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臨汾:小社區,撬動教育大民生

2019-11-12 08:40:39 來源:臨汾新聞網

  臨汾新聞網訊 這個時代,正在悄悄犒賞終身學習的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在這一過程中,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社區教育是重要抓手,大有可為。

  去年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遵循社區教育功能屬性規律,契合社區居民對精神生活的新期待,一盤棋謀劃,一張圖繪制,“上下”聯動、“內外”發力、“點面”結合,大力推進社區教育管理,提高社區居民教育質量,滿足居民多方需求,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上下”聯動 以新戰略統籌社區教育

  理念認知是開展工作的先導性條件,社區教育是社區治理和社區管理的有效手段、根本推手和最佳平臺。為此,我市從社區治理的高度,統一思想,提高認知,上下同步,大力加強對社區教育內涵、功能和意義的研討,充分發揮新理念對社區教育的促進作用。

  2016年6月,國家多部門聯合印發的第一個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正式出臺,即《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以建立健全社區教育制度為著力點,統籌發展城鄉社區教育”。

  為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著力從全局高度籌劃思考臨汾社區教育,提出了“大教育”的發展戰略。放眼新時代,社區成為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交匯點,如何以社區教育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推進公平、促進文明、構建和諧文明的社會,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2017年12月,我市實施“以社區教育為抓手,促進臨汾學習型社會建設”為主旨的課題大調研,全面啟動了社區教育工程。2018年8月,市政府出臺并下發了《臨汾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市社區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分管副秘書長、市教育局、臨汾電大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相關單位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社區教育領導小組,總結提煉出“小社區、大民生”“小社區、大治理”“小社區、大教育”“小社區、大智慧”“小社區、大貢獻”的工作理念。

  2019年3月,市政府工作報告將社區教育納入全市重點工作進行考核,為社區教育在基層落地生根奠定基礎。在6月份召開的全市社區教育推進會上,制定出臺了《社區教育建設指導意見》和《社區教育建設標準》,依托臨汾廣播電視大學成立了“臨汾社區大學”,搭建了“社區大學—社區學院—社區分院—社區學校”四級網絡體系,提出了社區教育三年推進目標,進一步規范了社區教育的工作內容、依托載體、工作流程,納入考核管理全過程,推動社區進村入戶、深入城鄉、延伸到弱勢群體、拓展到各類人群,使社區教育對社區管理的促進作用得到不斷加強。8月份,臨汾社區教育實現了全員掛牌。成立了社區大學1所,社區學院17所,社區分院42所,社區學校632個,全市從事社區教育的人員8000余人。17個縣(市、區)成立了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吸納教育、財政、團委、婦聯、衛健、人社、民政、住建、司法等27個部門參與,每個成員單位都指定分管領導和專人負責,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

  “內外”發力 以新思路融合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是全民、全面、全覆蓋的教育,也是需要全社會齊抓共管的事業,更是一項學校教育、行業教育、社會教育融合發展的龐大工程,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有效抓手。在社區教育推進中,我市發揚“共建共享”的優良傳統,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內外兼修、聯合發力,以融合治理推動社區教育不斷創新。

  在推進社區教育的過程中,全市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確立了“發揮區域優勢,整合教育資源,面向各類人群,提高全民素質”的宏闊思路。

  在經費保障上,按照“政府撥、社會籌、單位出、個人拿”的辦法,建立了多渠道投入的經費保障機制,各級政府將社區教育機構建設、運行經費納入了財政預算,實行財政單列,并對社區學院、社區分院、社區(村)學校達標單位予以獎勵。2018年,市財政列入社區教育專項經費預算142.8萬元,市縣兩級財政共列入社區教育專項經費達1000余萬元,為社區教育發展提供財力支持和保障。

  在人力資源方面,聘請市委黨校、山西師大、臨汾學院等院校教授指導社區教育工作,聘請社區專職管理人員,發動中小學教師、企事業單位員工、社區居民、醫護人員等各類人群組建成富有活力的志愿者隊伍。

