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汾西縣和平鎮禮義掌村宋學琴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故事

2020-09-07 09:00:01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核心閱讀

  宋學琴,扎根汾西山村十余年,發展扁桃種植,靠著不服輸能吃苦的一股子韌勁,查資料、找專家、學技術,小小的扁桃在她手里成了“致富果”。送接穗、送技術……在她的幫扶下,該縣越來越多的農戶憑借扁桃種植脫貧致富,走上了小康路,探索出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徑。

  臨汾新聞網訊“不要小看施肥這活兒,肥施好了,扁桃樹營養豐富了,明年的果就又多又好……”8月30日中午,記者在汾西縣永安鎮鐵金村見到宋學琴時,她正在扁桃合作社種植戶劉玉新的扁桃園里傳授施肥經驗,附近的種植戶也聞訊前來學習。正值午時,烈日炎炎,豆大的汗珠順著宋學琴的臉頰滾落,她卻全然不顧,一講就是個把鐘頭。

  “現在的日子可比過去美得多哩,多虧了學琴!”村民們把喜悅的心情都寫在了臉上。瘦小的宋學琴沒想到,小小的扁桃在她手里成了“致富果”,帶領鄉親們走上了小康路。

  扁桃花開 走上創業致富路

  15年前,大學畢業的宋學琴看上了汾西小伙兒侯俊豹,從河北邯鄲遠嫁到汾西縣和平鎮禮義掌村。從此她便扎根這片熱土,成了地道的“山里媳婦”。

  開飯店、辦石膏廠、做養殖……兩人屢次創業頻頻失敗,但吃苦耐勞的宋學琴不服輸,仍然整天東奔西跑地琢磨著做點啥。

  2009年,宋學琴把目光鎖定在滿山的山桃樹上。“我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了扁桃樹,它抗風耐旱少蟲害,不用疏花、疏果,好管理,適合山區生長。扁桃仁就是美國大杏仁,營養價值高,在市場上是緊俏貨。而國內只有新疆一個生產基地,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95%靠進口……”于是,她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把扁桃樹嫁接到山桃樹上,興許是個好產業!”在縣科技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宋學琴兩口子承包的170畝山地,成為全縣第一個扁桃種植實驗基地。

  嫁接扁桃樹的過程是異常艱辛的。山桃樹大都生長在荊棘叢生的灌木中,要嫁接首先要清除邊上帶刺的灌木。宋學琴每天拿著鐮刀和斧頭上山砍荊棘,弄得滿身都是刺,火辣辣的疼。灌木去除了,可不懂嫁接怎么辦?宋學琴查資料、找專家、學技術,經過一年多的忙碌,終于嫁接成功了4000多株扁桃樹。可是因不懂綁縛支護,一場大風過后,大部分扁桃樹都被刮斷了。

  “沒有了退路,只能往前沖。”不服輸的宋學琴說,之后,她和丈夫帶著孩子去了太陽山的養雞場打工。就這樣整整4年,宋學琴兩口子在秋冬季去雞場打工掙錢,在春夏季買接穗進行嫁接。

  因每天往返十幾里山路耽誤干活,宋學琴兩口子就自己動手在山上打了孔土窯洞,在沒水沒電沒信號的情況下,在山上一住就是8年,就連孩子都生在了窯洞里。“那時候從未覺得累和苦,一心只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說起創業之初,宋學琴的眼中透著堅定。

  “沒法照顧女兒,只好送她到河北去讀書,還遲上了一年學。兒子跟著我們爬山、住雞棚、涼饃就涼水,沒少受罪。有一次,兩歲多的兒子睡著了,我就把他放在溝里的三輪車上,上山去干活了。沒想到兒子從車上摔了下來,把腿摔壞了……”說起倆孩子,宋學琴滿臉愧疚,聲音哽咽了。

  到了2014年,宋學琴兩口子已成功嫁接扁桃樹280多畝,嫁接優質扁桃樹兩萬多株。并在盛夏七八月收獲了他們的第一桶金。

  扁桃花開 幫扶鄉鄰脫貧困

  “第一年收入7萬元,第二年收入11萬元……”看到宋學琴種植扁桃收入不錯,鄉鄰們紛紛上門來打聽。從此,宋學琴不僅成了大家眼中的“扁桃王”,而且當起了義務技術員。“我以前不懂技術走了很多彎路,不能再讓鄉親們吃虧了。”在她的帶動下,許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都回到汾西種植扁桃樹。

  “學琴不僅送給我1000根扁桃接穗,還免費教我嫁接、揉枝。每次培訓,她總是免費發資料、耐心講技術、手把手地教操作。”這些年,鐵金村村民郭大姐沒有少麻煩宋學琴。在宋學琴的幫助下,他們一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創業過程中,縣科技發展中心、縣婦聯、和平鎮黨委以及社會各界對扁桃基地的發展給政策、送技術,我們打心眼里感謝他們,感謝黨和政府。我是一名黨員,有責任帶動大家脫貧致富,讓山桃花成為大家的‘致富花’!”送接穗、送技術,拿出自家的錢幫助困難種植戶渡過難關……在宋學琴的幫扶下,越來越多的農戶憑借扁桃種植脫貧致富,走上了小康路。

