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喬師傅,你要的菜放門口了,一會別忘了拿。”2月12日上午9時許,在襄汾縣永固鄉喬村村民喬東亮家門口,包村干部黃學讓戴著口罩,邊喊邊把菜放下。從2月3日起,像這樣的情形,每天都在村里的家戶門口“定格”。
黃學讓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個85后的駐村干部。三年來,他與村干部共同籌劃和開展村里的各項工作,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在做好村里防控工作的同時,他與村干部們想到了一個問題:當前,全村225戶,1043名村民吃菜問題怎么解決?已有村民在本村的微信群里問道:家里一點菜都沒有,怎么辦?聽到這樣的聲音,其他村民也嚷嚷開了。
這時,村委主任康世俊發話了,大家稍安勿躁!村里正與包村干部黃學讓商量此事。
這是2月2日上午10時許,黃學讓正在辦公室趕寫一份匯報材料。聽到微信的提示鈴聲不停地響,他害怕村民有啥急事,連忙打開手機查看。當看到村民的購菜需求時,他當即決定為大家當采購員。
可去哪兒購菜呢?這咋辦?為了尋找物美價廉的購菜渠道,黃學讓把家人發動起來四處尋找菜源。一個多小時后,終于找到合適的供應商。這是一家蔬菜批發商,當天報菜單,次日大早新鮮蔬菜就到售貨點。
菜源定好后,黃學讓又馬不停蹄地制作所需菜品和菜量表格,并逐戶進行統計。2月3日,是他第一天為為村民們買菜送菜,共為近百位村民送去30多種菜。
土豆5個、山藥3根、生姜1塊……2月11日下午18時,已是黃學讓為村民統計購菜的第九天。忙碌了一天的他,先將村民報回的菜品按個數預估斤數, 再一樣一樣填入當日菜量表里。準備第二天早上去購買。他說,統計是件細致的活兒,不能漏了也不能錯了,否則會影響村民的生活。購買、分裝、送菜雖然有些麻煩,但只要能解決村民們當下的生活不便,我甘愿當村民的“采購員”。
2月12日早6時許,黃學讓便來到了菜品批發店,把購買的550公斤菜按照村民各戶所需按菜品種類、斤數進行分裝,之后拉回村里,送到村民家門口,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村民喬玉保高興地說,“因為疫情,我們不能出去買菜,這些菜都是包村干部小黃從襄 汾縣城里給我們買來的,不僅價格便宜,還特別新鮮,讓我們很暖心。”
除了當好“采購員”,黃學讓當“銷售員”的事情,也在當地被傳為一段佳話。由于疫 情的影響,喬村養殖戶馬艷麗家的雞蛋滯銷,黃學讓通過同學群、同事群、小區群……幫忙聯系銷路。“太感謝我們包村干部了,正擔心這些雞蛋賣不出去咋辦,他就上門為我排憂解難來了。”馬艷麗激動地說。
“解決了大家的后顧之憂,村民們就能夠宅在家里,安心防疫。只要群眾安心了,生活穩定了,疫情防控阻擊戰就一定贏。”黃學讓說。
記者 郭秀婷
校對 賈曉華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