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全市2472個小區實化黨組織運行,細化完善小區“1+10+7”應急預案體系,當好主心骨、屹立最前沿,凝聚齊心抗疫強大合力;3.7萬余名在職黨員干部奔赴社區(小區)防控一線,擦亮先鋒本色,成為中堅力量;327名縣級領導干部包聯街道、社區,1200余名街道(鄉鎮)干部包聯小區,守土盡責靠前指揮,層層帶頭立桿示范……
本輪疫情發生后,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聞令而動、聽令而行,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扛在肩膀上,擔當重任、迎難而上,團結帶領廣大社區居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與時間賽跑、同疫情抗爭,用行動展現了共產黨員的政治品格,譜寫了一曲曲抗擊疫情的先鋒戰歌。
建強組織體系 筑牢戰斗堡壘
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
堡壘無言,卻能凝聚強大力量;旗幟無聲,卻能鼓舞磅礴斗志。關鍵時刻,黨組織就是主心骨。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形勢,全市所有小區支部較強的依托原有支部進一步加強,支部較弱的或沒有支部的立即組建臨時黨支部,黨支部和落實工作小組一個班底一套人馬。2472個小區黨組織快速反應、系統部署,著力推動372個小區黨建驛站迅即轉化為抗疫前沿陣地,利用小區空閑場所(房屋)、物業中心,搭建活動板房和帳篷,建成了1575個指揮中心,火速動員6.8萬余名機關單位下沉黨員干部和社區黨員、物業人員、網格員、志愿者,組建防控落實小組2.4萬個,全天候24小時運行值守,廣大居民第一時間感受到了黨組織的力量、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形成了人人參與、全民抗疫的群防群控工作格局。
堯都區精準劃細劃小4268個樓棟(街巷)微網格,由黨員志愿者擔任微網格兼黨小組長,實行“黨員中心戶”包聯機制,構建起“小區(片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隰縣針對“老舊小區、平房片區”防控力量薄弱問題,組織150個單位包聯城區49個小區和101個平房片區,就近就便成立64個臨時黨支部,做到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黨的力量和黨員作用全發揮。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副局長任泰成擔任仕林苑小區干部下沉工作組組長,第一時間將62名小區黨員、在職干部、群眾志愿者建隊編組,形成任務到崗、責任到人、協作聯動模式,推動疫情防控工作精準到位、高效開展。
上下貫通便于提級指揮,底數清楚方能精準服務。在全市疫情防控總的領導和運行體系下,社區疫情防控處置落實工作組下設11個工作專班,明確了職責任務。針對小區防控實際,按照中央二十條優化措施和省委“三十五條”細化舉措,完善落實小區“1+10+7”應急預案體系,“1”即:小區總體預案,明確設立小區黨組織(落實工作小組)的組成人員和職責;“10”即:在小區臨時黨支部(落實工作小組)下,根據防控需要成立黨員干部下沉、核酸采集、風險人員管控、特殊人群救助、物資保障、宣傳引導、志愿者招募、紅白事申辦、民情民事監督、出入口管控等10個專項小組,對應細化完善10個專項預案和工作流程圖,確保在平時和應急狀態下,梯次啟動工作小組,形成組織體系和工作體系?!?”即:建立小區黨員、特殊群體、小區居民、重點風險人員管控、志愿者招募使用和紅白事申辦、物資保供等7本臺賬。蒲縣各小區黨組織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預案體系,將所有下沉力量編入分組、定崗定責,統一領導、統籌調度,做到人員、時間、點位、職責“四清楚”。曲沃縣2085名包戶在職黨員干部開展巡回遍訪行動,將居民各類信息全部登記在冊,實現精準管理、實時掌控。鄉寧縣開發“平安昌寧”管理平臺,推動數據統計線上完成,動態掌握城區8萬居民信息,以數字化、科技化手段助推疫情防控。古縣、浮山開發風險人員管控和返鄉人員報備小程序,利用數據賦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準度。
落實力量體系 吹響集結號令
廣大黨員沖鋒戰斗在抗疫最前沿
大事難事看擔當,關鍵時刻顯本色?!拔沂屈h員,我報名”,家住市區漪汾花園的臨汾日報社人事科科長王偉、堯都區煙草專賣局客戶經理李海燕看到社區急需核酸采集信息員和物資配送員的通知后,第一時間踴躍報名、沖鋒在前,勇當小區居民的勤務員。市府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市榮軍康復醫院黨支部書記賈改梅,發揮業務專長,組織經培訓且符合條件的小區黨員志愿者參與核酸采集等急難險重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市3.7萬名在職黨員挺身而出、亮明身份,向居住地社區(小區)報到,就地就近下沉參與一線防疫工作,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紅色力量”。
