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6年前,這個村子是一個沒有資源、沒有產業的集體經濟“空殼村”。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上任后,賬面上不僅沒有資產,甚至還有負債。
如今,這個村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致富村”,今年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
這里就是浮山縣北王鎮臣南河村。得益于黨建引領,這個村子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之路,讓這片沃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變從此開始
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農民富不富,關鍵靠支部。
“回看來時路,當時上任后首要任務就是發展集體經濟,讓村里摘掉‘空殼村’的帽子。”北王鎮副鎮長兼臣南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魯青海告訴記者:“農村的發展還要在土地上動腦筋,在產業上做文章。既要認清我們的優勢,也要看清現實的短板?!?/p>
臣南河村的優勢是交通便利、氣候條件好,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幫助下,2016年,魯青海和村干部帶領村民一步一個腳印,大家伙把心擰在一起擼起袖子謀發展做實事。
臣南河村的改變從此開始……
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整地拓路、拉電修渠、栽苗澆水,一時間,臣南河村的田野間變得熱鬧非凡。
短短幾年時間,臣南河村集體的350余畝成塊高標準農田整體出租給浮山縣億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每年可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100千瓦村級光伏小型電站項目已并網發電,每年增收14萬元左右……一個個項目有了收益,村民也看到村子在向上向好的發展。
從“輸血”到“造血”
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有了起色,村干部們大膽判斷,“盤活土地資源、引進優質企業、提供有償服務、增加集體收入”這樣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非常適合臣南河村的實際。于是,村里又開始引入高床肥羊養殖基地,發展時令蔬菜種植基地、辣椒種植基地等產業,村級集體經濟的收入持續開源。
陜瑞鑫是一名村官,一年多的駐村工作,他見證了臣南河村的蛻變。他告訴記者:“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鄉村要全面振興,產業是基礎,也是關鍵。村里的特色產業,符合當地的發展實際,這條路越走越寬敞,越走越有希望,這里從‘輸血’實現了‘造血’?!?/p>
集體經濟的口袋鼓了,能干的事情就多了。村里搞起了“四化”工程,還有許多基礎建設,每條路上都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村民的廣場經過改建后,煥然一新;先進的污雨水設備,讓村民生活更加便利……
當記者站在臣南河村的制高點上,這里依山傍水的美景盡收眼底;當記者走近河道治理的現場、采收玉米的地頭、美麗村莊的建設一線……村干部們“并行”忙碌的身影近在眼前。事實上,每一個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的日子里,村干部們擼起袖子加油干工作的狀態,村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如今,臣南河村的產業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富了,群眾口袋鼓了,大伙兒對這屆村干部更是豎起了大拇指,他們堅信臣南河村的未來一定能大放光彩。
穩扎穩打 再上臺階
今年,臣南河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很快,全村將實現又一次的升級,正在建設的苗圃、花圃、農業觀光體驗園、垂釣園、采摘園等園區,依托“農家樂”開發逐步形成集生態景觀、休閑娛樂、鄉村旅游為一體的全縣生態旅游新龍頭。
未來,這里不止有鄉味鄉情的垂釣魚塘,還有交相輝映的荷塘美景,隨之而來的通村道路將更寬更平,基礎建設更要上一個新臺階。夜晚星空下,街燈將與河景、夜景相互映襯,一派靠山面水的鄉野美景定能引來游客,讓他們大飽眼福。
現在村里的變化,村民李海棠深有感觸。她說:“現在村里的發展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吃水不花錢,醫療保險有補貼,村干部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實事。大家伙都能積極配合,一家比一家做得好?!?/p>
有了集體經濟的支撐,臣南河村的黨員干部和群眾一起,穩扎穩打地走在鄉村振興的大路上。臣南河村變了,這里真的大變樣,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小窮村了。對于魯青海和其他村干部來說這僅僅是個開始。魯青海說:“未來路還很長,村干部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每年讓臣南河村變個樣,一年更比一年強!”
記者 祁 欣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