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孫宗林) 3月15日下午,全市旅游文物外僑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召開。據悉,我市2018年文物、旅游、外僑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實施“1355”工程,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力爭全年完成接待中外旅游者突破6500萬人次,實現全年旅游綜合收入6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30%以上,使旅游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2017年是市旅發委撤“局”改“委”、轉變工作職能的一年,也是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業擺上更加突出位置的一年。全市旅游經濟收入取得新增長,旅游業作為綠色環保產業和朝陽富民產業的優勢作用更加凸顯。全市當年共接待國內旅游者5251.37萬人次,同比增長30.5%;接待入境旅游者40688人次,同比增長6.52%;國內旅游收入實現482.93億元,同比增長30.15%;旅游外匯收入實現1685.57萬美元,同比增長6.08%;旅游總收入實現484.49億元,同比增長30%,旅游總收入對全市第三產業的貢獻率達到80%。與此同時,景區體制機制改革邁出新步伐,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新發展,產品品牌創建工作邁上新臺階,宣傳營銷工作取得新業績,安全和行業監管水平有了新提升,外事僑務工作取得新成就,部門立法工作取得新突破,文物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市博物館建設取得新進展。
今年是全國啟動優質旅游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承辦全省旅游發展大會,促進我市旅游產業全面提質增效,把旅游業打造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關鍵之年。我市旅游文物外僑工作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落實全省旅游發展大會精神,以“打造世界華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為目標,以舉辦2018山西省旅游發展大會為平臺,圍繞全省旅游三大板塊建設,全力做好我市“黃河、太行、根祖”三篇大文章,以景點為王、文化為魂、要素為基、交通為先、營銷為核、服務為要、品牌為大為指引,加快優質旅游開發與建設,讓文物“活起來”,讓旅游“火”起來,推動全市旅游奮力邁向優質發展的新時代。圍繞上述要求,2018年全市文物旅游外僑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實施“1355”工程:“1”就是“圍繞一個中心”,即圍繞承辦2018全省旅游發展大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當好東道主,辦好旅發會”,全面創新辦會理念、模式、內容,將本屆旅發大會辦出特色、辦出成效、辦出“與眾不同”。“3”就是“打造三大板塊”,即按照全省加快構建“樂水、尚城、崇山”旅游品牌體系,鍛造我市黃河、太行、根祖三大旅游板塊。西線重點打造黃河風情游,東線開發建設太行山水、康養、養生等,融合我市中線根祖文化品牌,把旅游業態做大做強。“5”就是“實現五大突破”,即在宣傳營銷上求突破,在旅游業態培育上求突破,在節事節慶品牌創新上求突破,在文物認領、文旅融合上求突破,在對外開放、搭建國際旅游平臺上求突破。“5”就是“推進五大工程”,即實施重點項目建設工程、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博物館陳列布展工程、交通路網建設工程和從業人員能力提升工程。
當前,辦好2018全省旅游發展大會是我市旅游行業的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市旅發部門超前謀劃、積極部署、精心組織、周密配合,全力以赴服務、服從于旅發大會的舉辦。并將以大會舉辦為契機,以景區為王、服務為要,推進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推動大槐樹、壺口瀑布、云丘山國家5A級景區創建;推進人祖山、乾坤灣國家4A級景區創建;做好星級酒店的提檔升級,突出“溫馨之旅”的主題文化,推進金都花園酒店、天鵝酒店躋身“五星級酒店”行列;按照“數量充足、干凈無味、使用免費、管理有效”的要求,推進旅游廁所建設,以期讓群眾充分享受到旅發大會帶來的成果,讓旅游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指標。我市將以“家”為主題,打造溫馨之旅、回家之旅、投資之旅,把臨汾建設成為國家級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邁向優質旅游發展新時代。
圍繞旅發大會舉辦,市旅發部門將服務大河文明國際旅游論壇、早期都邑文明的發現研究與保護傳承暨陶寺考古遺址發掘40周年國際論壇、港澳青少年游學聯盟大會、中歐文化藝術嘉年華暨丁村國際藝術雙年展等國際性會議與活動,配合搞好導游英語培訓、外事禮賓接待等,大力開拓我市海外旅游市場,特別是港澳臺市場。不斷拓寬與港澳臺旅游產業合作的空間,實現港澳臺入境游從“小規模”向“增效益”轉變,增強港澳臺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聚力招商引資,聚焦項目建設是構建產業發展的強引擎和新動能。今年,我市圍繞旅游綜合要素謀劃旅游項目,在包裝了143個項目、投資1047億元的招商項目的基礎上,全市又重點謀劃了“六個一批”,共124個項目,總投資486億元的涉旅項目:規劃一批特色小鎮,審批建設一批通用機場,啟動一批游步道和騎行道,提升一批景區建設,培育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點,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線路。
在打造全域旅游,加強宣傳營銷方面,我市將著力推進產業融合,以形成農旅文創、工業旅游、價值附加、產業聯動的大旅游格局。在文旅融合觀念和文旅運營思維已經成為國家層面戰略思維形勢下,要求各縣(市、區)指導有關企業根據自身資源,走特色發展之路,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諸如“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做農家活、買農家品、享農家樂”,推動采摘園、民宿樂等傳統鄉村旅游產品的提檔升級。推動文化進景區、戲曲進景區、巧手進景區、家風進景區活動,打造美麗鄉村,筑牢創業基礎,讓鄉村旅游成為扶貧和富民的新渠道。
臨汾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才輩出,這些都是我市發展文化旅游業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要求及省委書記駱惠寧批示精神,我市文物部門將始終堅守文物安全底線,謀劃好文物密集區體制改革、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文物開放活化利用、文旅融合發展、文創產品開發等工作,構筑新時期文物保護利用大格局。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