號令如山,響應如箭。在堯都區,1.3萬余名市直、區直黨員干部積極主動下沉小區,擔任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工作落實小組組長)的620余名,擔任專項工作組組長的1500余名,編入各專項工作組的5700余人,有效緩解了社區(小區)抗疫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力量不足的狀況。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名黨員就是一根標桿。侯馬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工會主席付崇吉作為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的老兵,年僅花甲即將退休仍第一時間響應組織號召,再次逆行出征、爭當抗疫先鋒。他在集中隔離點連續工作16天后突然暈倒,被送醫治療醒來后第一句話是:“真是給組織添麻煩了,我自己的身體我清楚,不就暈了一下么,沒必要興師動眾,我沒事,我能行?!?/p>
民呼我應、民憂我解,幫助解決特殊群體急難愁盼問題??粘怖先擞卸嗌伲Ь硟和卸嗌?,孕產婦有多少,基礎病患者有多少,血液透析等基礎病人有多少……廣大黨員干部以小區為單位,建立了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信息臺賬,通過一對一、一對多聯戶幫扶,加強問詢探視、心理疏導,提供應急幫助,用真情傳遞溫暖,讓管控有力度更有溫度。翼城縣針對腿腳不便老人設立單獨核酸采集點,有效縮短等候時間,并對不能自主到核酸檢測點的特殊群體,由黨員干部帶領醫護人員上門服務。
交通封閉,不封閉服務;小區封閉,不封閉溫暖。市縣鄉村四級村發公司協調聯動,通過種養基地和中央廚房終端,累計配送蔬菜2萬余斤、水果1.5萬斤、雞蛋3萬余斤和工作餐2萬余份,既加強了居民生活物資保障供給,又有效緩解了疫情之下農產品的滯銷問題。各小區黨組織發揮物業黨建聯建作用,動員422家物業服務企業和7100余名從業人員,積極參與卡口封控、門崗值守、秩序維護、環境消殺、物資保供、垃圾清運、生活服務等工作,解決居民群眾水電暖氣等問題1600余件,處理各類服務訴求5800余件,開展線上、線下宣傳引導服務10000余條。臨汾市市長熱線建立居民信息直通車,與各方力量共同搭建起紓解群眾急難問題的連心橋。
在抗疫中學會防疫,在實戰中增強本領。各縣(市、區)成立小區專項工作培訓組,聚焦居家隔離、環境消殺、核酸采集、防護服穿脫、陽性人員轉運、特殊群體幫扶、物資保供、秩序維護、高風險人員管控等,拍攝培訓小視頻,印刷圖文小海報下發社區,教育引導小區居民開展自我防護和管理,不斷提高防疫能力。邀請中國疾控中心黨委副書記、紀檢書記嚴俊等4名專家教授,圍繞隔離點防范交叉感染、環境消殺、社區防控組織管理、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等,對市縣鄉三級領導組成員、街道(鄉鎮)干部、派出所民警、基層醫務人員以及社區“兩委”干部、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等工作力量進行了專題培訓,起到了提高能力、推進工作的作用。全市共開展各類培訓50余次,培訓核酸采集、環境消殺等志愿者9537人,建立各項工作力量儲備庫,形成了統一指揮、有序調配、依次投入的力量格局。
嚴格責任體系 激勵約束并重
各級領導干部堅守崗位靠前指揮
靠前指揮才能御敵制勝,身先士卒才能前赴后繼。疫情當前,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劃片包干、下沉指導,駐點值守、一線調度,既當好前沿陣地指揮員又當好抗疫一線戰斗員,以上率下引領推動黨員干部亮身份、當先鋒。
全市快速構建部門、單位、社區和小區“四方”聯防聯控工作格局,印發《關于實行機關企事業單位包聯社區(小區)和黨員干部包戶的通知》,每個小區明確一個包聯機關單位,明確包聯單位的一名領導干部進小區黨組織,實行防控責任掛鉤制度。全市共有1255個機關單位包聯2159個社區(小區),其中堯都區市區兩級共246個機關單位包聯942個小區,進一步把包聯責任向小區(片區)延伸下探,開展包聯幫扶行動。各縣(市、區)明確縣處級干部包聯街道(鄉鎮),街道(鄉鎮)班子成員包聯社區,每個小區都有街道(鄉鎮)干部包聯,所有小區住戶都有下沉黨員干部包聯,層層壓實責任,構筑起抵御疫情的堅固防線。汾西縣7名縣委常委各包聯1個社區,指導督促社區、片區強化基礎、嚴管所轄,協調小區陣地建設、物資保障、隊伍組建等工作。襄汾縣明確22個單位包聯11個城區便民核酸采集點,各單位“一把手”統籌調度人員力量,組織居民快速有序進行核酸采集。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各級黨組織嚴格落實《臨汾市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小區)參與疫情防控十條措施》和《臨汾市加強社區疫情防控十條措施》,把疫情防控作為黨員干部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結合小區“1+10+7”應急預案體系,把單位包聯小區、黨員干部下沉工作納入年度考核重要指標,聽取街道、社區、小區和群眾的評價意見和建議,對掌握的情況記錄在案、分析研判,作為單位評先評優和個人能上能下、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引導黨員干部在疫情防控一線強筋、壯骨、鑄魂。
堅持就是勝利,堅持必將勝利!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必將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體把握和有序銜接第九版、二十條和新十條,為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王瑞琪 李輝)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