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縣:“五個三”繪制經濟社會發展新藍圖
高天山云海 王平 攝
縣委書記崔紹民,縣委副書記、代縣長趙松強調研壺口景區建設情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吉縣鞏固脫貧成果、脫貧攻堅“交總賬”的關鍵之年。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吉縣縣委、縣政府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當口,召開全縣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戰略和市委“一三四三”目標,結合吉縣區域功能定位和產業基礎條件,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明確提出打造“三色品牌”、實施“三地戰略”、推進“三大攻堅”、補齊“三塊短板”、錘煉“三有隊伍”的“五個三”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敲定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盤子,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建設美麗吉縣、幸福家園,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確保吉縣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打造“三色品牌”
打造“三色品牌”,強化經濟發展產業支撐。紅色蘋果是吉縣的特色主導產業、富民支柱產業,黃色瀑布是吉縣獨有的旅游資源,綠色生態是吉縣最鮮明的底色。今年吉縣蘋果產業堅持“園區化、標準化、有機化、產業化,統一規程、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宣傳”的“四化四統一”的提質升級既定思路,全面提升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采取全產業鏈“家政式”果園托管模式,有效解決農戶“勞動力不足干不了、投入不足干不成、缺乏技術干不好”的實際問題,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推行有機旱作生產管理模式和“5G+智慧農業”模式,探索現代果業發展新路子。同中國500強企業深圳怡亞通公司合作,借助其強大的供應鏈,打造吉縣蘋果新形象。旅游產業按照“龍頭帶動、形成循環,文旅融合、拓展業態,全域發展、創出品牌”的思路,在“黃河、黃土”上做文章,積極推進全域旅游質量提升、產業融合、成果共享。去年,該縣與山西宏源集團簽訂了正式合作協議,壺口景區拉開了“大保護、大開發、大建設”的序幕。新建沿黃旅游公路20.18公里,加快人祖山景區二期開發建設,完成縣城至管頭山旅游公路改造工程16.4公里,打通人祖山景區西線道路瓶頸,形成循環圈;依托蘋果采摘園和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打造蘋果小鎮、蘋果公園,發展休閑、觀光、體驗項目,領略黃河風情,體驗黃河人家,品味黃河文化,全力推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建設。在生態產業上,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持續推進造林綠化、水土保持工作,讓吉縣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努力在全市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和模范縣。
蘋果花開,果農疏花定果 呂桂明 攝
吉縣蘋果帶富一方百姓
錦屏山公園 劉貴明 攝
實施“三地戰略”
實施“三地戰略”,找準經濟發展目標定位。按照建設“全國優質蘋果生產地、全國知名旅游目的地、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在完善規范吉縣蘋果試驗示范站的基礎上,引進國內知名院士、專家教授等,組建一支高端專家團隊,建立國家實驗室或院士工作站,培育高新科技園、標準示范園、生產孵化園,帶動全縣蘋果標準化生產。圍繞省市打造“黃河板塊”“沿黃經濟帶”目標定位,緊緊抓住壺口至克難坡景區被確定為黃河板塊旅游發展引擎項目的契機,新建壺口景區游客集散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等基礎設施。加大克難坡保護開發力度,完成南村坡村整體搬遷,創優發展環境。加強對3個大型光伏電站和79個村級光伏電站的運維管理,支持中石油、中石化、中油中泰公司穩定生產,拓展煤層氣產業鏈,加強對大寧至吉縣輸氣管道工程、陜北至湖北正負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建設的協調工作,推進西關110千伏變電站建設前期工作,支持盛平煤業實施年產90萬噸礦井生產系統變更項目,支持山西省投資集團九洲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資源綜合利用處置中心項目建設,切實提升規上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對吉縣的貢獻率。積極配合做好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前期用地、移民等工作,助推這一重大工程早日開工建設。
推進“三大攻堅”
