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6月的一天,市第三人民醫院,再次見到王煒,他依舊十分忙碌,微信、電話一個接一個,腳步匆忙、走路帶風,有條不紊地處理著各類需求。“后勤工作既多又難還碎。”異常繁瑣的工作,練就了王煒遇事隨需而變、隨機應變、快速解決問題的本領。
在同事眼中,王煒是一個靠得住的人,更是一名雷厲風行的“干將”。在歷時五個月的支援外地核酸檢測工作中,他作為后勤保障組負責人,為全隊提供了最堅實的支持和保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今年1月6日,王煒作為臨汾核酸檢測應急支援隊副領隊、市三院領隊,趕赴河南支援當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3月17日凌晨,轉戰晉城支援核酸檢測的王煒接到命令,“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需直接從晉城奔赴長春,請立即準備好各類物資,做好后勤保障。”王煒迅速投入工作,僅四個半小時,各種疫情防控物資、實驗物資以及各種生活用品就全部搬運上車。
考慮到三月的長春還是天寒地凍,只睡了不到兩個小時的王煒又開始著手購買防寒衣物。12時30分準時出發,押車上路。在路上奔波的近30個小時里,王煒也沒閑著,一直與當地聯絡員保持聯系,提前做好對接。
支援的每一個地方情況都不一樣。王煒帶領車隊于第二日下午到達長春九臺區。每到一個新地方也是王煒最忙的時候。一落地,他二話不說,沖在最前面,帶領全體隊員爭分奪秒地布置工作場所。
“我的工作很簡單,根據需求執行到位就行。”而事實并非如此,這些人人都會的工作恰恰最需要耐心和細致,也更加耗費精力。
方艙怎樣合理布局落地,電源、網絡怎樣接通,接標間如何搭建,物資儲備庫房如何選址……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王煒腦海中一遍一遍地模擬演練,又一遍一遍地推翻復盤,他知道,后勤保障直接決定著一支軍隊的戰斗力,他必須第一時間理清頭緒,并落實到位。王煒說:“就是要勇闖一道道難關,把一塊塊硬骨頭啃下來。”
王煒每天都精神飽滿地迎接一個個挑戰,“后勤保障管理涉及面廣,復雜又專業。”新問題總是一個接著一個,王煒肩上的擔子就是把這些問題迅速解決。“只要對講機里隊員一聲呼喚,我就必須快速響應,馬上解決。”
在長春,有一次整個方艙基地突然斷電,他立即與工程師聯系,啟動備用電池恢復照明,又跟隨電工查找停電原因,直至恢復供電;還有一次,負壓過濾網需要更換,“過濾的顆粒物全部附著在上邊,這項工作充滿危險。”隔離服內,霧氣遮擋他的視線,他只能憑感覺爬上方艙去搭外殼……大到空調維修,小到擰一顆螺絲釘,盡管工作異常繁雜,王煒總是任勞任怨認真完成。
這些僅僅是他工作的一部分。
只要開展核酸檢測實驗,王煒就要守在外邊。口罩、手套、消毒液、防護服、帽子……從入艙前,面對隊員們一個接一個的“點單”,王煒像上了發條一樣,穿梭在存放保障物資的帳篷內,迅速準確地找出大家所需要的物資。雖然沒有參與到一線核酸檢測工作中,但王煒卻對各環節所需的物資了如指掌,他每天都會把提前準備好的采樣物資運送到位,碼放整齊。核酸檢測工作人員進入方艙后,王煒顧不上休息,馬上又開始清點物資,對物資使用情況進行統計上報。
每次實驗結束,王煒總會等在出口,不厭其煩地為每一位醫護人員進行消殺,進行垃圾清理,再將所有實驗數據上報,累了就倒在角落里短暫休息,標本量最大的一次,他回到駐地已是第二天清晨五點。
工作太過勞累加之飲食習慣不同,很多隊友顧不上吃飯,甚至不吃飯。“吃好,才能把工作干好。”工作之余,王煒煮茶葉蛋、下掛面、采買可消殺外包裝的食材,盡力讓隊員們在他鄉吃上可口的飯菜。“疫情當前,核酸檢測工作非常辛苦,我得盡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為隊友提供最周到的服務和后勤保障。”王煒說,“同時,也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確保工作各環節暢通。”
誠如《孤勇者》一曲中所唱,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正是有像王煒一樣甘于在幕后沖鋒陷陣,做隊友們的幕后英雄,才有了更多支援隊伍的戰無不勝。
記者 閆晏宏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