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臨汾紅色旅游指南(東線)

2018-08-08 09:36:12 來源:臨汾新聞網  

  巍巍太岳,記憶著歲月的滄桑,回響著歷史的余音?;厮葸^往,風云激蕩的年代里,革命先輩們曾在這里留下戰斗的足跡。也是在這方浸染著鮮血和汗水的紅色土地上,勤勞質樸的老區人民演繹了民族的不屈。

  毋庸置疑,臨汾作為革命老區,尤其是本期我們梳理的東線這些縣份,曾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因而留下了大量的紅色遺跡。時至今日,當地依然傳揚著紅色故事,賡續著紅色基因,成為世代老區人民堅守的精神財富。

  融合回顧歷史、緬懷先烈等內涵的紅色旅游,被譽為是“貼近歷史和生活的大課堂,也是新形勢下人文精神、榜樣精神的回歸?!睂嶋H上,作為一種“主題旅游”形式,紅色旅游不僅意味著精神財富,也正在創造著物質財富。近年來,我市安澤等地就深度挖掘縣域紅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著力點之一。

  ——編 者

  ★安澤縣

沁河莊劉少奇路居地

  安澤縣是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賡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先后在這里生活、戰斗過,留下了光輝的足跡。我黨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安澤兒女英勇殺敵、立馬太岳、血濺沁河、可歌可泣。因此,安澤又有“太岳山上的小延安”之稱。

  安澤是太岳革命根據地的腹心地區,1942年10月至1944年11月,為適應開辟岳南、東進中條、南進晉豫的抗日形勢需求,太岳區黨委、行署、軍區等機關由沁源縣南遷至安澤(當時屬冀氏縣所轄)小李村、桑曲一帶。作為當時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安澤人民為支持八路軍開展對日作戰,壯大敵后武裝力量提供了充足的糧食、兵源,在太岳革命根據地成長、壯大的發展歷程中起到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戰略作用。近年來,該縣充分利用厚重的紅色旅游資源,發展紅色旅游,太岳行署小李村舊址、太岳軍區司令部桑曲舊址及沁河莊劉少奇路居是其中的代表。此外,朱德路居地舊址、鄧小平路居地及石槽會議舊址正在規劃建設中,未來也將成為該縣重要的紅色旅游景點。

  紅色景點鏈接》》》》》

  ◆沁河莊劉少奇路居地 位于安澤縣和川鎮沁河莊村,是一處全面反映我黨卓越的領導人之一劉少奇同志革命史實的路居地。1942年10月19日,劉少奇越過白(圭)晉(城)鐵路,到達太岳軍區司令部駐地沁源閻寨村,因遇日軍“掃蕩”,遂轉移到安澤縣穆家垣停留了大約一個月,在這期間對太岳區開展對敵斗爭和減租減息等各方面工作做了指示。

  沁河莊是岳北根據地的核心區域,岳北根據地的運輸大隊駐扎地。劉少奇先后兩次來到沁河莊,在此生活戰斗,與沁河莊人民結下深厚的感情,新中國成立后曾派醫療隊根治了附近老百姓的水土病。與此同時,這里是抗戰初期我黨開辟太岳根據地的核心區域。

  劉少奇路居地占地約200畝,目前,景區有劉少奇路居舊址、劉少奇紀念壁、少奇廣場、穆家堡、拓展廣場、拓展步道等游覽點。

  ◆太岳行署小李村舊址 位于安澤縣杜村鄉小李村堿土院自然村中,包括太岳行署小李村舊址正院、太岳行署小李村舊址東跨院及太岳行政干校舊址。南臨蘭河,隔河為堿土院南山,北依堿土院北山。正院設財政部、民政部,東跨院設宣傳部、組織部及隨從人員辦公用房。太岳行政干校舊址為干部輪訓地。

  1942年秋,太岳行署由沁源縣遷往安澤縣小李村,行署主任牛佩琮、副主任裴麗生在這里主持工作,領導這一地區的抗日武裝,薄一波同志經常來此檢查指導工作并作重要講話,肯定安澤、冀氏兩縣群眾工作到位,在1943年、1944年的大生產救災運動中,領導太岳區人民戰勝了災荒,渡過了難關,為全區大生產運動開展創造了經驗。

