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聚焦企業、群眾“急難愁盼”之事,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列出“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一件件銷號,一件件落實,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目前,行政審批事項由269項減至201項;審批總環節由923個減少至567個,壓減率38.5%;申報材料總數由2157個減少至1380個,壓減率36%;審批總時限由2876個工作日減少至1576個工作日,壓減率45.2%。
依法依規取消審批事項。該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修訂情況,取消“廣告發布登記”等6項審批;將“全市工程專業中級職稱評審”1項審批交回原劃轉單位市工信局;根據市政府《關于落實和承接省政府取消及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通知》,依法承接“床土調酸劑登記”等2項審批;調整原擬劃出“對文化類社團、民辦非企業單位成立前的審查”等3項審批事項,該局現共有審批事項201項,全部實行清單式動態化管理,確保各項審批“接得住、服得好”。
優化流程壓減環節。該局始終堅持“四個一律”,即無法定依據的現場勘查(驗)、專家評審等特殊環節一律取消,該局現共有需要現場勘驗審批事項63項,專家評審事項32項;一般事項一律實行“一審一核”,將“對泉域內采礦排水進行登記”等158個事項審批環節由原來的三四個縮減為兩個;簡易備案類審批事項一律推行“審核合一、一人通辦”,對“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等簡易備案類審批事項,實行一次辦結,減少中間環節;除重大或重要審批事項須經局務會、局領導簽批外,一律將審批層級下放至科長或科員辦理,該局294項審批子項中,除須局務會或局領導批準70項外,其余224項審批均由科室負責人或科員審批,最大限度減少審批流轉。
全面清理申請材料。按照依法合規、便民高效原則,該局對審批申請條件、申報材料進行逐項清理。加強數據共享。凡可以通過在線核驗的申請材料,予以取消;凡審批部門頒發的前置性審批證件,免于提交,如登記中重復使用頻率較高的營業執照等法人身份類材料,通過內部核查方式予以取消。強化部門間業務協同,通過采取部門協助核查方式,替代當事人提交相關申請材料。明晰辦事指引,對“排污許可”等11項辦事指南中含有兜底性、表述性模糊的其他材料,全部予以明確或取消,讓群眾看得清楚、辦得明白。
大幅縮短辦事時限。強化“一次辦成”,該局以“當場辦結和一日辦結”為常態,將依法只需要對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查的備案、登記類事項全部實行當場辦結,現共有即辦事項50項,占總事項17%。深入推進“一網通辦”,依托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身份認證,率先在取水許可領域推廣電子印章、電子證照應用,大力推進“網上辦”“掌上辦”,減少群眾跑腿。目前,已核發取水許可電子證照74個,電子證照、電子印章項目建設已完成政府采購并進入了實施階段。創新遠程視頻勘驗,結合疫情防控,率先對藥品、醫療器械經營等許可事項實行微信視頻勘驗新模式,替代傳統的現場核查,縮短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現已核查藥品、醫療器械經營企業370余家。
持續推行“減證便民”。該局認真落實市政府辦公室下發的《臨汾市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實施方案》,梳理保留證明事項6項,對9項證明性材料實行告知承諾制,從制度層面解決辦證多、辦證難問題,激發市場活力。
推行“證照分離”改革。自今年3月起,該局對69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進四扇門”的改革方法進行認真梳理,對“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核發”等9項審批事項直接取消審批,對“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1項審批事項由審批改為備案,對“旅行社設立許可”等8項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制,實現當場辦結,減少審批環節16個;對“排污許可”等51項審批減少申請材料73項、審批時限135個工作日,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崔中興)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