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創新引領實踐探索,以奮發有為擔當歷史責任。襄汾作為全市農業大縣、工業大縣、文化文物大縣,如何貫徹市“兩會”精神,以“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牽引全局,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創新再發力、開放再提質、工作再抓實?日前,記者采訪了襄汾縣委書記劉浩。
劉浩說,在全市上下貫徹“兩會”精神、深入開展大討論之際,我們要圍繞構建富裕襄汾、文化襄汾、法治襄汾、綠色襄汾,瞄準更高目標,攀登更高山峰,聚力“六個破除”,堅持刀刃向內,勇于自我革命,彌補精神軟肋、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通過思想觀念大解放,推動改革創新再發力,開辟轉型發展新天地,努力打造新優勢、培育新動能、樹立新形象,爭當全省、全市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劉浩說,書寫襄汾各項工作改革創新的“奮進之筆”,必須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從五個方面大膽試、大膽闖。
一要抓住重構產業布局這一“重中之重”,大膽試、大膽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核心是優化產業結構。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在臨汾堅定不移大打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新形勢下,優化產業結構,傳統的思維、常規的舉措已不合時宜,必須在“試”和“闖”上下氣力,重新審視縣域產業布局,以生態環境治理倒逼產業轉型,形成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動能不斷釋放的新格局。
深化現代農業基地建設,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細里做。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把老關家肘子、堯京葡萄酒打造成為省內外知名品牌;抓好“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和“農林文旅康養試點縣”建設,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興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新型工業強縣建設,按照全市“三個百里”協同發展規劃,科學調整產業布局,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騰籠換鳥”,整合重組、置換產能,優化結構、提檔升級,推進工業企業在“鳳凰涅槃”中浴火重生,殺出血路、蹚出新路。推進帝堯文化之都建設,瞄準研學旅行、全域旅游的“風口”,加快陶寺遺址、丁村民居、汾城古建等研學營地和景區景點建設,推動文化文物大縣向文化旅游強縣邁進。推進宜居宜業新區建設,優化城市布局,打造特色鄉鎮,建設美麗鄉村。借鑒浙江“千萬工程”,按照“四美三宜”標準,梯次推進集鎮村、中心村、提升村、鞏固村4大類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著力構建城鄉一體發展大格局。
二要抓住催化轉型這個“關鍵支撐”,大膽試、大膽闖。調整產業布局,開發區是引擎,項目是支撐,民營經濟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緊緊抓住這些關鍵之處、要害之點,采取切實措施,使它們產生催化作用、裂變反應。
加快重點領域改革,釋放優化結構的“紅利”。全力抓好經濟開發區建設,落實 “三化三制”要求,加快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完成規劃編制,完善基礎設施,實施精準招商,著力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深度融入黃河金三角、關中平原城市群,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強項目建設,增強優化結構的“后勁”。深化轉型項目建設年活動,實施好3個10億元以上、30個億元以上、50個千萬元以上重大項目,不斷提高項目的“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以項目建設的“一馬當先”,帶動經濟發展的“萬馬奔騰”。壯大民營經濟,形成優化結構的“活力”。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續加大財稅、融資、用地、人才等支持力度。培育壯大小微企業,構建年主營業務收入500—2000萬元規模的小微企業培育庫,年主營業務收入1000—2000萬元規模的重點企業培育庫,助推小微企業上規升級。要實施素質提升工程,加大科技型領軍人才、創新型技術人才、技能型實用人才三支隊伍培訓力度,提升企業整體素質,努力在新一輪轉型發展中實現新崛起。
三要抓住生態環保這個“要中之要”,大膽試、大膽闖。生態環保工作,“牽一發而動全身”,對襄汾來講,就是一道“長坎”,必須堅定不移地跨,一步也不能松。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新理念,信心不減、力度不減、投入不減,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八大工程”。要明確任務、壓實責任,構建黨政齊抓共管、環保嚴格執法、部門協調聯動、企業遵紀守法、全民共同參與的大環保格局。要提高標準、綜合施策,全面抓好散煤管控、揚塵污染、清潔運輸、企業深度治理、固廢綜合利用等工作,高標準完成45個村、1萬余戶、115萬平方米清潔取暖改造工程,嚴厲整治“散亂污”企業,統籌推進氣、水、土治理,以非常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走出“減、優、綠”之路,使綠色成為襄汾發展的新底色。