  ◆太岳軍區司令部桑曲舊址 位于安澤縣杜村鄉桑曲村中。舊址為一民居。1942年,太岳軍區司令員陳賡率軍區司令部由沁源遷往安澤縣桑曲村,在此駐扎兩年八個月,期間指揮太岳軍區部隊對日作戰,著名戰役有關圣嶺戰斗、小曲伏擊戰等。

  1941年7月25日,陳賡司令員和98軍軍長武士敏在此有一次著名的“桑曲會談”,該會談達成了以沁河為界共同抗日的兩軍協議。

  ◆安澤縣烈士陵園 位于安澤縣城南部。1947年,安澤縣為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于縣城東川口村立碑。2005年遷移至鳳池村南。陵園坐南向北,中軸線布局,現存有碑廊、紀念塔、通道等建筑。

  ◆王光烈士陵園 位于安澤縣杜村鄉東唐村。1943年10月7日,在組織群眾轉移中,時任冀氏縣(今安澤縣冀氏鎮)四區副區長王光,與秋季“大掃蕩”的日軍遭遇。為了掩護群眾,引開敵人,她立即向敵人投出手榴彈,把敵人引向自己,隨即被包圍。面對日軍的軟硬兼施,王光堅強不屈,大義凜然。氣急敗壞的日軍慘絕人寰地將王光割耳、割舌、剜眼、削鼻、割乳、剖腹。王光壯烈犧牲,年僅23歲。反“掃蕩”勝利后,人們將王光遺體安葬在杜村辛莊的北山腳下。1947年,太岳二專署為王光烈士樹碑立傳,號召全區人民向她學習。

  ★古縣

古縣烈士陵園

  古縣是革命老區。1936年東征紅軍曾轉戰于此。抗日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率八路軍總部轉戰古縣,在草峪嶺、七里坡阻擊日軍,遲滯日軍對臨汾的進犯。古縣曾駐扎過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129師與決死一縱隊,曾是中共太岳區黨委及所屬政、軍、群組織駐地之一,是太岳革命根據地門戶和前哨陣地,是開辟岳南革命根據地之后的重要咽喉和屏障。同時,古縣是1940年太岳軍區部隊發起的晉家山保衛戰主戰場,打退了閻頑軍和日軍對抗日根據地的聯合進犯,保衛了太岳抗日根據地。

  紅色景點鏈接》》》》》

  ◆古縣烈士陵園 位于古縣岳陽鎮張家溝村東北屏風山上。為紀念在偉大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八路軍、決死隊和人民解放軍烈士,新中國成立以后,當地政府將烈士遺骨集中掩埋在灣里村北,建烈士公墓。1971年,古縣建制后,經批準將烈士公墓遷往城東屏風山上。2003年,建成了占地4100平方米的烈士陵園。

  陵園正中為古縣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12.5米,漢白玉鑲嵌而成。紀念碑后為烈士公墓,用網片混凝土堆砌而成,左側刻著太陽,右側刻著月亮,象征先烈的豐功偉績與日月同輝。園北為六角英烈亭,漢白玉石材構件。英烈碑為六棱柱形,銘刻著428位烈士英名。

  ◆古縣北平革命烈士公墓 位于古縣北平鎮辛莊村。為了紀念在1941年11月黃土梁戰斗中犧牲的八路軍38團3連當過紅軍的連長魯全及其他11名戰士,當地軍民于1942年12月將12位烈士遺骨集中埋葬,建立了“黃梁山烈士公墓”。2012年,古縣北平鎮黨委、政府重建黃土梁烈士公墓,修建烈士紀念亭,重立烈士紀念碑。

  ◆賈寨村烈士墓 位于古縣北平鎮賈寨村。1943年日寇進圍沁源,太岳區黨委、軍區、行署、后方醫院等機關被迫南移,進駐賈寨。薄一波、陳賡、裴麗生等在賈寨指揮軍民奮勇殺敵,至1945年陸續遷離,賈寨村民為保衛領導機關、救護傷病員做出了巨大貢獻。當地軍民將1938年至1945年期間,在村后方醫院犧牲的386旅和決死一縱隊烈士李維屏等數十人埋葬于村東山坡。2013年,賈寨村重修烈士墓,重置英烈遺骨。

