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從警18年,他處理的各類交通事故有3500余起,成為全市事故處理戰線上公認的“專家”;
他傾心化解矛盾,做細交通事故調解,多年來累計調解賠償總額達3000多萬元;
他以真誠贏得民心,多年來先后收到各界群眾贈送的錦旗120余面、感謝信30余封;
他以自身的勤奮、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優異成績,受到了黨和人民的充分肯定,多年來,榮獲省、市“優秀人民警察”“優秀共產黨員”“偵破交通肇事逃逸案能手”“人民滿意公務員個人一等功”等一系列稱號;2019年,榮獲“山西省特級勞動模范”;2020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他就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環城大隊事故中隊負責人陳相君。
苦練提素質 勇啃“硬骨頭”
2002年9月,陳相君從警校畢業后進入堯都區交警大隊工作,同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他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事故處理工作是個繁瑣活兒,任何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查明事實,做到公平公正處理!”身處事故處理崗位,陳相君從不滿足于現有的業務知識,一直刻苦鉆研、學習摸索各類業務相關知識,不斷充實提高。每年他都積極參加省、市公安交警部門組織的各類業務培訓,不僅熟練掌握了道路交通事故處理需要的現場勘查、繪圖、照相、痕跡檢驗、提取證據等技能,還能熟練運用各種法律法規,做到依法辦案。2013年,他參加了道路交通事故處理高級資格暨應急處理培訓班,取得了痕跡檢驗助理工程師職稱,并取得事故處理高級資格,成為當時我市取得事故處理高級資格最年輕的交警。
交通事故逃逸歷來是交警眼中的“硬骨頭”,但陳相君認為“越是艱險越要向前”,就是要啃“硬骨頭”、碰“硬釘子”。2018年,面對電動車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頻發,偵破往往無跡可尋、極難下手的狀況。陳相君在辦案中苦苦思索,終于發現交警部門、公安部門和民用的一些視頻監控資源可以作為突破口。于是他迅速報請領導批準,牽頭成立了“偵破逃逸事故合成作戰室”。“作戰室”接入臨汾交通管理視頻專網,實時查看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視頻監控,調取事故車輛信息。同時,對轄區10個行政民用監控進行了一次地毯式摸排,共登記主干道民用監控987處,逐一發放“警民聯系卡”,建立了警民聯動查緝機制。2018年以來,利用作戰平臺,快速偵破各類逃逸事故案件32起,協助處理疑難案件870起次。
心系當事人 公正贏贊譽
陳相君認為,公安干警代表著國家,能否公正執法更是直接影響著公安干警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幾年前,山東青島人秦某兵駕車路過臨汾,和當地人許某駕駛的電動車相撞,許某召集眾多親朋好友對秦某兵進行圍攻。秦某兵自感身處異鄉,舉目無親,擔心事故得不到公正處理,要給陳相君塞紅包,被他嚴詞拒絕。案件處理結果出來以后,秦某兵緊握陳相君的手,連聲道謝,為了表達感激之情,秦某兵給交警大隊送上一面錦旗,書寫著“辦案神速,公正執法”。
“交通事故往往有兩方,甚至多方,處理結果必須讓各方都滿意。”多年前的一起交通事故讓陳相君記憶猶新。2013年11月16日,在市區秦蜀路和南環路交叉口,一輛無號牌摩托車和一輛電動自行車相撞,造成電動車駕駛人死亡,摩托車駕駛人劉某負事故同等責任。劉某是在臨汾打零工的河南人,依靠微薄的收入養活一家老小8口人。事故發生后,鑒于劉某的現實情況,經過受害人家屬的諒解,由劉某賠償受害人六萬元。五天后,劉某帶著一個大袋子來到事故中隊,把他東拼西湊來的錢全部擺在陳相君的辦公桌上,“這些錢有一百的、有五十的,還有十元、五元、一元的,總共湊了58000元,劉某的行為感動了我。這個老實人已經盡了他最大的努力去湊錢了。”陳相君第一時間聯系了受害人家屬,讓他們過來。為了盡快妥善處理此事,他自掏腰包,拿出2000元,湊夠了六萬元交給了受害者家屬。“我認為在日常的辦案中尊重法律法規的同時,要帶著感情來為百姓服務,從人民群眾不滿意處著手,從人民群眾滿意處做起,讓本來不和諧的交通事故,最終演變成為和諧的結果。”陳相君回憶道。
實干沖在前 創新結碩果
“交通事故通常給受害方生命健康、財產等造成重大損害,當事人之間矛盾尖銳突出,調解難度大。”為了破解這一難題,陳相君摸索出了一套針對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兩級三接待”家訪制度(“兩級”即:中隊負責人和辦案民警;“三接待”即:立案前、認定前和調解前三次接待),通過延伸服務職能,主動靠前,“零距離”對當事人進行思想疏導、法律宣傳和幫扶救助,既提高了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效率,又大大提升了群眾滿意度。這一家訪制度的創建與執行受到了領導和群眾的肯定,在我市已經全面推開。
多年來,在做好事故處理本職工作的同時,陳相君還利用業余時間,牽頭創辦了市交警支隊“勞模創新工作室”,吸納了單位內的9名有志青年,一同做起了“志愿者”,當起了“義務工”。雖說是“兼職”,但卻不能絲毫馬虎,陳相君和隊員們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在技術創新、執法實踐等方面深耕細作。2019年,針對市民反映強烈的夜間摩托車飆車擾民投訴問題,工作室志愿者們先期通過靜態取證、動態跟蹤、科學研判,制定了行動方案,組織了300名以上民警聯合執法的“靜夜行動”“收網行動”等,取得了累累碩果。
“人民警察,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即使在最平凡的崗位上也要堅守初心和使命,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18年來,陳相君一絲不茍,恪盡職守,把全部心血傾注到事故處理當中。他說:“處理好每一個事故,解決好群眾的難題,努力讓人民群眾滿意就是我最想做的事,也是我一直堅持的。”
記者 白潔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