四要抓住社會風險防控這個“穩定基石”,大膽試、大膽闖。安全是一切發展的底線、紅線、生命線。要樹立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保持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突出抓好安全生產,健全安全監管體系,壓實屬地、部門的監管責任和企業的主體責任,堅決防止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持續發力,重拳出擊,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認真做好矛盾化解和信訪維穩,妥善處置突發事件,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五要抓住增進民生福祉這個“初心使命”,大膽試、大膽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發展民生各項事業,交好民生“答卷”,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加強后續幫扶措施,建立返貧預警機制,鞏固脫貧成果,確保脫貧質量和成色。優先發展教育。加快建設第五小學,實施縣城公立初中集團化辦學,完成鄧莊職高和汾城九年一貫制學校置換搬遷,推進普通高中內涵特色發展和職業高中創新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健康水平。鞏固公立醫院改革成果,推進縣鄉醫療一體化進程,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進就業創業。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造“丁陶技工”和“襄汾燒餅”創業就業品牌,促進各類勞動者充分就業;打響“丁陶月嫂”“襄汾家政”“繡娘巧匠”勞務品牌,推進勞動力轉移就業。強化社會保障。加大重特大疾病、一站式救助力度,資助特困供養人員、城鄉低保及重點優撫對象參加醫療保險,織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安全網。
劉浩說,推動改革創新各項舉措落地見效,各級主要領導干部必須以上率下、以身作則,謀在一線、沖在一線、干在一線,傳導責任和壓力、傳遞信心和動力、傳授方法和能力,激勵廣大干部群眾奮發有為、勇于擔當,履職盡責、創造佳績。
一要壓擔子,加壓力。注重在脫貧攻堅、環境治理、掃黑除惡等工作一線錘煉干部,讓干部扛重擔、干重活、抗壓力,歷練人生、磨練意志,面對大是大非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面對困難矛盾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面對急難險重豁得出來、頂得上去,面對失誤正視錯誤、敢于擔當,面對歪風邪氣敢于較真、敢抓敢管,不斷涵養干部擔當作為的底氣和勇氣。
二要給位子,添動力。堅持好干部標準,堅持公道正派,大力選拔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讓那些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辦法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機會、有舞臺。堅持嚴管厚愛,把行為管理和思想管理統一起來,把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銜接起來,把8小時之內的管理和8小時之外的管理貫通起來,寬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別是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旗幟鮮明地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切實為真干實干者撐腰鼓勁。綜合運用考核“指揮棒”作用,全方位把握干部德才表現,分類給予獎勵鼓勵,切實解決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實現有為才有位。
三要富腦子,提能力。堅持學以增智,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廣泛開展培訓輪訓,讓各級干部把握大勢、提高認識、掌握知識、增長學識,確保黨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到發達地區學習參觀,持續舉辦干部大講堂,讓干部開闊眼界、拓寬思路,用新思維、新理念武裝頭腦。堅持學以致用,持續引深“進村入企”服務活動,選派干部到農村、企業開展蹲點幫扶,讓干部在實踐中砥礪品質、增長才干,不斷提升干部“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本領。
改革創新風帆勁,奮發有為逐浪高。劉浩表示,襄汾50萬干部群眾將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以改革創新的干勁、奮發有為的拼勁,強力促改、主動求新,奮力譜寫襄汾改革發展新篇章,為建設富裕文明綠色幸福美麗新臨汾做出應有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記者 鄭紅衛 通訊員 張建華 宋靜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