  ★浮山縣

八路軍總部駐地舊址

  浮山縣是革命老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彭德懷、鄧小平、陳賡等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1936年紅軍東征期間,曾轉戰浮山,點燃了革命的火種。1938年2月下旬,朱德總司令率八路軍總部曾轉戰浮山縣榆社、山交等村莊,并親自步行至李凹莊,為決死第三縱隊演講、鼓舞士氣。1942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太行軍政委員會書記、第129師政治委員鄧小平在浮山縣寨疙塔鄉親自指揮太行、太岳和決死隊發起浮翼戰役,沉重打擊了閻頑軍對我根據地的進攻。1941年1月,山西新軍212旅在浮山發起佛廟嶺戰斗,成功粉碎日軍對212旅的合圍計劃,斃傷日、偽軍400余人。

  紅色景點鏈接》》》》》

  ◆八路軍總部駐地舊址 位于浮山縣寨圪塔鄉山交村。1938年2月下旬,朱德總司令率八路軍總部從洪洞縣馬牧村向太行山挺進。當行至古縣時,與日軍第108師團104旅團3000余人正面相遇。為了給駐扎在臨汾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安全撤離贏得時間,朱德總司令帶領部隊與當地武裝與日軍激戰數日之后,帶領隊伍戰略轉移至浮山北境,經劉垣沿浮岳邊境向東南進抵沁水境內,然后又折回浮山的榆社村。

  朱德總司令入浮之后,第一站是榆社村,在榆社休整兩天之后,繼續向西行進,經范村、侯寨、院頭村至山交村,在此駐扎休整9天,期間與彭德懷副總司令會合。

  在浮山的11天時間里,朱德總司令運籌帷幄、指揮抗戰,并親自步行至李凹莊向決死三縱隊官兵演講,鼓舞士氣。他與彭德懷副總司令、左權副參謀長、任弼時主任到觀音廟、高家莊等山莊窩鋪深入農戶訪貧問苦,發動群眾減租減息,宣傳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號召人民動員起來,抗擊日寇保衛家鄉。從此,這里點燃的抗日烽火迅速燃遍整個浮山縣和太岳山區。

  ◆“四·一五”戰役指揮部舊址 位于浮山縣寨圪塔鄉川口村岔上自然村。1942年1月中旬,日軍在同蒲鐵路沿線集結兵力,以41師團為主,輔以閻36師團一部,約7000余人,對浮山縣、青城縣抗日根據地進行全面“掃蕩”。根據地軍民經過20余天的艱苦奮戰,粉碎了日軍的“掃蕩”。閻61軍聯日反共,多次侵擾抗日根據地,八路軍129師一再忍讓之后決定發起自衛反擊戰。是役,129師政委鄧小平親自指揮,參戰部隊有4個旅10個團。

  ◆浮山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位于浮山縣城南門外。建于1977年8月,占地面積11畝,建筑面積3.6畝。在11座革命英雄紀念碑上,銘刻著歷次革命戰爭中犧牲的1600余名先烈的名字,記載著浮山重大戰役的戰斗經過。臨汾市抗日英雄紀念碑于2005年7月6日奠基,于9月2日竣工。

  ◆呂靈中烈士紀念陵園 位于浮山縣槐埝鄉靈中村。靈中村原名崗頭村,為了紀念抗日英雄呂靈中烈士,遂改村名為靈中村。

  ◆趙東魯烈士陵園 位于浮山縣天壇鎮東魯村。1938年夏,趙東魯回縣犧盟會工作。次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歲末,“12月事變”發生后,縣委遭到破壞,他以老師身份掩護,在丞相河一帶秘密堅持黨的活動。1941年夏,浮山抗日縣政府成立。次年春,趙東魯任浮山縣二區區委委員,逾年任區委書記。1944年2月13日,趙東魯在北閣村部署劫獄營救我城工部干部侯景德時,不幸被日偽抓捕。3月5日被暗殺,尸體拋入北門枯井中,年僅24歲。浮山縣委、縣政府旌其所為,于1947年秋將烈士故鄉改名為東魯村。

  ★翼城縣

青城縣抗日政府舊址

  翼城縣是革命老區。1925年,該縣學子閻紫琴在山西省立國民師范加入了黨組織,成為我省早期共產黨員之一。1926年閻紫琴在家鄉積極發展黨員,并建立了中共翼城縣支部,成為臨汾市最早建立地方黨組織的縣之一。1936年東征紅軍轉戰翼城??谷諔馉帟r期,八路軍129師386旅17團在此進行過艱苦卓絕的抗戰。犧盟會翼城分會以及中共領導的翼城抗日縣政府曾長期在西閆、澆底、橋上等山區鄉鎮活動,領導抗日武裝和革命干部與日寇、偽軍和頑軍斗爭,“古桃園事變”與東塢嶺抗日大捷都發生在這里?,F位于澆底鄉的青城抗日縣政府,位于翼城、浮山、沁水三縣交界之處,曾經領導了三個縣的抗日運動。1947年太岳第二地委、二行署和太岳第二軍分區移駐翼城北治村,開展整風、支前、土改支援新區工作,大批翼城干部南下福建、云南、四川,為建設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

