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近年來,翼城縣南唐鄉認真學習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推行實施的黨員聯戶“十聯十無”制度基礎上,積極探索創新,通過搭建更加開放多元的組織構建、更加精細高效的服務網絡,探索建立起黨建引領“N+1”融合共治鄉村治理新模式,譜寫了南唐鄉鄉村治理的新篇章。
壯大“N” 為治理注入“新”力量
符冊村是該鄉的第一大村,共有795戶3228人。“以前村里的工作都是村干部和黨員們扛,村子大了就忙不過來了,尤其是涉及入戶的工作,幾天都跑不完。現在我們有了54人的‘大隊伍’,以往需要一戶一走訪的工作半天就完成了,大大減輕了我們的工作負擔。”符冊村黨支部書記李國棟高興地說,南唐鄉在全面保留黨員聯戶服務優勢的前提下,通過搭建開放性的組織構建,將網格警、法律顧問、村民代表、網格員、鄉賢、志愿者等群體全面引入服務隊伍,實現了各隊伍單打獨斗到“融合共治”的轉變。而李國棟口中的“大隊伍”就是南唐鄉黨建引領“N+1”融合共治中的“N”,即參與鄉村治理、為群眾開展服務的“N+1”聯戶服務隊。現在,符冊村每位聯戶服務人員的“責任田”只有14戶左右,村干部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村里“謀大局,辦大事”。
鎖定“1” 為服務提供“準”方向
“我包聯的這13戶大部分都是天天打照面的鄰居,其中有一戶是殘疾人,得格外關注他有沒有需要出門辦的事;還有一戶是留守老人,沒事要多去她家轉轉……”剛上任不久的“微網格長”宋福娟說自己能迅速掌握包聯戶的情況,得益于村里對包聯戶的合理劃分。符冊村采取的是“逐級細化,分區負責”的方式,將全村劃分為“總網格——片區網格——小組網格——微網格”四級網格,網格長分別由村黨支部書記、支部班子成員、黨員、“N+1”聯戶服務團隊成員擔任。同時,在網格長的分派上,采取就近原則,最大程度保證該網格的網格長是本網格的住戶,這樣不僅能確保各網格長對自己所包聯戶情況的全面了解,還能大大降低網格長們開展走訪入戶等工作的時間、精力成本,實現“串門就是走訪,聊天就能工作”。為了確保“微網格長”和所包聯戶的雙向對接,鄉里還統一為他們制作了“N+1”聯戶服務責任牌,公示了“微網格長”的姓名電話、包聯范圍、服務內容等信息,確保群眾“找得到、找得準、找得方便”。
做好“+” 為群眾送去“大”服務
鄉村治理,重點在群眾,核心在服務,連接群眾與聯戶團隊最好的“+”,就是服務。“我們做服務就是要幫群眾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及時給大家宣傳政策。”符冊村72歲的老黨員、網格長程希元說,“不論大事小事,只要關乎群眾生活,就是咱的服務范圍。”南唐鄉提出了“基礎服務+特長服務”的理念,“基礎服務”基本涵蓋了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特長服務”則給了那些有特殊能力和才華的人一個發揮自身優勢的平臺。曉史村的“微網格長”榮黛,是本村詩書畫協會的成員,在做好“基礎服務”的同時,還會組織一些文藝活動;符冊村的“微網格長”馬志勇是一位醫生,平時就會幫助群眾做一些簡單的身體檢查……“微網格長”們的點滴付出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每一位群眾的心田。
“微網格長”服務的不僅僅是群眾的身邊事,更服務著關乎群眾長遠利益的“大事”。最近,南唐鄉曉史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如火如荼,卻有“三棵蘋果樹”成為工程項目的“攔路虎”,沒等到曉史村“兩委”干部出面,問題就解決了,這多虧了負責這個網格的“微網格長”姚志剛:“其實老百姓也知道修路是好事,就是有點心疼自己的果樹。這時候不能硬著來,要有耐心。我主動找他們聊了聊,給他們講工程的長遠好處,老百姓很痛快地答應了。”像這樣以網格長的“微力量”幫助村里解決“大問題”的事情在南唐鄉還有很多。正是這些“微網格長”的存在,切實把農村治理和公共服務的“神經末梢”延伸到每個老百姓家門口,滲透到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務中,有效促進了社會矛盾化解、鄉村振興推動、農民利益維護、社會活力激發,逐步實現了對鄉村的有效治理,使南唐鄉這片土地開滿和諧之花。
記者 白潔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