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實干 奮力爭先崛起
——市第五次黨代會代表認真討論“兩個報告”
武建軍代表:
主動擔當作為
履行社會責任
閆晨曦書記所作的報告科學務實、主題鮮明,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報告準確分析了臨汾發展的比較優勢,提出的“1355”戰略、十項工作任務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既是全市黨員意志的凝結,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
報告中提到煤炭行業要走智能化發展道路,電力行業要以提高新能源占比、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為突破,對企業安全生產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這些都緊扣我們企業發展的主線,扭住了企業發展的“牛鼻子”。會后,我一定會把會議精神傳達給全體職工,把會議決策部署落實到工作中。作為央企二級企業,我們將主動擔當作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臨汾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向臨汾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記者 荀丹薇
石金平代表:
立足山村優勢
建設美麗鄉村
閆晨曦書記所作的報告,實事求是,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對今后的工作,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對臨汾未來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報告中提到的“道德銀行”是從蒲縣山中鄉發源的,我們將在已經取得的經驗上,繼續深度挖掘內涵,進一步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在鄉村振興的趕考路上,以時不我待的勁頭持續發力,加速鄉村振興建設。同時,我們山中村將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站在生態文明的立足點上,發展現代農業、高效農業,進一步打造生態農業和生態板塊,讓農民在生態上有更多的收益和收獲。
作為一名來自農村的黨代表,回去之后我一定把會議精神學習好、宣傳好、落實好,把承諾和表態當成自己工作的動力,承諾了就干,干就干好,以早起趕路、勤能補拙的自覺性來建設我們的美麗鄉村。
記者 孫宗林 韓曉芳
賀斌代表:
搶抓發展機遇
加快城鎮建設
閆晨曦同志代表四屆市委所作的報告,立足臨汾發展實際,提出了“在全方位推進高質量中發展走在全省第一方陣”的目標,為未來五年臨汾發展確定了行動綱領,提供了前進指南。
堯廟鎮是堯都區城南重鎮,我們將繼續保持唯實惟先、敢闖爭先的工作作風,不折不扣貫徹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按照市委的部署,以黨建為引領,選優配強村(社區)“兩委”班子,深入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取得新成效;搶抓發展機遇,抓住“城市更新”“五區聯動”“服務業發展”的先機,加快堯廟片區建設,擦亮堯廟景區文旅品牌,打造城郊經濟新業態,全力推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努力為臨汾在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全省第一方陣貢獻重鎮力量、體現重鎮擔當、展現重鎮形象。
記者 張浩
劉金平代表:
干出新氣象
實現新跨越
閆晨曦書記所作的報告,總結成績實事求是、鼓舞人心,查找問題不遮不掩、客觀公正,規劃未來科學合理、催人奮進。報告中三次提到浮山,作為一名經濟領域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我深感責任重大,未來可期。
報告中提出的“1355”戰略,對于全市來說,是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于我們浮山來說是發展定位。即聚焦五大重點,突出低碳、綠色循環經濟,重點拓展延伸傳統產業鏈條,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產品;提到了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十條實施路徑,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按照這一系列實施路徑,推動傳統產業,挖掘風能優勢,全力推進非煤礦山整合提升,延鏈提效,加快臨浮高速路等項目;提出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求我們要進一步擔當作為,作為一名黨代表,我一定及時傳達貫徹好會議精神,當好答卷人,干出新天地,為我市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 孫宗林 韓曉芳
宋海英代表:
全面推進
鄉村振興
閆晨曦書記所作的報告,總結成績有厚度、擘畫藍圖有高度、攻堅轉型有力度、改善民生有溫度,讓人深感藍圖催人奮進、使命重于泰山,為鄉鎮基層做好各項工作,制定了作戰圖和施工圖。
報告對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等都提出了具體要求、作出了具體部署。作為翼城縣里砦鎮黨委書記,我將第一時間把黨代會精神傳遞到基層黨員和干部群眾中去,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夯實黨的基層執政基礎,進一步增強工作的信心、發展的決心,加快鄉村旅游發展步伐,全面推進實現城鎮建設、糧果菜畜四業提質增效、文旅康養融合發展、傳統工業轉型升級、鄉村振興五大突破,努力打造一個生態更加良好、環境更加優美、鄉村更加繁榮、治理更加有效、鄉風更加文明、人民更加幸福的新里砦。
記者 張玉萍
陳霞代表:
繪好“作戰圖”
交好“新答卷”
閆晨曦書記所作的報告,高瞻遠矚、凝聚共識,守正創新、科學務實,全面回顧總結了過去五年取得的成就,同時,精準提出了“1355”戰略,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全局性、針對性、指導性。
我對報告中提出的“高質量發展”尤為關注。高質量發展是我市實現爭先、進位、崛起的關鍵,必須在創新驅動、產業升級、鄉村振興、服務業提質增效等方面鉚足后勁、全面發力。在下一步工作中,洪洞縣統計局將對照全市下達的32項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及時分析、研判、監測、調度,力求高質量發展各項指標達標進優、爭先進位。同時,我們將以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為引領,聚焦“五大定位”,踐行“五好思路”,把好“風向標”,繪好“作戰圖”,交好“新答卷”,為全力推進洪洞縣和我市高質量發展作出統計戰線新貢獻。
記者 趙俊
房鴻將代表:
全力提升教育
教學質量
