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冬日的黃河岸邊,流淌的河水、巍峨的大山,這動與靜的結合,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冬日畫卷。近日,迎著午后的暖陽,記者一行沿著平坦的黃河一號旅游公路“0km”處向西行駛5公里,永和縣乾坤灣鄉藥用酸棗種植示范園區映入眼簾。
走過一段緩坡,大塊的梯田躍入眼簾,每塊梯田里膜布覆蓋的地方,在陽光的反射下像是一條條銀色絲帶,間隔著約一尺高的酸棗苗,地里留著機械耕作后的車輪印記,也映襯著當時耕作的火熱場景。
“酸棗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酸棗仁是一種中藥材,有寧心安神等功效……”說起酸棗的價值,乾坤灣鄉閣底村村民張鳳林打開了話匣子,順勢蹲了下來,輕撫著月余前種下的酸棗苗,“這些都是兩年生的苗,明年就能掛果了,我家這11畝酸棗,保守估計每畝也能收入6000元?!?/p>
乾坤灣鄉藥用酸棗種植示范園區位于永和縣乾坤灣鄉閣底村,近年來,永和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四縣建設”為引領,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針對紅棗、核桃等干果經濟林長期以來效益低下的現狀,把轉型發展藥用酸棗作為轉變林業增長方式、實現綠色增長和興林富民的重要途徑,同步發力林下經濟,持續推進林果園區建設,著力破解沿黃區域干果經濟林產業支撐力不足的問題,為全縣鄉村振興造勢造福。
回想起種酸棗的最初構想,乾坤灣鄉黨委書記郭若橋直言,推動村集體經濟壯大提質離不開產業項目,如何才能找到適合本地的產業項目,為村集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黨員干部必須用好“深實細準效”五字訣,“我們黨員干部,需要真正做到撲下身子,沉到一線、親身察看,準確把握實際情況,才能從實際出發,切實把好產業帶給群眾?!?/p>
走村入戶過程中,郭若橋一行在跟群眾溝通中發現,每逢野生酸棗成熟的季節,村里群眾不論年齡大小,每天早出晚歸,很忙碌。“野生酸棗大多數生長在山坡上,地勢陡峭,采摘過程中會有一定的危險?!被叵肫鸶罕姷慕涣鬟^程,郭若橋依然記得當時心里的陣陣酸楚,“可野生酸棗的收購價格實在是太誘人了,群眾們都覺得辛苦點不算啥,能把錢實實在在拿到手里才是最重要的?!?/p>
今年以來,在乾坤灣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閣底村持續探索村集體經濟壯大新路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充分調研、了解民意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藥用酸棗的思路,集中連片規模發展酸棗產業,讓特色林果成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鄉村振興的“致富果”。
群眾的呼聲成為鄉黨委、政府的努力方向。一眾人開始研究酸棗種植的可行性,乾坤灣鄉副鄉長劉志臻說:“說干就干,有了種酸棗的構想,我們就開始研究市場行情,外出學習考察,積極協調發展資金,前后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種植藥用酸棗從想法變成了現實。”
平整荒地、購買苗木、犁地種植……10月底,乾坤灣鄉藥用酸棗種植示范園區的300余畝酸棗苗完成了入土栽種。平均行距為2×3米,畝均110株。三年后,酸棗將進入豐產期,預計株產4到5斤左右,畝產可達450斤左右,按照每斤平均15元計算,畝均收入能夠達到6500元左右,除去日常管理成本等費用,年均增加村集體收入可達到8萬元以上。
“在荒山荒坡上栽種酸棗樹,不僅可以美化環境、保持水土,還能為群眾創收,一舉多得?!痹诠魳蚩磥恚N下酸棗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向科技要效益,進一步培優做強藥用酸棗種植產業,帶動更多群眾長期穩定增收。
正如采訪過程中,張鳳林所說,每次鄉里帶領大家干事創業,他都會積極踴躍報名,除了自己想闖想拼的勁頭,還有就是打心底里相信鄉里的黨員干部?!澳憧?,這大冬天的,我們的酸棗苗都長得這么好,只要我們好好管護,來年一定是個豐收年,藥用酸棗產業也一定會在我們這里生根發芽!”
記者 劉 靜 任超杰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