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疫情來襲,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市第一時間成立了醫療救治和疾病防控組,在“四早”上集中火力,在“四集中”上多措并舉,實現了確診病例“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的“雙零”目標。
守好陣地 不漏掉一個患者
發熱門診承擔著發熱患者的篩查、信息登記、跟蹤、轉診等工作,是疫情防控的“前哨”。自1月16日起,鄉寧縣人民醫院按照規范改造發熱門診,對一線人員進行一對一培訓,確保100%合格上崗,揭開全市縣級醫院發熱門診規范化建設的序幕。
讓疫情排查的“神經末梢”更敏感、更直接、更深入,床位是關鍵。1月22日,全市18所定點醫院、22個發熱門診向社會公示,全市啟用隔離病房157間、床位263張。
床位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市第三人民醫院異地新建工程應急建設項目迅速啟動。同時,通過改造和擴容定點醫院,又增加了隔離病房269間、床位682張。截至3月18日,全市22個發熱門診、兩個市級定點醫院累計接診12247人,累計留觀459人,做到了應收盡收。
嚴執法,強監督,才能守好發熱門診這塊陣地。堯都區衛生監督所加大監督巡查頻次,共下發監督意見書514份,對防控措施落實不力或存在違規違法行為的39個單位進行了立案查處。
1月19日,由市衛健委牽頭組建臨床醫療救治專家組、疾控專家組、中醫專家組,市級臨床專家建立了微信群,對各縣提交的疑難留觀病例進行會診。
竭盡全力 不放棄一個患者
市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和疾病防控組自組建起,一直靠前指揮、科學決策,集中一切力量向一線傾斜,保證隔離、確診患者應治盡治。
1月25日,我市首例確診患者小潘第一次核酸檢測呈陽性,一場與病毒的較量在我市急速上演。
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刁士琦帶領全院醫護人員直面“疫魔”,在診治上提速度,在服務中顯溫度,按照一人一策、中西醫優勢互補的原則開展集中救治。
“中醫藥典里的每一個名方,都是心懷大愛的醫者深入病區觀察救治,付出很大代價得來的。”自收治確診及醫學留觀患者以來,中醫組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汾香、副主任醫師宋芳麗、主治醫師程戰多次進入隔離病區為患者診治,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證施治,確保用藥準確性的同時,推出了食療藥膳處方,指導患者做八段錦,以改善患者體質,加速患者痊愈。
“藥”療疾病,“話”療人心。在救治關鍵時刻,各種壓力讓小潘情緒波動。“放心,有我們在。”呼吸與危重病科主任李華的話像是給小潘服下了“定心丸”。護士長吳志娟在她心情低落的時候也經常隔著玻璃為她加油鼓勁。“今天狀態挺好的,別怕,加油!”
“我并不是孤立的個體,有那么多人陪伴、惦念著。”無數的溫暖使小潘從低落的情緒中走了出來。2月13日、3月5日,已康復出院的小潘兩次主動聯系省血液中心,獻出980ml血漿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
火力全開 嚴守防控陣線
“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是疫情防控關鍵。”市衛健委疾控科主任韓勇彬說,必須對重點人群嚴格管控是疫情防控關鍵。
根據省衛健委要求,三級以上發熱定點醫療機構有條件的可以開展核酸檢測,市人民醫院成為第一批醫療機構。2月4日14時許,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主任張世茹到達吉縣人民醫院,為我市第二例確診患者小馬采集鼻咽拭子。
樣本送達市人民醫院后,檢驗科副主任侯臨平開始對樣本進行核酸檢測。“我們是手工操作,核酸裂解時是非常危險的。”緊繃的神經、裝備的負重、標準的流程,每一次實驗侯臨平都要在這樣的狀態下工作五六個小時。
截至3月26日,市疾控中心和市人民醫院兩家核酸檢測機構累計核酸檢測4225人份,單日最多檢測228份。
1月28日,全市通過市、縣、鄉、村、組五級網絡對武漢返臨人員進行全面摸排,對每個武漢返臨人員實行“四包”責任制,確保不漏一人。
2月7日,按照全市統一安排,所有登記的密切接觸者全部集中隔離到位。
2月8日,印發通知要求設立首診隔離點、集中隔離點,做好居家隔離觀察工作,加強留觀人員、疑似病例輕癥患者、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及居家觀察人員的規范管理,“卡死”疫情傳播的最后一道關。
截至3月26日16時,全市累計排查省外返臨人員194794人,其中武漢返臨6008人,累計解除隔離6007人。企業復工復產后,臨汾市健康管理平臺共錄入外地來臨人員信息60246人。
全力以赴做好交通卡口疫情防護,切斷對內輸入通道。1月27日,市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副主任李紅明一整天堅守在火車站進站口,時刻保持著警覺。“趕車乘客跑得大汗淋漓體溫偏高,夜間低溫下紅外線測溫儀無法顯示。”為了安全起見,出現這些情況后,就需要進入觀察室用水銀溫度計重新測量體溫。1月24日至2月18日,市中心醫院累計在火車站和臨汾西站檢測114301人。
每一個確診病例,都要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視察。
市疾控中心流調組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承擔著追尋病毒蹤跡、切斷傳播途徑的重大任務。完成這項任務就必須在抽絲剝繭中尋找蛛絲馬跡,再查缺補漏,不僅要細,還要快,爭分奪秒排除潛在危險。
市疾控專家組組長、疾控中心主任張重輝說,流行病學調查組的成員要在接到病例報告后,立即出發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他們就像“偵察兵”一樣,不僅要幫助患者回憶發病前14天和發病后的生活軌跡、社會活動,還要反復比對,尋找出其他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對于懸而未決的情況還要持續追蹤。
截至目前,我市流行病學調查組累計排查本地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180人,5個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98人,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5人,1個無癥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6人,累計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313人,目前尚在醫學觀察26人;全市共發出協查218人,收到協查2410人。
記者 閆晏宏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