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三年來,面對世紀疫情,堯都區教科局干部群眾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守好守牢疫情防控陣地。
堯都區有300多所中小學校、幼兒園,10萬多名學生。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筑牢校園防控屏障至關重要。在這個關鍵時期,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給全區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防疫任務的艱巨可想而知。誰來挑起這個重擔,堯都區教科局經過認真考慮,層層篩選,決定起用在教科局工作了近30年,有著豐富經驗的老同志高原。
高原是堯都區教科局普教室副主任,他熱愛教育事業,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中。當局領導找高原談話,讓他負責全區中小學校、幼兒園的疫情防控工作時,他沒有絲毫遲疑,將這一重擔扛了起來,而這一扛就是3年。
高原認為,只有把每件事都落到實處,才能心底踏實,睡得安穩。他除了每天完成常規工作外,還要和組里的同志們一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全區中小學校、幼兒園的防控工作遠比想象得復雜,經常有突發事件要及時處理。為做好堯都區教育系統的疫情防控工作,高原經常開車到學校指導防疫工作,從教室到飯廳,從宿舍到廁所,從大門口到車棚,所有能想到的都要仔細地實地安排,力爭落實到位。
有一次,堯都區衛生健康和體育局發放消毒液,本該由局辦公室的人去領,但高原說:“大家都很忙,我上班拐一下就捎上了。”就這樣,他硬是一個人把幾大桶消毒液搬運至局里給各學校分發。在這3年間,防疫工作時刻牽著高原最敏感的那根神經,他從未有過一絲的放松和大意,即便是下班回到家里電話也是接打不停,有時是領導安排新任務,有時是各學校匯報工作,有時是分管疫情防控工作的下屬遇到難題請教……
今年10月,堯都區臨時性靜態管理期間,大家都積極響應號召待在家里不出門,但身為防控辦工作人員的他,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在教科局的辦公室里協調指揮全區教育系統的防疫工作。在這關鍵時刻,堯都區教科局局長孫新峰以身作則,坐鎮防控辦公室,和大家一起研究策略,解決突發事件;分管副局長劉六保也當仁不讓,事事精心策劃,細心安排。
前段時間內蒙古發生疫情,許多臨汾籍在校學生都想回到家鄉。市委、市政府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決定接孩子們回家,要求各縣(市、區)統計在內蒙古讀書的學生,了解他們目前的狀況,一一對接,看是否愿意在政府規定時間內接他們返臨。
接到通知后,高原和防控辦的工作人員不停地打電話聯系,有個別學生電話打不通,他們就一遍又一遍地撥打。有些實在聯系不上的學生,就想辦法找到他們的家長,每個學生的詳細情況都需要匯總起來報回市政府,不能有半點差錯,以確保第二天去內蒙古接人順利。那天,高原和防控辦的工作人員忙到凌晨兩點多,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一想到71個孩子很快就能回到父母身邊,雖然很累,但高原卻感到很欣慰。
11月24日凌晨1點左右,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把高原驚醒,他拿起手機一看,是局長打來的。這才得知堯都區又發生了新的疫情。接到通知后,高原立刻忙碌起來。根據局里安排,他開始打電話給各學校做安排部署。等安排完手頭工作后,已是早上6時,高原匆匆洗漱了一下,便急忙趕往局里,他知道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做。
11月24日起,堯都區再次實施臨時性靜態管理。那些天是高原最忙的時候,除了晚上睡覺的幾個小時外,其他時間他都在局防控辦處理問題,全區10萬多名學生,哪里出現一點問題都得及時處理,但為了學生們的身體健康和學習生活,這位年近花甲的教育工作者廢寢忘食,披星戴月,頭發沒型了,衣服皺巴巴的,心甘情愿地為學生們付出著。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3年來,堯都區教科局開展的疫情防疫工作多次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表彰和獎勵,高原也被評為“優秀黨員”和“最有擔當作為的干部”。(秦煥苗)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