  物力資源方面,進行整合優化,開放轄區內的圖書館、文化館、影劇院、紀念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用于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形成社區學習資源共建共享。積極引導幼兒園、中小學參與社區教育,向各校撥付專項基金,設立社區教育開放日,確保共建共享落到實處。

  在此基礎上,統籌教學資源建設,形成資源共建共享的新格局。發揮政府部門的統籌功能,通過15個社區成員單位資源共建共享,推進社區教育文化資源與其他資源之間的整合。臨汾社區大學開設社區教育網,在手機客戶端提供6大類、145個門類的微課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為“人人皆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提供了充裕的資源。在市政府統一協調下,依托臨汾市社區教育指導中心和臨汾社區教育學院,統籌社區所屬各類教育資源,逐步實現教育資源的跨界、跨單位開放共享。

  “點面”結合 以新模式推進社區教育

  社區教育管理重在激發活力、提升能力、形成合力。我市堅持點面結合,以“點”示范引導,以“面”深化拓展,不斷推動與社區治理、社區管理的有機融合,通過社區文化活動,讓居民受教育,提升認可度。

  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全市普遍開展了以黨建為龍頭的社區教育,“皓月當空、繁星滿天”的黨建活動,實現了心靈深處的洗禮。各縣(市、區)利用紅色資源進行黨史、革命史等愛國主義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隰縣利用晉西革命紀念館,講解我黨在晉西地區驚心動魄的72天;永和利用東征紀念館,講述毛主席的光輝足跡和東征故事,砥礪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前行。浮山縣東魯村通過聯席會議制度解決家庭糾紛,有效化解了社區中村干部與村民的矛盾。襄汾縣賈莊村通過“村民法庭”弘揚孝道文化,有效解決了家庭難事。

  發展有方向、創建有標尺。全市大力宣傳示范點創建活動,2019年4月在《臨汾日報》開辟《社區教育》專欄,宣傳推介好經驗、好做法,反映動態營造氛圍;社區大學利用市廣播電視開放大講堂,對轄區居民開展健康養生、消防知識、就業培訓等豐富多彩的社區教育講座,贏得駐地辦事處、社區組織和居民的廣泛好評。

  體現共性特征,彰顯個性文化。全市及時總結了彰顯地域特性社區教育項目,推介了帝堯文化、浮山剪紙文化、安澤荀子文化、襄汾丁陶文化、曲沃三晉文化、洪洞根祖文化等好做法,推動了社區教育的繁榮發展。

  實現綜合治理,促進社會和諧。全市依托老年大學、青少年活動中心、文體協會等各類社會團體,廣泛組織開展歌唱、舞蹈、書畫、武術等文體活動,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利用社區教育課堂、電子文化屏、文化長廊等陣地,開展道德講堂、文化沙龍、讀書會等活動,助力社區治理,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社區教育已成為青少年的“第二課堂”、職場人的“充電站”、市民的“心靈家園”、老年生活的“新舞臺”、矛盾化解的“穩壓器”、社會治理的“助推器”。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臨汾已初步形成結構合理、內涵豐富、開放共享、獨具特色的社區教育體系。全市上下樂學、好學、善學蔚然成風,一個學習型新臨汾正在向我們一步步走來。

  記者 景秀紅 郭 璞


     

責任編輯: 吉政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日報晚報版、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枝江市| 云浮市| 大冶市| 黑龙江省| 广德县| 湖州市| 南昌县| 淮安市| 南汇区| 鄂伦春自治旗| 津南区| 定结县| 罗定市| 托里县| 宣汉县| 湖北省| 盈江县| 克东县| 鲁甸县| 阿拉善左旗| 新竹县| 丹阳市| 宝应县| 穆棱市| 梧州市| 女性| 衡东县| 营山县| 台北县| 定结县| 甘洛县| 武定县| 邵武市| 井冈山市| 海安县| 米林县| 抚顺市| 砚山县| 西城区|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