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縣人社局的精準服務真貼心,讓我們這些婦女也能賺到錢了!”日前,翼城縣王莊鎮王莊村村民王紅紅高興地告訴筆者,“以前我只能在家里圍著鍋臺轉,自從參加了縣里組織的育嬰員職業技能培訓并順利通過結業考核后,我到外地做月嫂,現在一個月收入8000元!”
近年來,翼城縣加快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持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新型技能人才。廣大勞動者通過培訓,實現了“一技在身,一證在手”,拓寬了就業渠道、增強了就業本領、促進了產業發展,有力推動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專項培訓 推進持證上崗
技能人才,既是創業創新大軍,更是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近年來,翼城縣全力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健全培訓工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作用,及時掌握產業發展用工需求、勞務輸出市場需求和勞動者培訓就業意愿等,并將信息電子化、網絡化,形成“需求—培訓—持證—就業—增收”閉環服務,不斷壯大技能人才隊伍。截至目前,該縣已組織開展了包括電子商務、保健按摩、中式烹調、家政服務等20多個工種的技能培訓,全縣持證人員累計達37496人。
“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和脫貧勞動力等群體是我們工作的重點。這些年,縣里持續加大各項就業政策的落實力度,增加企事業單位吸納力,不斷提高重點群體的收入。”翼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翟向軍說,“特別是今年,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立足全縣‘三箭齊發’工業新格局,組織有就業意愿的群體領取電子培訓券,全面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先后舉辦‘煉鋼工’訂單班和電子商務、保健調理、養老護理等培訓班,同時,指導華翔翼城新材料科技園有限公司、翼城縣瑞科磁業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舉辦了在崗職工培訓班。”
在各類培訓中,翼城縣狠抓基礎技能教育,注重高、中級技能人才培養,圍繞“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開展專項培訓,通過結業考核后的證書“含金量”十足。
培訓是手段,就業是目的。在持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翼城縣還積極搭建崗位供需雙方橋梁,依托全縣登記備案的7家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實行“點對點”勞務輸出,助力持證人員就業上崗。今年,該縣舉辦了“春風行動”和“技能圓夢想、就業有‘位’來”兩場大型現場招聘會,以及一系列網絡招聘會,達成就業意向1300余人,越來越多的翼城技工在家門口掙上了錢。
“2018年,我參加了縣里組織的職業技能培訓,考核合格后拿上了叉車職業資格證。有了這個證,我直接就上崗啦!現在,我已經在合作社工作兩年多,每個月工資8000多元!”翼城縣紅亮農機合作社叉車司機呂小亮高興地說。
對癥施策 延伸培訓內容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就業的根本。從了解需求、記錄分類,到延伸內容、按需設置,再到搭建橋梁、拓寬渠道,翼城縣始終對癥施策穩定就業,由“輸血”變“造血”,逐步實現了勞動力由“體力型”就業向“技能型”就業的轉變。
“老師,您看,這個我學會了!”在翼城縣唐興鎮古城村村委會培訓點,學員們信心十足,將老師教授的技能一一動手展示出來,老面饅頭、水晶餅、千層酥等一個個甜品新鮮出爐……針對縣域“夜市”“地攤”經濟活躍的特點,翼城縣舉辦中式面點師培訓班,向學員們教授麻辣燙、雞蛋灌餅等10余種小吃、面食的做法,促進了勞動力就近就地靈活就業。
從去年開始,翼城縣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線上,采取“互聯網+培訓”模式,利用“釘釘職業培訓在線”等培訓平臺,實現培訓服務“不打烊”;線下,充分發揮培訓主體作用,以脫貧勞動力及脫貧家庭子女、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為重點培訓對象,開展多元培訓。2020年至今,該縣已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199期,培訓8407人次。
翼城縣西閻鎮黨委書記趙生貴說:“西閻鎮立足本地優勢,打造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特色小鎮,目前正需要一大批專業型、復合型人才。縣人社局開展的各類培訓,將更好地滿足我們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提升技能 持續穩定增收
翼城縣中衛鄉辛莊村村民馮小兵目前正在福建省做焊工,他是“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的踐行者,也是受益者。“如果沒有當初那次焊工技能培訓,就不會有今天的我。縣里開展的培訓,讓我們掌握了實實在在的技術,也讓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馮小兵說。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培養高素質農民是關鍵中的關鍵。近年來,翼城縣在“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中高度重視培養高素質農民,持續在廣大勞動力特別是低收入勞動力中開展普惠性培訓,大量農民通過培訓掌握了一技之長,成為“新農人”。
“我文化水平不高,開始種蘋果時也不懂技術,一直想著去哪兒學一下。去年,縣里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我報名參加了,一分錢沒花,就學到了管理、剪枝等果園管護技術。回來后,我按照培訓內容對果園進行科學管理,鋪設滴灌設施,當年蘋果產量就上去了!”翼城縣中衛鄉浮圖村蘋果種植戶閆紅海對技能培訓頗有感觸。
“參加技能培訓,農民不光領到了‘本本’,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項技能,提高了自身素質,從‘門外漢’成長為專家,為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翼城縣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洋告訴筆者。
用一技之長成就人生夢想。如今,“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已經成為翼城縣的一張新名片,廣大群眾的就業觀念發生了明顯轉變。許多勞動者從“賣苦力打工”轉變為“憑技能吃飯”,不同年齡段的人們正走出家門學技能,走進城鎮、走向遠方就業致富……(宋榜娟)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