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陽光穿過葡萄藤架暖洋洋地灑在小院里,房里不時傳出陣陣聲響。鋪地板、搬東西、刷墻漆……7月21日,在堯都區水利局安全文明小區李恒基老人的平房小院里,堯都區暖心工程暨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生活環境改善項目施工隊的工人正忙活著。
“來,咱一起抬出去。”李恒基的兒子李煥杰每天都來施工現場轉轉,遇到能幫忙的也毫不懈怠,“這么多人來給咱家里翻新裝修,自己有多大勁就得使出多大勁。”
臨近中午,堯都區堯廟鎮下靳村的一處院子里,施工隊的工人正在粉刷平房外墻,走進房內,粉刷后的客廳潔白如新。看著敞亮的屋子,今年95歲高齡的張新春笑瞇了眼,直言感恩,“感謝黨和政府對我的關心和照顧……”
截至7月1日,堯都區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共有26人,其中,年紀最大的98歲,最小的89歲,平均年齡93歲。堯都區委、區政府在深入開展“向人民群眾交好賬”實踐活動中,為了將惠民實事辦到群眾心坎里,進一步提高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讓老黨員們感受到組織的關心和溫暖,啟動了堯都區暖心工程暨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生活環境改善項目。
“經實地走訪,我們詳細了解了26戶老黨員的生活現狀和居住環境,將改造分為三類,重點改造、一般改造和局部改造。再通過一戶一策的方式,力求改造后的居住環境讓老黨員們住得舒心。”在項目監理李鵬看來,這項工程必須做到精益求精,不能有絲毫的懈怠與馬虎,“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們浴血奮戰,出生入死;在和平發展年代,他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居功自傲,我們必須要保證工程質量,切實將暖心工程建設好、落實好。”
“我們就是要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尊重老黨員,學習老同志的良好社會氛圍。”堯都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部長白向陽說,“老黨員是革命功臣,是黨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永存的紅色基因。區委、區政府始終關心關懷著他們,今天我們開展這項暖心工程,一方面是感恩老黨員,傳遞黨的關懷和溫暖,另一方面也是激勵全區共產黨員都能銘記黨的光輝歷程,傳承紅色基因,用奮斗和實干在各自崗位上書寫嶄新篇章。”
記者 劉靜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