣級公立醫院通過招聘新進了醫務人員,崗位編制得到了省、市編辦的大力支持,基本解決了縣(市)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編制不足的問題。
全市以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為基礎,全面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實現了群眾看病“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目標。
以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為突破口,全力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難題
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更是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市在2017年啟動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切入點就是城市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價格調整、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等相關政策同步跟進,真正體現“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全市實現了城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全覆蓋和平穩運行,群眾獲得感增強,醫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全面破除以藥補醫機制。根據國家、省相關文件要求,市政府于2017年3月22日出臺了《臨汾市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并出臺了財政補助、編制動態管理、價格調整、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等相關配套文件,要求2017年6月底前全面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醫院因此減少的合理收入,原則上由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補償80%,財政補償15%,醫院加強核算、節約運行成本負擔5%。2017年7月1日,全市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了藥品加成,順利實現了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全覆蓋。
逐步建立公立醫院管理新體制。成立了臨汾市公立醫院管理委員會,加強宏觀管理,履行政府在公立醫院規劃布局、功能定位、目標任務、選配班子等方面的領導責任;在公立醫院編制、財政投入、價格、薪酬以及運行機制等方面的保障責任;在公立醫院人、財、物等重大決策、制度章程、落實公益性等方面的管理責任;在促進醫院和醫務人員合法合規執業、公立醫院經濟運行、財務管理、成本費用控制、保障質量安全等方面的監督責任。制訂公立醫院舉辦、運營、監管三方責任清單,推動政府落實辦醫責任。完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化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和效果評價,繼續組織開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工作;落實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監測公示制度,平均增長幅度控制在13%以下。
患者普遍享受到醫改的紅利。各城市公立醫院更加注重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嚴格控費指標,降低患者診療負擔,強化醫療聯合建設。取消藥品加成后,如廣州白云山藥廠出的復方丹參片,由11.3元降低到9.83元;江蘇萬邦生產的非布司他片,由443.15元降至385.35元。市二院從2017年7月1日零時起執行藥品零差價,對6月1日——6月24日與7月1日——7月24日的運行情況進行統計,住院收入減少14.08萬元,同期對比減少了4.18%;門診收入減少11.6萬元,同期對比減少了12.4%;住院病人每床日平均費用降低了43.88元/人,同期對比下降了5.59%;藥占比由原來的41%下降到36%,同期對比下降14.21%。
著力提升醫患滿意度。我市4所三級醫院已經與100多家縣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社會辦醫機構建立了醫聯體,并設立了綠色通道,上下聯動,將縣級醫院不能救治的病人上轉至三級醫院,并將病人的后期康復引導回下級醫院進行康復治療,減少小病大治,暢通雙向轉診渠道,有力扭轉群眾盲目擠向大醫院的狀況。全市通過遠程醫療服務中心,更好地對下級醫院進行技術支持和遠程會診,從而快速有效地提高下級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市人民醫院與12個廠礦、縣級醫院以及山大二院簽訂了醫聯體協議,與吉縣人民醫院等6家醫院建立了緊密型醫聯體合作機制,定期開展“送技術、促管理、贈設備”幫扶工作。
市第三人民醫院實施雙向轉診,使患者就醫更加方便、報銷更加快捷;通過微信平臺加強醫保農合的政策宣傳,使廣大患者能及時了解醫保農合的各項優惠政策;積極開展就醫直補工作,方便患者就醫,也增加了醫院收入。
以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為抓手,統籌縣城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
2017年2月25日,全省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試點啟動會后,市委、市政府以及各部門、各試點縣高度重視,立即行動,迅速部署,快速推進試點工作。5月底,全市3個(永和、曲沃、侯馬)省級試點縣(市),6個(古縣、汾西縣、吉縣、隰縣、鄉寧縣、蒲縣)市級試點縣醫療集團掛牌運行。大寧縣結合成立山大一院大寧分院的契機也掛牌運行。同時,古縣、大寧縣被確定為全省第二批省級試點縣。5月19日,我市召開了全面啟動和推開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工作會議,決定其余8個縣(市、區)全面啟動和推開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工作。7月14日,全市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曲沃現場推進會,初步形成了“試點縣頭雁領飛,非試點縣群雁展翅”的態勢。9月21日,我市17個縣(市、區)全部成立了醫療集團并掛牌運行,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全覆蓋。
結合實際,創新方法抓特色。我市從實踐中摸索出來一條“縣鄉一體、上下聯動、信息互通的新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改革路徑。
在醫院集團打造上,我市結合區域內縣市差別較大、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注重以問題為導向,按醫療衛生規律辦事,積極探索,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符合市情、縣情特色的一體化改革路子。如曲沃縣結合縣域就診率高的實際,成立了以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為龍頭,將全縣10個鄉鎮衛生院和縣直醫院一分為二的兩大醫院集團,形成兩翼支撐、協同發展、齊頭并進的局面。古縣結合縣域人口少的實際,充分發揮醫改排頭兵作用,借勢發力,成立了古縣人民醫院集團,并在非試點縣中率先掛牌運行。
在醫院集團運行上,克服成立醫療集團就是“掛個牌子”、往基層“派醫療隊伍提供服務”的片面認識,使醫院集團真正成為一體化、共同體。以醫療體系不散、服務質量不降、人員待遇不低、醫藥費用不漲、穩定局面不亂的“五不”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探索不同的集團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不搞一刀切,堅持以“群眾滿意、縣鄉資源盤活、醫療機構發展、人員積極性調動”為底線,以“縣域居民個人醫療費用降至30%左右,90%的患者在縣域內醫療機構就診,65%的患者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為指標,決不為改而改,追求所謂名號,將不符合規律的措施方法強行推進,造成不良影響。從目前各醫院集團運行的情況看,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斷優化,醫療衛生機構的活力明顯激發,基層群眾對改革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的效果初步顯效。
突出重點,資源下沉抓服務。縣鄉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試點工作作為醫改方面的一項體制創新,必須在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上下工夫。為此,我市把建設醫聯體、強化分級診療、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等內容作為重點工作來抓,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推動醫療衛生資源下沉。目前,我市試點縣分別與山西大醫院、省人民醫院、山醫大一院二院、省腫瘤醫院以及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市中心醫院(市第四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醫院等省級市級醫院建立了醫聯體,進行對口幫扶;以“六個一”活動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宣傳月活動”為抓手,全力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全面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大整改、大幫扶、大督導、大宣傳、大提高”的“五大”活動,進一步推動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落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知曉度。各縣(市、區)醫療集團把基層巡診作為方便群眾、推進資源下沉的有效途徑,定期開展基層巡診活動,增進集團內部互動和技術融合。全力開展二級以上醫院集團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項目工作,使農村患者就近得到有效治療,而且提高了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從當前我市改革試點情況看,各試點縣已初步構建縣強、鄉活、村穩,縣鄉一體、上下聯動、信息互通的新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實行行政、人員、資金、業務、績效、藥品(耗材)采購“六統一”的現代化醫院管理制度和建立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新秩序。
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市醫改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醫改是項系統性工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的落腳點就是要讓百姓得實惠,醫院得發展,保障可持續,讓群眾真正享受到改革紅利。
記者 李衛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