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2月19日一大早,霍州市西張垣農業園區,來了一位“親戚”——霍州市農業農村局蔬菜專家高級農藝師李國喜。
“發現棚膜破損時,要及時修補以防大風吹破棚膜。”“發現草簾、棉被有破損應立即修補更替。”“蔬菜病蟲害要及時預防。”……一進入園區,李國喜就爬上5米高的大棚查看大棚設施,指導菜農對存在問題的設施進行加固,避免大風揭膜、低溫凍害,加強設施農業保溫防寒工作。
春節期間,菜農們沒去走親訪友,而是比平時更忙碌。記者來到霍州市大張鎮西張村村民張忠義的蔬菜大棚,掀開門簾,通過低矮的門道,一股熱氣撲面而來。翠綠成串的黃瓜吊長在一排排的黃瓜秧上,一壟壟一排排地整齊排列著。張忠義和妻子正在順瓜蔓,整理瓜秧。
“今年政府號召就地過年,春節期間市場需求也更加旺盛,本地批發市場和外地批發客戶的訂單一直排到了春節以后。”張忠義一邊接聽客戶的訂購電話,一邊向記者介紹。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園區早早和菜農們打了招呼,只要客戶有訂單,春節期間照常采摘發貨。
“溫度下降的情況下,棚內濕度會比較大。需要及時通風換氣,避免病害發生。”李國喜邊和菜農們拉家常,邊提醒菜農科學合理地落實防寒保暖措施,確保大風天氣下蔬菜安全穩產。
張忠義接過話茬說:“我們村過去祖祖輩輩以種糧為生,大棚剛建好時,心里真沒底兒,不知道能不能賺錢,幸虧有農業專家技術指導,各級政府部門給咱做后盾,幫著我們修路、整治園區環境、辦合作社、搞產品注冊和綠色無公害認證,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讓我們心里踏實多了。這幾年,通過種植大棚蔬菜腰包鼓起來了,能有這樣的好收成,我從心里感謝黨的好政策。”
和張忠義一樣,春節期間,園區的很多菜農都沒閑著。
農時不等人,為了不耽誤農活,過年這幾天,菜農楊留鎖一直在蔬菜大棚里忙碌著,就連大年初一,他也從一大早一直忙到下午3點多。
“過年這幾天,我們一家人一直守在大棚里。草簾要按時拉、按時蓋,成熟的蘑菇要按時摘、按時賣。”楊留鎖說,“人過年,蔬菜可不過年,過年事小,耽誤了蔬菜上市的時間那才是大事。現在是大棚菜銷售旺季,菜價也是一年中最高的,過年成了我們增收的黃金季節。”
在當地政府的資金、政策、技術等扶持下,楊留鎖的大棚蔬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他也從一個種植“門外漢”變成了眾人羨慕的“致富能手”。
“園區經營了十多年,很多溫室大棚及配套設施都已老化,盤活西張垣蔬菜園區是霍州市政府今年的一項決策,市政府對破舊的溫室大棚進行改造,基礎設施進行維修。同時吸引種植大戶到園區,進行設施櫻桃種植,特色蔬菜種植,食用菌種植等。”李國喜介紹,霍州市通過示范帶動,將把蔬菜園區打造成新型的蔬菜基地,進一步拓寬農戶增收渠道,提升蔬菜產業化發展水平。
記者 范韶華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