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風雨洗征程,回眸滿堂春。2019年,臨汾注定不凡。
這一年,我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搶抓機遇、苦干實干,直面矛盾、攻堅克難,一路踏歌前行,一路大膽實踐,交出了一份臨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亮眼成績單:
“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發展基礎不斷夯實,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高質量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全市經濟總體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這份成績單通過一組組沉甸甸的數據、一個個有力的舉措,落在了老百姓幸福的笑臉上,落進了他們的心窩里。
一年來,我市經濟運行呈現積極變化。
數字是最好的注腳。2019年,面對多項經濟指標全省后位的嚴峻形勢,我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盯主要指標,負重前行,攻堅克難,不斷加大經濟運行調節力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在全省排名由2018年年底第10位上升至2019年三季度的第3位。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6%,超省定目標3.3個百分點;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4%,增速分別比上年提高2.2、6.6、44.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多項經濟指標在全省的位次明顯前移,一舉扭轉了被動局面。
一年來,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這里是國寶《趙城金藏》的老家,是明代大移民故事的發生地;
這里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走親習俗傳承數千年;
這里有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廣勝寺飛虹塔,有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監獄,有天下趙姓第一祠——造父紀念堂;
這里有280多處人文名勝及自然景觀、1075處不可移動文物。
這里是洪洞。
憑借多樣性的自然生態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再加上獨具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理念,洪洞縣在2019年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創新的發展之路。
這是2019年我市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年,我市立足產業轉型,推進結構變革,三次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建成晉南鋼鐵2×1860m3高爐、飛虹微納米外延片等16個工業轉型項目,非煤工業累計完成投資131億元,同比增長30.8%,制造業、工業技改增幅遠超工業投資,比重不斷提高;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累計培育省級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5家;加強文旅品牌建設,洪洞縣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安澤飛嶺村等10個行政村成功創建全省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根據市統計局提供數據顯示,1-11月全市旅游總收入完成716.5億元,同比增長21%。全市三次產業比重由2018年的6.5∶45.9∶47.6優化為6.7∶44.8∶48.5。
一年來,城市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2019年9月29日,一場提升城市品質的攻堅戰——市區靚城提質“三大行動”拉開帷幕。出臺實施方案,成立領導組、指揮部,提出“三拆、三下、三進”整治任務,“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成為這場城市治理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其中,以拆除違建、拆除圍擋圍墻、拆除有礙觀瞻的臨街建筑為主的“三拆”行動,是靚城提質“三大行動”戰役中的第一場硬仗。
“河汾路中段南側那排由堯都區解放路辦事處平陽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臨時門面房,使用期限為2009年4月13日至2011年4月13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規劃監察支隊支隊長史軍向記者介紹,“該項目到期后,平陽資產管理委員會未履行承諾,未主動拆除。該違法建設壓占道路紅線,阻礙交通發展,導致河汾路綠化帶的道路綠化無法進行,使開發區東大街成為‘斷頭路’,嚴重影響城市形象和廣大群眾出行,影響市容市貌,影響社會公平正義。”
“三大行動”領導小組將“三拆”指揮部設在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指揮長由該局局長王軍擔任。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作為牽頭部門,多次組織相關部門召開推進會,對拆除工作進行了具體研究安排,多次約見該處負責人,督促其自行拆除。
為嚴厲打擊違法建設行為,確保城鄉規劃的嚴肅性。2019年11月25日、26日,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開發區管委會、堯都區政府、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市城市管理局、市衛健委、市應急管理局、國網臨汾供電公司、解放路辦事處等部門300余人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伍,出動執法車輛20余輛,調動挖掘機、推土機、環保抑塵車、消防車等大型機械,經過兩天奮戰,對上述違章建筑進行了依法強制拆除。
“首先選擇那些群眾關注度高、體量大,又拒不配合的典型入手,依法依規強行拆除。”彰顯政府城市治理的決心和意志,“三拆”指揮部的指令和行動徹底打消了那些違建觀望者的僥幸心理。
河汾路大片違建的拆除有力推動了全市“三拆”工作。
拆除古城公園南側及中大街西側鬧他小院、夜市等;
拆除解放西路兩處壓站燃氣管道、有礙觀瞻違章建筑;
拆除市府巷市政府大門西側的違法建設……
此后,“三拆”前摸排的1.1萬平方米違法建設被全部拆除。
一年來,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多虧了政府對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政策,今年企業的增值稅從17%直降至13%,大大減輕了公司的稅負壓力,我們也可以更加專心專注于擴大經營和市場開拓了。”談及我市營商環境的變化,山西燈管家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郭建平感慨頗多。
2015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郭建平選擇回臨汾創業,讓他回歸的最大信心源于近幾年臨汾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這幾年,小微企業獲得銀行系統的貸款授信較之前更加容易。現如今只要上一年的納稅額達到一定標準,各大銀行的小額貸款基本都可以在手機客戶端完成‘秒貸’,這要擱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懷揣對企業明天的美好憧憬,郭建平信心滿滿、干勁十足。
2019年,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力求實現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營商環境目標,我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提升行政效能,培育良好市場環境,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全力打造臨汾優化營商環境新名片。
2019年6月28日,我市出臺了《臨汾市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從商事制度改革、金融服務、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等16個方面83點明確了任務和責任分工,尤其在稅費改革和金融服務方面對小微企業予以更多的傾斜和支持。
聚焦打造“六最”營商環境,2019年我市扎實推進相對集中行政審批權改革,統一封存26個部門31枚印章,全面開啟“一枚印章管審批”政務服務模式,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困擾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難點、痛點和堵點。
一年來,“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性進展。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2019年,我市脫貧20951人,退出貧困村86個,貧困發生率降至0.05%,大寧、永和、汾西3個縣已進入脫貧摘帽程序。
環境就是民生,藍天也是幸福。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能夠給人民群眾帶來最直接、最切身的獲得感、滿足感的一項舉措。2019年,我市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6.75,同比下降3.4%,成功退出全國倒數第一;國家、省考核我市的優良水體、劣V類水體比例分別為25%、37.5%,均達到考核要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取得歷史性突破。
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石,必須強化風險意識,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2019年,我市堅持“新官理舊賬”,市本級在財政資金困難的情況下,拿出17.3億元清償政府存量債務,政府性債務風險得到有效化解;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深入開展“三個專項行動”;扎實推進“平安臨汾”“法治臨汾”建設,全市社會大局繼續保持安全穩定。
2019年的每一次奮起、每一滴汗水、每一個精彩時刻都已定格在年輪深處。
風鵬正舉海天闊,千帆如梭逐浪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之年。我市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為引領,昂首闊步再出發、再超越,奮力書寫臨汾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篇章,許群眾一個可期可盼的嶄新未來。
記者 王小庚 李衛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