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暮春時節,我市各地涌動著項目建設的熱潮。在襄汾縣陶寺遺址博物館項目建設工地,機器轟鳴,熱鬧繁忙,一臺臺施工車輛有條不紊地開展作業,數十名工人奮戰在各個崗位,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在市區關帝廟文物保護和文旅建設項目工地上,機器隆隆作響,技術人員正按序時進度加緊施工,遵循“修舊如舊、最小干預”原則,高標準、最大限度還原關帝廟的歷史原貌。
去年以來,全市文旅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文旅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推動文旅融合發展走在前作表率”的使命任務,積極謀劃新布局、拓展新業態、建設新高地,一幅色彩斑斕的全域旅游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推進項目建設 景區提檔升級
文旅產業發展是城市的“軟名片”,在“所有的旅行都是出發,到了臨汾咱是回家”城市品牌越來越響亮的今天,如何推動文旅各領域深度融合?如何助推當地文化旅游產業實現進一步發展?如何讓文旅發展突破起勢?
臨汾給出的答案是: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總要求、“各項工作邁入全省第一方陣前列”總目標,凝心聚力,擔當作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耕文化底蘊,厚植資源稟賦,持續擦亮“回家”“尋根、鑄魂、悅生活”等服務品牌、文旅品牌,奏響臨汾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質提速的時代強音。
去年,全市共謀劃實施文旅項目31個,累計完成投資22.3億元。除了文章開頭兩個文旅項目正在有條不紊地施工外,臨汾市黃河板塊旅游發展綜合項目扎實推進,壺口生活中心建設主體完工,九九黃河國家登山健身步道一期建設完成投入使用。這一年,我市繼續實施A級景區倍增計劃,督導有條件的景區提檔升級,促進景區標準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3處——霍州中鎮霍山七里峪景區、霍州署景區、鄉寧戎子酒莊景區,國家3A級景區8處——襄汾唐人居家居文化園景區、鄉寧峰嶺景區、霍州馮南垣景區、隰縣中國梨博園景區、中鎮霍山洪洞興唐寺景區、洪洞明代監獄景區、曲沃建邦·通才鋼鐵冶金公園、安澤小李村太岳行署舊址景區;洪洞大槐樹景區、云丘山景區被評定為省級旅游服務標準化示范景區、省級智慧化景區;黃河壺口瀑布旅游區智慧調度、基礎設施項目被確定為省級智慧化典型項目;鄉寧縣、曲沃縣、吉縣入選山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區;洪洞縣入選省級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云丘山、人祖山成功創建省級文旅康養示范區;洪洞大槐樹等9個單位入選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我市3家5A景區連續多次榮登邁點研究院公布的“2023年5A景區品牌100強榜單”……
聚力文旅惠民 滋養美好生活
文化惠民,核心在“民”。
“送戲下鄉走進洪洞縣干河村,認真演好每場戲!”4月9日,負責帶隊演出的臨汾市蒲劇藝術研究中心負責人崔鵬升在微信朋友圈如是說。
這是市文旅局“免費送戲下鄉一千場”惠民演出的尋常一天。作為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示范項目,“免費送戲下鄉一千場”惠民演出自2017年開始,已連續開展了7年,每年均超額完成演出任務,穩居我省前列,文化惠民項目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好戲,拓寬了戲曲文化演出市場,推動了地方戲曲保護、傳承與發展。
活態傳承的古老劇種、連接綿延千年的審美積淀與欣欣向榮的美好生活,正以更加多元、更為豐富的藝術表達持續散發時代光華。去年9月,圍繞“溯源華夏·最初中國”主題的第二屆蒲劇藝術周暨戲曲文化傳承交流活動在我市舉行。此次活動以“傳承弘揚優秀戲曲文化”為使命,開展了戲曲展演、交流座談、電視展播、戲曲進景區等內容,12朵“大梅花”綻放平陽城,呈現藝術盛宴。大眾盡情享受戲曲之美,感受“梅花綻放平陽城”的文化品牌魅力。同年12月,“任跟心名家藝術工作室”順利揭牌。工作室不僅是招牌,還是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研究、探索發展蒲劇藝術,加大力度培養新人,做好傳幫帶的實驗基地……
文旅融合,讓群眾樂享“詩和遠方”。從今年大年初一以“最初中國 回家過年 臨汾等你來”“紅紅火火過大年·熱熱鬧鬧來接龍”為主題的新春文化接龍活動,到圍繞“老家文化”開展的大槐樹尋根問祖旅游季活動,再到以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活動舉辦的2024年“五洲同聲唱黃河”交響音樂會……我市充分挖掘整合優質文旅資源,為廣大市民游客送上了富有臨汾特色的“文旅盛宴”。
拓寬宣傳渠道 激活文旅市場潛力
宣傳引流不僅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
去年以來,我市文旅走出臨汾,相繼亮相西安、淄博、深圳、廈門等旅游熱點城市,舉辦臨汾文旅專場宣傳推介活動,威風鑼鼓、牛肉丸子面等一次次在網絡上刷屏,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臨汾這座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城市。
其中,以“‘秦’你回家 歡迎逛’臨’”為主題的西安大唐不夜城推介,活動推文整體閱讀量達1500余萬人次,傳播量達2750萬,整體觸達1.9億次;在淄博舉辦的“出發,到臨汾去”臨汾文旅推介,鳳凰網全媒體瀏覽量達680萬+,人民網累計閱讀量1300萬+,傳播量達3580萬;在鵬城深圳灣藝術營地舉辦“回家·我在臨汾等你”文旅宣傳推介活動,鳳凰網媒體瀏覽量達750萬+,人民網累計閱讀量1000萬+;“熱點臨汾”文旅推介會廈門站在鳳凰網全媒體瀏覽量達540萬+,深厚的歷史文化、特色的美食美景、創新的推介方式,受到新華網、人民網、央廣網等媒體平臺的強勢宣推,《南風窗》雜志專訪《臨汾,這次要火了》閱讀量達10萬+,各大媒體助力臨汾文旅燃爆全網。
近年來,我市深耕文化資源、優化營商環境、加快產業升級、狠抓項目建設,全力推動市區城市文化主軸主脈建設,營商環境持續向好,城市顏值氣質價值不斷攀升,發展優勢逐步彰顯。同時,出臺“回家”服務標準、創建一批“回家”品牌示范單位,推出系列惠民措施,讓“回家”服務品牌越擦越亮。
“冬季行動”開展以來,市文旅局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牽頭開展“回家”服務品牌打造專項行動,迅速在全市文旅系統掀起奮戰“冬季行動”、擦亮“回家”品牌的實干熱潮。截至目前,市級層面開展全領域、全覆蓋“回家”標準化服務培訓21次,在全市營造了濃厚的“回家”服務氛圍;評定“回家”服務品牌示范單位29家。
知其所來、識其所在,方能更好地明其將往。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統將繼續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只爭朝夕的奮斗姿態,搶抓機遇、真抓實干、披荊斬棘、勇毅前行,錨定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市和打造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總目標,從“供”“需”兩端發力,以創新發展為主題,堅持“一個引領”、創新“五大行動”、守住“三條底線”,不斷提升發展能級,釋放文旅消費潛力,持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打響“尋根·鑄魂·悅生活”文旅品牌和“回家”服務品牌,推動臨汾文旅實現更高質量發展、更高水平躍升,為實現“三個努力成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臨汾篇章作出新的貢獻。
記者 陳 明 亢亞莉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