推進“三大攻堅”,筑牢經濟社會發展根基。去年,該縣貧困發生率下降為零,三產規模首次超過二產,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6家,發展后勁和經濟實力得到新的增強。今年,該縣牢固樹立“交總賬”意識,按照“四個不摘”“四個不減”重大要求,抓好源頭治理、過程治理和系統治理,守住底線、加強監管、嚴厲打擊,打好“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以“壓倒性思維”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繼續推行煤改氣、煤改電、煤改生物質等清潔取暖,重點投資1.84億元實施集中供熱工程,加強散煤整治和揚塵、工業廢氣、柴油貨車、餐飲油煙等污染治理,力爭全年優良天數達300天以上。重點投資1.84億元實施集中供熱工程,進一步完善城區污水收集管網,運行好污水處理廠,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完成縣城——車城段河道治理項目一期工程和5處排污口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好州川河人工濕地,加強河道日常巡查監管,確保州川河斷面水質穩定達Ⅳ類標準。嚴格落實河長制,徹底清理河道“四亂”,全面加強縣域內大小流域的保護和治理,不斷提升全縣水環境質量。凈土保衛戰。繼續實施獎補政策,抓好農業生產廢棄物的回收處理,有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壺口飛瀑
俯瞰人祖山
補齊“三塊短板”
補齊“三塊短板”,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能?!肮I經濟、城市建設、民生改善”是吉縣發展的薄弱環節,工業依賴資源、結構單一,企業少、總量小。今年,該縣綜合考慮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特色和環境基礎,將建設區域確定在資源、交通、產業、文化等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好的屯里鎮。產業集聚區按照“一區三園”的發展思路全面推進,“一區”即建設屯里產業集聚區,“三園”即新能源開發利用園(煤層氣、風能、光能、生物質能)、厚川味道至人祖山至蔡家川休閑康養體驗園、農副產品開發利用園,力爭用5年時間,將屯里產業集聚區打造成為全縣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新高地。按照全市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建設行動計劃要求,結合該縣實際,認真落實產業集聚區各項指標任務。完成機構設立和規劃編制;至少儲備1平方公里標準用地;標準化廠房完成市下達任務,建成區內全部實現電、路、氣、網、暖、給水、排水“七通一平”;新建1個1億元以上、2個5000萬元以上的產業項目。對接投資1.2億元的臨汾君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0萬立方LNG生產項目,加快建設;推進投資3.57億元的遠景二期50兆瓦風電項目,加快林地手續辦理,爭取5月底開工建設。新引進投資3億元(一期投資8000萬元)的果品、蔬菜、土特產等凍干食品深加工生產項目,爭取盡快建設達產達效。
錘煉“三有隊伍”
錘煉“三有隊伍”,夯實經濟發展人才保障。錘煉“有情懷、有擔當、有作為”的干部隊伍是做好各項工作、推進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實實在在是前提,率先垂范是關鍵,工作導向是根本。今年,該縣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的一線“施工隊長”“突擊隊長”,是作風建設的風向標和指示燈,著力建設一支對黨忠誠、為民服務,對黨和人民的事業有激情、有追求,對國家、集體和自己有榮譽感、使命感;敢干、能干、會干,敢于負責任,敢于面對矛盾和困難,能夠沖在前、豁出去;以結果論英雄,有干出一番事業、不負人生韶華的決心和勇氣,有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能力和智慧的“有情懷、有擔當、有作為”干部隊伍,樹立以結果論英雄、從過程找經驗的鮮明工作導向,使之成為一種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制度。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縣委的決策部署,說干就干,真抓實干,干就干好,力求實績實效,科學設定各項工作目標,以強烈的結果意識激發干部隊伍的旺盛工作熱情,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這“五個三”的工作思路和要求,是上級決策部署在吉縣的具體落實,是吉縣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可靠路徑,是在良好基礎上拓展新局面的主攻方向。這幾個方面,既貫徹了新發展理念,又順應了群眾期盼;既突出了吉縣特色,又發揮了吉縣優勢;既是對吉縣過去好的做法的延續,又注重了新的提升;既各有側重,又相互支撐,是促進吉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領和有力指導。 ——縣委書記崔紹民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也是一場考驗。只要堅決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各項決策部署,不畏風雨、不懼艱險,只爭朝夕、真抓實干,才能圓滿完成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創造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新業績。 ——縣委副書記、代縣長趙松強
稿件:王彥章 鄭曉鋒 閆海斌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吉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