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市四屆人大七次會議隆重開幕
董一兵出席 李云峰作政府工作報告
圖為大會主會場。記者 趙俊堂 閆銳鵬 攝
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張浩)
4月18日上午,市四屆人大七次會議在市會議中心主會場隆重開幕。來自全市各條戰線的300余名市人大代表,肩負全市人民的重托出席盛會,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
市會議中心主會場內氣氛莊重熱烈,主席臺上方的會標格外醒目,主席臺帷幕正中的國徽在鮮艷的紅旗映襯下熠熠生輝,會場正后方“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巨幅標語,振奮人心。本次會議采用“主會場+分會場”視頻會議形式召開,設1個主會場和22個分會場。
會議由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執行主席陳小洪主持。
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執行主席董一兵、王金珍、張庚博、任天順、王國平、馮建寧、張學偉、鄭步電、蘇文龍在主席臺前排就座。
李云峰、張建平、陳綱、郭行杰、劉文華、常青、曹曉亮、郝忠祥及其他大會主席團成員在主席臺就座。
本次會議應出席代表396人,出席358人,缺席38人,出席人數符合法定人數。
上午9時,陳小洪宣布:臨汾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開幕。全體起立,奏唱國歌。
根據會議議程,代市長李云峰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李云峰在報告中指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是臨汾在高質量轉型發展道路上砥礪奮進的重要一年。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履職盡責、攻堅克難,擔當作為、奮力拼搏,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了良好氛圍,交出了滿意答卷。
李云峰指出,一年來我們聚焦提速增效,經濟保持平穩增長;聚焦動能轉換,轉型邁出堅實步伐;聚焦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持續增強;聚焦補齊短板,三大攻堅戰成效明顯;聚焦民生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聚焦職能轉變,自身建設不斷加強。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步一個腳印認真加以解決。
李云峰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之年,也是臨汾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今年政府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按照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1%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1%以上和6.5%以上,城鎮新增就業4.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6.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資源節約、環境質量、民生改善等約束性指標完成省定目標。
李云峰指出,落實總體要求,實現預期目標,必須找準發展坐標,緊跟時代步伐,堅決貫徹市委“一個引領、三大板塊、四大牽引、三個走在前列”的“一三四三”工作思路。這一思路是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在臨汾的具體體現,是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在臨汾的精準對表,是推動臨汾發展的戰略選擇、科學路徑和具體目標。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這個引領,是省委、省政府賦予臨汾的重要使命,交給臨汾的重大課題,明確了臨汾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定位,是推進臨汾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沿黃、沿汾、沿太岳“三大板塊”,是臨汾區域性的戰略布局、經濟布局、產業布局和生產力布局,規劃和建設的重點內容各有側重,又各具特色,符合臨汾發展的階段和實際,有利于形成優勢互補、協同推進的發展態勢,是全市產業發展和經濟轉型的主戰場。開發區建設、能源革命、項目建設、改革創新“四大牽引”,是臨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具體路徑、具體辦法、具體措施,更是推動臨汾經濟社會發展的快速通道和綠色通道,是政府工作的著力點和具體抓手。力爭環保倒逼轉型、裝備制造業發展、文旅融合發展“三個走在前列”,這是基于我市比較優勢提出的可實現的發展目標和可達到的發展高度,在橫向上重在突出發展速度的領先,在縱向上重在突出發展質量的提升,體現了省委“階段不能逾越,臺階可以跨越”的論斷,是我們要堅決完成的目標任務。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既要精準把握工作思路,又要遵循科學的工作方法,做到“四個必須”:一是必須堅持科學謀劃。對實施的每一項工作都要有規劃、有謀劃、有計劃,都要有長期目標、近期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步步為營,有條不紊,謀定后動,扎實推進。二是必須強化重點突破。要以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這一總抓手統攬經濟社會發展,立足“三大板塊”這一主戰場,充分發揮“四大牽引”的帶動作用,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上實現重點突破。三是必須善于系統集成。要強化系統思維,提升統籌能力,準確把握中央宏觀政策取向,充分整合全市自然、區位、產業等優勢資源,增強指令意識,實現政府工作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系統推進。四是必須狠抓工作落實。要以結果論英雄、以成效見高低,實行全過程管控,強化專班推進機制,以工作提標推動發展提速、以爭先進位鼓足發展干勁、以工作實效檢驗工作水準,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李云峰指出,今年,要按照市委“一三四三”的工作思路和“四個必須”的工作要求,重點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以赴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毫不放松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將疫情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二是全力以赴打贏三大攻堅戰。堅持焦點不散、靶心不變、力度不減,決戰完勝脫貧攻堅戰,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持續發力補短板、齊頭并進促發展。三是全力以赴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抓住全省建設三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歷史機遇,強化規劃引領、產業支撐、功能培育、標準意識,以更廣闊的視野、更開放的思維,高質量推進我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四是全力以赴推進高質量轉型。堅持轉型為綱,立足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做強做大實體經濟,加快臨汾產業轉型、動能轉換。五是全力以赴抓好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把項目建設作為硬任務、硬指標、硬抓手,扎實做好項目謀劃,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全力抓好招商引資,持之以恒推進項目落地見效。六是全力以赴深化改革開放。堅持改革為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扎實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持續壯大民營經濟,為高質量轉型發展厚植優勢、拓展空間。七是全力以赴打造創新生態。堅持創新為上,深入貫徹全省科學技術大會精神,準確把握創新生態建設內在要求和重點任務,積極培育創新主體,健全完善創新體系,大力開展招才引智,在培育壯大新動能中贏得臨汾機遇。八是全力以赴抓實開發區建設。實施開發區(產業集聚區)建設行動計劃,把各類優質資源、要素要件向開發區集聚,加快開發區設立升級,推進開發區規劃、機構、機制建設,強化開發區基礎建設和項目支撐,真正把開發區打造成新興產業的集聚區、創新驅動的主引擎、轉型發展的主戰場。九是全力以赴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準確把握文旅融合新趨勢,找準我市文旅產業轉型發展的著力點,以科學規劃引領景區建設,以特色活動打造旅游品牌,以文創發力帶火臨汾旅游,做大做強旅游這一朝陽產業、富民產業。十是全力以赴增進群眾福祉。聚焦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衛健事業,大力發展文體事業,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多辦利民實事、多解民生難事,兜牢民生底線。
李云峰還對大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水平提出要求。他強調,全市政府系統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落實黨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努力建設政治機關、服務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潔政府,不斷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水平。
李云峰最后指出,奮斗創造幸福生活,實干成就美好未來。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創臨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大會還審查了臨汾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臨汾市2019年全市和市本級預算執行情況與2020年全市和市本級預算草案的報告。
在主席臺就座的還有:王彬、劉海洋、楊治平、陳忠輝、潘海燕、閆建國、張勇、周太生、馬紅彬等。
毛跟云、傅遵師、段江燕出席會議。
我市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出席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出席市政協四屆五次會議的全體委員,市、縣兩級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中央及省駐臨單位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