  紅色景點鏈接》》》》》

  ◆青城縣抗日政府舊址 位于翼城縣澆底鄉青城村東南。1941年6月,為了保衛根據地,解放勞苦大眾,八路軍129師和太岳區在翼城縣曲高公路以北地區和浮山縣臨浮公路以南地區設置新縣,因開展工作始于翼城東北部的青城村,故名“青城抗日民主縣政府”。在這里,縣委書記陳冰之、縣長李中和、秘書李懋堂領導全縣人民堅決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各項方針政策,健全區村組織,開展減租減息、動員群眾參戰和生產自救運動,組建縣抗日游擊隊、縣武委會和縣農、青、婦等群眾團體,團結各界人士,壯大抗日力量,并優待抗日軍干家屬,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抗日積極性,使青城抗日根據地很快得到鞏固和發展,并取得了一系列自衛反擊戰的勝利。抗日政府正式成立于1941年8月,在此工作至1945年。

  ◆翼城縣烈士陵園 位于翼城縣城南環路西端。1949年7月,翼城縣委、縣政府在城內南(今翼城中學)建立烈士紀念亭一座。2005年,翼城縣委、縣人民政府把烈士紀念亭遷至新建的烈士陵園。烈士陵園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主體建筑有牌樓、紀念碑、碑亭、紀念館、展覽廳等。

  ★曲沃縣

中共曲沃縣委舊址——石橋堡

  曲沃縣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資源。1926年初中共曲沃支部建立,是臨汾市建立地方黨組織較早的縣之一。1936年東征紅軍轉戰曲沃。1937年12月決死第三縱隊在曲沃組建,組織開展了綿嶺、秦崗阻擊戰,斃死、傷日偽軍700余人,并擊落敵機1架。1947年,陳賡在曲沃縣西海村居住長達40多天,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發起晉南戰役,取得殲敵1.4萬余人的偉大勝利。

  紅色景點鏈接》》》》》

  ◆中共曲沃縣委舊址——石橋堡 位于曲沃縣楊談鄉石橋堡村。在抗戰時期,中共曲沃地下縣委、犧牲救國同盟會曲沃中心區、中共曲沃特別委員會、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地下交通站曾經在這里設立過。有著多重身份的石橋堡,不僅領導著曲沃地方及周邊多個縣的抗日斗爭,而且向抗日前線及各個抗日根據地傳遞情報、轉運物資、護送革命干部,對整個晉冀魯豫的抗日戰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近年來,石橋堡以“紅色精神傳承、紅色資源開發、紅色基地建設”為引領,深挖老區資源,2009年對老縣委舊址進行保護性修復,建成了石橋堡革命紀念館,2016年引資3700萬元,先后完成了人工湖、鐵索橋、演藝場、地道、窯洞賓館、紅墻廣場、紅旗廣場、拓展訓練基地等工程,編排了《抗日烽火》《智勇書記李順天》抗日情景劇,成為全市開展黨員干部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西楊烈士陵園 位于曲沃縣史村鎮西楊村內。西楊烈士陵園初建于1947年。解放戰爭時,西楊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軍某部后方醫院所在地,解放曲沃時犧牲的烈士和解放運城戰役中因傷犧牲的烈士,安葬于此,遂辟為陵園。陵園坐北朝南,主要由烈士紀念碑、工作室、陳列室、陵墓等組成。

  臨汾日報文化·旅游周刊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卓资县| 泗洪县| 二连浩特市| 西和县| 文登市| 若尔盖县| 晋宁县| 桃园市| 吴桥县| 会东县| 商丘市| 临武县| 潼关县| 新龙县| 长子县| 宽甸| 双柏县| 微山县| 临沧市| 永春县| 工布江达县| 菏泽市| 高陵县| 吉林省| 荆州市| 于田县| 怀来县| 五指山市| 广河县| 木里| 瓦房店市| 贵阳市| 贺州市| 桃江县| 寿宁县| 章丘市| 宁海县| 襄汾县| 屯昌县| 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