  “越干越有勁,越琢磨越有門道。”宋學琴謀劃著把扁桃產業做大做強,于是創辦了卓含農林專業合作社,吸收種植戶入社,全方位地提供技術指導、訂單收購等服務。通過幾年的實驗、比對,宋學琴得出了平地種扁桃樹效益更好的結論,鼓勵帶動大家發展平地栽植。

  “以前養雞時,一年辛辛苦苦也掙不了幾個錢,賣不出去更是熬煎。”禮義掌村村民侯俊杰對宋學琴的幫扶心存感激,“5年前,我先試著種了10畝扁桃樹,掛果第一年就掙了兩萬多元,一看發展勢頭好,又陸續種了40畝,目前年收益12萬多元,我們一家脫貧了!”

  禮義掌村是汾西縣典型的貧困村,過去村里沒有支柱產業,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都出門打工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回來種植扁桃了。”村黨支部書記賈保龍告訴記者,“從2014年開始,我們村重點發展扁桃種植產業,通過幫扶、參加合作社等方式,已有十幾戶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

  經過11年的艱苦奮斗,宋學琴不僅自己有了1000多畝的扁桃基地,還帶動了96戶貧困戶脫貧致富,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扁桃樹成了鄉親們的搖錢樹、致富樹。

  目前,汾西縣發展扁桃經濟林1.8萬多畝,已成為華北地區扁桃生產第一縣,全國第二大扁桃生產基地,先后舉辦了兩次國內外扁桃學術研討及產業推介會。不僅找到了產業扶貧的新路徑,成功示范出因縣制宜的干果支柱新產業,還成為我國扁桃產學研交流的主流平臺。

  扁桃花開 帶領農戶奔小康

  “種扁桃,能發家!”一時間,這個消息不脛而走。霍州市、翼城縣、洪洞縣等汾西周邊縣(市、區)的一些農戶和河南、河北等地的種植戶紛紛前來“取經”。

  洪洞縣左木鄉中社村村民王建新靠種扁桃樹鼓起了腰包,“盛果期一畝地能收1000余公斤,每公斤能賣16至32元,樹苗有人供、技術有人幫、銷售有人管,種扁桃樹真是一門好營生!”一說起扁桃來,王建新就藏不住的滿心歡喜。

  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扁桃青果的摘果期,卓含農林專業合作社的扁桃青果供不應求,20多天就銷售了400多噸。“我是浙江的,上次買的你們160噸扁桃青果已經賣完了,還想要200噸。”“我是鄉寧的,去你們那兒買扁桃樹苗,你等著我。”……宋學琴的電話還沒接完,侯俊豹就帶著來實地考察的河南客商楊波一行4人進了門。“我們以前是搞養殖的,最近在網上看到咱這兒的扁桃樹搞得好,就商量著來看看。今天已訂好了樹苗,隨后就等著發扁桃財了。”楊波信心十足地說。

  截至目前,宋學琴已帶動運城、大同及河南、山東、內蒙古等地30多戶農戶發展扁桃種植4000多畝。

  “我們的扁桃根本不愁賣,西安、蘭州、浙江等地的人愛吃扁桃青果,貨商們早早就預訂了。一進入7月份,他們就上門了,用不了一個月扁桃青果就被搶購完了,根本等不到干果期。”說到銷路,宋學琴的臉上洋溢著自信,“除了合作社的64戶,我們也免費給其他種植戶提供技術管銷售。現在,汾西縣的扁桃青果都成‘名牌’了。”

  如今,宋學琴靠著扁桃帶領著鄉親們脫貧致富,走上了小康路。她的事跡也先后被多家主流媒體報道。2019年,她不僅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還被評為“山西省十大三農新聞人物”,卓含農林專業合作社也獲得了省級示范社的榮譽。

  面對未來,宋學琴信心滿滿,“我們要繼續擴大扁桃種植面積,拓寬銷售渠道,對扁桃仁進行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延長產業鏈,讓扁桃這個‘致富果’扎根汾西走向全國,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

  記者 景秀紅 郭秀婷

     

責任編輯:暢任杰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理县| 昌都县| 贵溪市| 辽宁省| 贵德县| 玉树县| 广德县| 巴东县| 顺平县| 安宁市| 永和县| 阿坝县| 垣曲县| 大足县| 紫云| 安乡县| 巧家县| 古田县| 江孜县| 二连浩特市| 当阳市| 松潘县| 石阡县| 昌平区| 司法| 高雄县| 顺平县| 宣武区| 会泽县| 连南| 彰化县| 文化| 井研县| 佛坪县| 文登市| 额敏县| 尉氏县| 鹿泉市| 济宁市| 乌兰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