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深化省校合作工作開展以來,堯都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把深化省校合作作為招才引智、科技賦能的關鍵舉措,多方聯動,精準對接,全力推進省校合作真落地、出成果。
打開視野,拓寬合作面。該區堅持以跳出來的角度審視,以走出去的姿態探路。聚焦重心,把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環境治理、全域旅游等事關全局的中心工作,列為合作首選項。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合作建立“博士工作站”,聯合培養高端人才。聚焦企業,收集篩選71家規上工業企業科技研發、產品升級的需求意向,推動自主入駐高校,廣泛實施人才招聘、技術交流、推介成果,加快校企聯合、產教融合步伐。華德冶鑄、東方恒略公司已與太原理工大學達成合作意向,共同研發攻關V法鑄造塌沙、粘砂、降低生鐵工序能耗等技術難題,搭建起高校合作成果轉化平臺。聚焦園區,依托高新區賈得新興產業園、大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云商產業園(智創城),擴大運營面積,完善科技創新區等功能,引進創客團隊70家,為進一步與電子科技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共同建立就業創業基地奠定基礎。
挖掘優勢,增強可行性。該區堅持以優勢換籌碼的理念,走出強強聯合之路。挖掘特有的,推介“帝堯古都”獨樹一幟的文化品牌,整合堯廟、堯陵、仙洞溝等特色資源,優化八路軍學兵大隊舊址、臨浮戰役紀念館等紅色文化研修線路,與北京大學歷史系進行初步洽談,擬建堯文化研究基地,與山西農業大學公管學院共建紅色與國情教育基地。傳承已有的,已連續四年開展“堯都學子、智匯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持續推進校地聯姻,并設立“校園招才大使”。今年暑期,來自北京理工、浙江大學等知名高校的54名學子返鄉實習實訓。開發可能的,圍繞“12大基地”建設內容,深度分析科技項目合作的必要性,把握“從基地定方向、從項目定領域、從人脈定高校”的工作定位,梳理出31項涵蓋17所高校的合作意向書,采取“一基地一專班、一高校一小組”的形式進行洽談。
優化政策,確保成功率。該區強化政策供給,撬動深度融合。真抓實干鋪墊,著眼合作共建的需要,編制《堯都區“十四五”智庫建設和高層次人才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優化“人才新政22條”,明確凡是來堯都創業的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幫助協調貸款,構筑省校合作的嵌入通道。真金白銀投入,給予實習實訓的大學生每人每月1500元生活補貼,提供人才公寓等生活保障,購買意外傷害險。真心實意洽談,為入校洽談小組,配齊“‘堯都邀您來’MV、人才興國書籍、研學線路攻略、人才新政小冊子”四件套,講解引才計劃和回鄉優惠,以渴求之心尋求合作。(劉建兵)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