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新時代昭示新使命,新使命引領新擔當。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有了新目標,對我們新一代共產黨人提出了新要求。在高舉社會主義旗幟的奮斗過程中,優秀的國家干部以身作則、不畏艱苦、勇于奮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注入了活力。那么,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我們供銷人要做出什么樣的新作為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在浮山縣寨圪塔鄉,有這樣一座特別的紀念館——扁擔精神紀念館。進入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扁擔、算盤、門簾三件“寶”。各位讀者可能會發問,一根扁擔能做什么呢?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咱們供銷社就是依靠一根扁擔、兩個籮筐,肩挑貨物,跋山涉水,走村串戶,收貨賣貨,為群眾提供便利服務。這一代供銷人艱苦奮斗、一心為民,他們沒有一絲怨言,有的是一份感激,他們說:“我為人民挑貨擔,跋山涉水心里甜。”
一根扁擔,一頭挑起了黨和政府的囑托,一頭挑起了服務“三農”的責任;一個背簍,背著的是人民殷切的期盼和一代又一代供銷人奮發圖強、無私奉獻的精神。扁擔雖窄、背簍雖小,背后承載的卻是沉甸甸的供銷精神。
如今,我們新時代供銷人以他們為榜樣,將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發揚傳承,在“扁擔精神”“背簍精神”的指引下,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積極“改造自我、服務三農”,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
雞蛋由內而外打破是生命,一句改革聲,百人慷慨行!
沐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們臨汾供銷人,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大力發展鄉村振興戰略,主動擔負起深化綜改的歷史重任,在改革的浪潮中再練筋骨、奮勇前行。幾年間,我們臨汾供銷人牢記歷史使命,挑起新時代的“扁擔”,穿梭在堯鄉大地上。
看,為農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市供銷社致力于恢復重建基層組織,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從恢復重建“僵尸”基層社入手,積極與當地涉農經營主體洽談協商,通過合作共建形式,進行基層社恢復改造。同時,著力構建日用品銷售、農資配送、農副產品收購三大流通體系,推進綜合服務社與惠農服務中心融合發展。通過基層社與惠農服務中心、電商建設、專業合作社融合發展,優勢互補,逐步完善為農服務體系。
看,電商平臺發展欣欣向榮!
今年,市供銷社新建電商網點35個,貧困村電商網點就有18個。通過不斷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充分利用供銷e家、農芯樂、兩中心一平臺等資源,努力將縣域特色產品推向全國,不斷做大做強業務規模,打造各具特色的縣域電商經濟,解決“網點多、銷售少,中心多、盈利少”的問題。同時,將實體網絡與互聯網的建設和服務有機結合,構建以倉儲物流配送為核心、各類基層網點為終端、由縣到村的商品物流配送體系,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難題。
看,“保姆式”“菜單式”服務暖人心窩!
市供銷社積極創新為農服務方式,大力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惠農工程”,不斷探索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糧食銀行、農業技術、合作金融等服務,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在耕、種、管、收、加、貯、銷等環節為農民提供“保姆式”“菜單式”系列化服務,開展主體多元、領域廣泛、形式多樣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
看,扶貧干部在一線奮戰!
省級貧困村法井村,全村貧困線以下的貧困戶58戶,條件艱苦。市供銷社派出3名扶貧干部長期駐扎法井村,與貧困戶“認門結親”,進行“一對一”幫扶。在各方支持下,成功申報法井村成為扶貧局2016“光伏發電”項目之一,為該村每年增收10萬元以上;鼓勵村民調產改種“滿山紅”特辣辣椒和蔬菜,增加收入;通過包銷的方式,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終于在今年實現全面脫貧。
看,襄汾縣社搏擊市場成為了示范點!
實施綜改以來,對照5+N要求,襄汾縣供銷社借助市場經濟的活力,依托新惠農服務中心,與社會能人聯手,高標準恢復改造基層社,促進惠農中心轉型升級。從無資產、無人員和無業務的三無狀況,不氣餒、不懈怠、不回避,依靠市場機制承接、擴大供銷社職能,千方百計為農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特、從特到專的供銷社恢復改造創業之路!
襄汾縣供銷社好的經驗做法得到了省委副書記、省長樓陽生的重要批示,“是個好典型,要推廣襄汾縣供銷社好做法,尤其可貴的是那種精氣神”,這是我們臨汾供銷人的榮光,更是山西省供銷社的驕傲!為此,市供銷社高度重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實地考察,認真做好調研工作,因地制宜推廣襄汾縣供銷社的好經驗、好做法,積極引導各縣供銷社主動學習,力求共同發展。
聽,時代在召喚!看!供銷人整裝待發!
讓我們各級供銷社聯合起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恢復牌子,改造芯子,結出果子”,讓我們用實際行動講好自己新時代的供銷故事,讓我們向歷史致敬,向未來問好:未來,我們已來!未來,一定精彩!
李效銘 (作者單位:臨汾市供銷社)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