閆晨曦書記所作的報告主題鮮明、重點突出、高瞻遠矚,多方位、多角度對臨汾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作出了宏觀總體設計,砥礪人心、催人奮進,對臨汾未來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作為一名教育領域的黨代表,能夠參加此次盛會,我倍感光榮,備受鼓舞。回去后我要將會議精神宣傳好、落實好。
報告中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全省教育強市”,繼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教師“雙掛”“三優”評選,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臨汾一中將以此為目標,在青年教師培養、學生培優轉差、新教材新高考研究、學科競賽等工作中,確保科學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積極進取、奮力拼搏,為臨汾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記者 寧馨兒
韓新慧代表:
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聆聽了閆晨曦書記所作的報告,倍感振奮,感想很多。報告不僅明確了今后5年我市發展的總體目標及主要任務,還提出了這五年將是我市爭先進位崛起的關鍵時期。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立足本職,做到廉潔從教,當一名“四有”教師,不斷淬煉自己,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提升;將立足課堂、開拓創新,精雕細琢,提高課堂效率,認真落實“雙減”政策,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收獲、學有所得;要爭先創新,積極參加市級的“雙掛”工作和“三優”評選活動,力爭讓自己的課堂成為市級、甚至省級的優質課堂;要立足學生,對學生要有愛心、耐心,把他們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記者 孫宗林 韓曉芳
張振坡代表:
為地方建設
貢獻力量
聆聽了閆晨曦書記所作的報告后,我感到這份報告很實在、接地氣,既體現了決不辜負全市人民期盼與重托的決心,也蘊含著對全市人民的鄭重承諾,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尤其是為今后臨汾五年發展擘畫的宏偉藍圖,充分體現了臨汾特色,彰顯了責任擔當,讓我們對臨汾的未來發展充滿了向往。
作為武警臨汾支隊的一員,我深感自己肩上責任重大。今后的工作中,我不僅要積極投身到臨汾經濟社會建設發展進程中,肩負起責任與使命,發揮好部隊的特有優勢,同時還要做好武警部隊的政治思想宣傳,提升部隊執行處突反恐任務的自身素質,盡全力、勇擔當,為支援地方經濟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記者 趙俊
高峰代表:
加快“臨汾云”綜合客戶端建設
閆晨曦書記所作的報告,在部署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時,提出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主動權,特別提出要加快“臨汾云”綜合客戶端建設,體現了市委對媒體融合工作的重視、對媒體融合事業發展方向的精準把握。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人民群眾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臨汾云”綜合客戶端作為臨汾的“窗口”,正式上線后,將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實現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以及互聯網和實體經濟融合,為市民提供新聞資訊、政務信息、網絡問政、線上辦事、社區生活等服務。加快“臨汾云”建設,是市委、市政府“補短板、強弱項”之舉,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記者 趙俊
田澤鋒代表:
讓黨代會精神
在基層落地生根
閆晨曦同志代表四屆市委所作的報告,對我市五年來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進行了全面總結,明確提出臨汾未來發展的總體思路、重大任務、關鍵舉措,為臨汾今后五年發展描繪了一幅宏偉藍圖,成績令人鼓舞,目標催人奮進。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黨代表,我對報告中提出的“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保護,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專業化、現代化”等內容十分關注,這為我們今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將認真學習貫徹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發揮好帶頭作用,全面做好宣傳工作,把精神傳達到每一個黨員、每一名群眾,真正讓會議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讓農村黨員干部學深悟透,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凝心聚力、奮勇拼搏,共同努力把大會描繪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記者 張浩
宋垠代表:
履職盡責
服務群眾
閆晨曦書記所作的報告用數據說話、用事實說話,思路清晰,立意高遠,從政治、經濟、文化、法治、民生等十個方面,讓我們了解了5年來我市各項工作取得的進步和成就。同時,報告也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奮斗目標。
作為一名基層黨代表、醫務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更加堅定,兢兢業業保護群眾健康的使命感更加強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圍繞開展強醫提質行動,全面推進健康臨汾建設,持續深入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真抓實干、履職盡責,在服務態度、溝通技巧、深化服務內涵、提升專業水平上下功夫,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以奮發有為敢爭先的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為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全力保障人民群眾健康作出貢獻。
記者 景文婷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