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陽春三月,天氣回暖,正是中藥材防風采挖的季節。在侯馬市上馬街道辦事處史店村的藥材種植基地,村民們搶抓晴好天氣,集中收獲種植的防風中藥材。
來到種植戶田海燕的防風種植基地,伴著藥材采收機的隆隆響聲,一根根密密麻麻的防風根破土而出,村民們緊跟其后,將新出土的防風進行去泥、分揀、搬運、裝車,田間地頭一派熱鬧的春忙景象。“要及時將采挖出的防風收攏,防止繼續采挖時造成碾壓。防風中藥材經濟價值高、市場需求大。我這里種的藥材個頭大、品相好,采收前就有收購商提前預訂收購,可比去外地打工強多了。”田海燕高興地說。
曾經,田海燕常年在外打工,隨著家鄉中藥材產業的蓬勃發展,他也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年輕的時候就跑到山東干餐飲,后來看到家鄉中藥材種植前景好,我也想試試,就開始研究市場,跟大種植戶請教,最后決定搞藥材種植。”田海燕說,史店村緊鄰侯馬市制藥龍頭企業山西旺龍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村內還有旺龍藥業的種植園區,近些年許多村民從事黃芪、地黃、金銀花、赤芍等藥材種植,旺龍藥業和村民簽訂合同,負責收購,這也讓田海燕對自己以后的發展更有信心。
“本身就是從黃土地走出去的,對于農活原本就輕車熟路,藥材種植管理上不難,難的是怎樣把握好市場。”田海燕說,“大家都從發展藥材種植中看到了效益,再加上玉米、小麥跟藥材套種、倒茬種,一年下來的收益很是可觀。隨著大家種植規模的增加,就必須選擇好種植的品種和時間才能得到市場青睞。”田海燕根據藥材種植的特點,選擇了地黃、防風等藥材,在相繼流轉了140余畝土地后,他每年僅藥材銷售的純收益達到了20萬元。“防風可分為春秋兩季采挖,秋季采挖以銷售商品為主,春季采挖主要是為了留秧苗。隨著科技的進步,防風采挖基本實現機械采挖,機器采挖可省時、省工,降低勞動成本,提高效率。”田海燕說。
正在干活的村民陳大姐一邊撿拾藥材,一邊笑著說:“最近好多地方都在忙著采收藥材,我管理好自家地的同時,還能打打零工增加額外收入,挺知足的。”小小防風,為助農增收開出了“新藥方”。接下來,田海燕還將加大防風等中藥材種植規模,探索藥材和傳統農作物套種的模式,進一步帶動更多農戶在家門口增收。
“防風采收完,我就要馬上開始新一輪種植了,今年在其他地方新流轉了土地,后半年就開始種藥材,種植規模和產量不斷增加,效益當然也會有質的飛躍。”田海燕信心滿滿地說。在他的身后,工人們忙著收集、捆扎防風,處處都是生機勃勃的產業發展場景……
記者 白潔 潘華玲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