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也是一位兢兢業業的社區干部。她是社區居民心目中的好書記,也是一位干工作風風火火的“女漢子”。
作為一名社區干部,她以腳步丈量網格,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近4萬居民的幸福生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以初心踐行使命,把一個零基礎新社區打理得紅紅火火,她就是懷仁市云東街道同仁家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吳志花。
2017年8月14日,同仁家園社區成立,吳志花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同仁家園社區面積約1平方公里,有12個居民小區,1.15萬余戶近4萬人,其中共產黨員405名。盡管服務的是一個規模頗大的社區,但是初到社區,吳志花面對的是只有一個人、一枚公章、一間30平方米的辦公室。在她的四處奔波協調下,朔煤宏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把職工活動中心的一棟三層樓房,交給社區無償使用。
如今的同仁家園社區,建有便民服務室、黨員活動室、居民議事室、圖書閱覽室、書畫室、棋牌室,服務設施面積達到2700多平方米,成為社區黨員群眾的“家”。
2017年12月6日,同仁家園社區黨支部委員會成立。在工作中,吳志花提出“黨建聯盟、五進一延”的做法,與駐區8家單位聯合成立社區黨委。在吳志花眼里,黨建工作要延伸到各個行業、延伸到每家每戶,不僅要進企業、進小區,還要進學校、進樓宇、進家庭。為此,吳志花積極探索成立小區黨支部,通過設置網格黨小組,配備黨員樓長,進而形成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樓長,縱向到底的組織工作體系。
“社區就是黨群關系的紐帶,是政策實施的最后一棒。工作能不能到位,直接關系到黨在群眾中的形象、政府的公信力。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帶著感情主動做工作,要踏踏實實地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吳志花在日記里這樣寫道,她也是這樣做的。
要想讓百姓滿意,建設一支甘于奉獻、樂于奉獻的社區黨員隊伍是關鍵。上任之初,吳志花就將壯大社區干部隊伍、提升隊伍素質當成頭等大事。她積極動員同仁家園社區家庭困難的礦嫂報名當社區網格員。經過廣泛動員,36名礦嫂成為首批網格員。
“她晚上備課,白天講課,給我們講社區工作的意義、內容和要求。我們學歷普遍不高,年齡又大,學得慢,忘得快,她就一遍一遍地教,特別有耐心。”網格員王秀鳳回憶最初培訓的時候,眼角濕潤了。
針對網格員的培訓一結束,吳志花就帶著網格員們分組進入社區開展入戶走訪工作,但社區居民不配合的情況時有發生。經過吳志花和網格員們的共同努力,在地毯式走訪了整整三批次后,同仁家園社區入戶登記率達到了85%;建起了一樓一冊、一格一圖、一戶一檔的百姓家庭檔案。同時建立22個網格微信群,隨時關注社區老、弱、病、殘、孤、寡等困難居民,第一時間受理居民事宜。這些基礎工作的建立,不僅提升了社區服務水平,也在無形之中引導居民鄰里互幫互助,關心參與社區工作,共議共商社區事務。
在同仁家園社區,春節寫春聯、送福字,端午節賽旱地龍舟,中秋節慰問,國慶節大聯歡已成為慣例。5年時間里,吳志花先后組織具有鮮明特色的活動60多項,精神文化活動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均是懷仁市基層社區的標桿。這不僅給社區居民帶去了精神食糧,營造了社區良好的文化氛圍,也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除了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在幫助社區居民解決困難、處理糾紛上,吳志花也是一把好手。開學的孩子著急走,需要蓋個章,吳志花上門去蓋;深更半夜,帶著電工幫居民羅愛清家換保險絲;社區二區金沙灣小區所在十字路口臨近學校,車流量大,還沒有紅綠燈,幾乎每天都會有車輛發生碰撞,吳志花四方奔走,安上了信號燈;聯合安保、物業、幼教中心開展幼兒園周邊道路擁堵專項治理,改善學校周邊交通環境……
心系老弱病殘安危冷暖,情牽千家萬戶柴米油鹽。吳志花用責任與愛,把一個近4萬人的零基礎新社區,打理得生機滿滿。“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是廣大同志對我的信賴,在今后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地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帶領群眾把日子越過越好!”吳志花滿懷信心地說。
本報記者袁兆輝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