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抓緊進行根系松土,恢復土壤透氣性,增強根系活力。同時,全園消毒,及時疏剪病枝,減少病原滋生。在葡萄出現卷須,有兩三片葉的時候,及時施肥,促進葉片生長……”
3月18日,稷山縣稷峰鎮荊平村的葡萄種植園內,稷山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正在進行葡萄生產技術培訓,果農們聚精會神、邊看邊記。
春風送暖,桃紅柳綠;田間地頭,農人忙碌。
與農人們并肩作戰的,還有省、市、縣農業農村系統專家包聯服務團隊的2000余名專家,他們分布在132支團隊中,在小麥田、玉米地、蘋果園,在農村課堂、企業講堂、農民炕頭,查苗情、講政策、教技術,在希望的田野上奏響春耕備耕的“奮進曲”。
針對去年全省因為秋汛晚播的614.5萬畝冬小麥,我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以“科技壯苗保豐收”為主線,重點抓“五防五促,以促為主”的“晚播弱苗麥田冬春促弱轉壯技術”落實。
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姬虎太帶領體系全員下沉一線開展苗情調研,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對應管理技術措施,編印山西省小麥促弱轉壯科技壯苗服務月歷。在小麥主產縣區設置不同類型苗情監測點開展每周苗情動態監測,并根據苗情動態開展技術服務,制定短期、中長期技術建議,指導農民田間管理。
“做給農民看、教會農民干”。在準確掌握苗情的基礎上,體系全員提供全程跟蹤“保姆式”服務,促進苗情轉化。24名體系專家赴臨汾、運城、晉城、晉中、長治等16個縣(市、區),到田到地到戶指導田間管理,因地因苗因墑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演示趁雪追肥、中耕劃鋤、化學除草等技術要點并分發田間管理技術宣傳彩頁。
“我們的糧食生產要穩產量提產能,需要科技力量支撐。發揮好專家團隊的作用尤為重要。”韓柏岳作為省級小麥產業體系崗位專家和聯絡員,入春以來已經去過全省6個市38個小麥生產大縣調研,還面向38個小麥生產大縣開展了晚播冬小麥科技壯苗促弱轉壯田間管理技術培訓,制作了小麥促弱轉壯技術版面,讓老百姓“掛圖作戰,技術上墻”。
翼城縣唐興鎮種植戶仝錦說:“專家們發的那個小麥‘促弱轉壯’宣傳頁我都看了,感覺特別實用,像農藥的配比和噴灑時間,我都是照著宣傳頁做的。現在專家們幾乎每年都要下來指導我們種地,還給我們講政策、講糧食行情,鄉親們都特別歡迎他們來。”
3月18日,專家團隊成員到侯馬市高村鄉虒祁村開展服務時,發現部分麥田提前拔節,還有旺長趨勢。專家們馬上提出“控制氮肥使用量,控水控肥;對旺長麥苗在起身至拔節前進行鎮壓,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地下根部發育生長”的意見。
3月20日,朔州市朔城區農業農村局組織的農技專家因地制宜給種糧示范戶講解糧食作物施肥建議、膜側播種技術要領、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引導示范戶科學選種選肥,運用新技術新機具,鼓勵農戶采用代耕代種、病蟲害統防統治等專業化服務。
截至3月7日,我省專家團隊共培訓種糧大戶、農技人員以及農民朋友910人次,分發技術指導意見2000余份。受疫情影響,還創新開展線上技術服務方式,做客山西農村廣播《有事您說話》等節目,錄制冬小麥“科技壯苗”病蟲害防治技術。
去年3月13日,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啟動我省農業農村系統專家團隊、項目工隊、營銷戰隊“三隊”包聯服務。一年多來,全省千余名農技專家入村入企到戶到田指導,推科技增動力、講政策促發展,深入全省115個縣(區、市)700余個鄉鎮2400多個村服務4.3萬多個主體(戶),遴選推廣綠色高產技術460余項,累計解決基層實際問題4284個,為民辦實事360余件。全省主推技術到位率95%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全覆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94.5%。
今年,我省專家團隊繼續堅持科技興農,聚焦全省農業農村“十穩十提”重點工作,聚焦農技推廣精準服務,圍繞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統籌發揮特長專長,精準匹配包聯縣主導產業需求。深入宣講中央一號文件、省委一號文件和強農惠農政策,精準推動政策落地見效。緊跟農時開展科技壯苗行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9項技術示范推廣,精準施策指導農業生產,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新動能。
記者王秀娟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