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碧水青山、鄉村道路通暢整潔、農家小院瓜果飄香……金秋時節,“望山見水留鄉韻”的美麗鄉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度假休閑。
近年來,鄉村旅游利用鄉村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把農耕活動與休閑農業、傳統農業文明與現代鄉土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很好地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鄉村旅游總人次達15.1億次,同比增加10.2%;總收入0.86萬億元,同比增加11.7%。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發展鄉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傳統村落改造好、保護好”,“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鄉村旅游是推動我國鄉村城鎮化的主要動力之一,是新形勢下旅游產業和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是鄉村扶貧工作和傳承鄉村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旅游業發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
讓鄉村旅游成為鄉村振興的一道風景線。各地應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調控職能,把鄉村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與鄉村旅游項目進行統籌安排、統一規劃,在充分尊重鄉村居民意愿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開發鄉村旅游項目,對鄉村旅游景點實行區域化布局和差異化設計,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以全域旅游為統攬,堅持把鄉村旅游作為推動綠色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鄉村環境、促進農村繁榮的主要產業來抓,推動鄉村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發展,走出一條百姓富、生態美、鄉村興的旅游產業發展新路子。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要著力調整農村經濟產業結構,通過發展糧果種植、畜牧養殖、手工編織、觀光農業、農副產品加工和餐飲、住宿、娛樂等相關產業,盤活沉睡資源,積極推廣“旅游+農戶”等運作模式,招商文化旅游發展產業,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積極鼓勵農戶參與文化旅游景點開發建設,從鄉村全域的視角對鄉村特有的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推動建設鄉村居民共同參與的民俗村等,拓寬群眾收入渠道,讓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讓鄉村旅游煥發長久生命力。要充分挖掘鄉村農耕文化資源,強化全社會對農耕文化資源的保護意識,積極傳承和發展包括農耕技藝、鄉約民俗、餐飲服飾、傳統民居等在內的優秀農耕文化,將其有機融入鄉村旅游各個環節,全方位滿足游客吃、住、行、游、娛的需求,不斷滿足游客的文化體驗需求。
鄉村旅游是助力脫貧攻堅、推動實現小康、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和抓手,是旅游板塊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各地應依托現有的生態資源、文化資源、人文景觀和庭院經濟等,全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旅游特色村,讓游客進得來、留得住,讓鄉村旅游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產業,成為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一道道風景。(潘鐸印)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