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孟夏時節,曲沃縣史村鎮的智能溫室大棚集體經濟產業園區中,工作人員正忙著將彩椒采摘裝箱。這些彩椒不僅口感堪比水果,而且富含維生素C,是史村鎮產業發展的“致富果”。
園區管理人員曹勇告訴記者,如今,“史村彩椒”已成為農產品“新寵”,供不應求,多虧了為園區大棚改造、良種選育和日常管理提供技術支持的山西農業大學曲沃果蔬研究院。
2020年9月24日,山西農業大學曲沃果蔬研究院正式揭牌,標志著曲沃縣首個農林類大學機構正式入駐,這對曲沃縣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果蔬生產技術創新和產業模式研發體系有積極貢獻,為該縣果蔬品牌建設、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奠定堅實基礎,引領果蔬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曲沃縣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縣戰略,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在工作中,該縣通過健全縣鄉村三級責任機制,督辦考核運行機制,人才政策保障機制等三類機制,壓實各級黨委(黨組)抓人才“第一資源”政治責任,堅持“雙周調度、每月匯報、半年檢查、年終考核”運行機制,深入落實省市人才政策,制定“引才興沃”人才政策20條,讓各路人才感受到招攬的誠意。
據了解,2023年以來,曲沃縣通過“定向式、開發式、飛地式、靶向式、訂單式、感召式”六大引才措施,全職引進各領域人才377名,柔性引進博士58名,認定高層次人才3247名。通過高校平臺助力、眾創空間孵化、縣級基地評選、技能課堂實訓“四類育才”舉措,評選縣級博士工作站6家、人才工作基地4家、培訓技能人員3000余人、“田秀才”“土專家”6000余人。
此外,該縣還構建“1+N+X”智創體系,成立1家縣級智創服務中心,構建“四心三園”智創主體,為來沃企業、人才提供高標準人才公寓,實現“拎包入住”。
“目前,我縣搭建了35個縣校合作平臺,先后前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開展黨政正職訪名?;顒?,在鋼鐵產業鏈優化、新材料研發、新工藝應用等方面加強產學研合作,落地合作項目138個。發揮32個駐沃科研院(所、站、中心)作用,集聚一批科技人才,申報發明專利31件,實用新型專利335件,注冊商標817個。”曲沃縣委人才辦副主任、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工委副書記悅飛飛說,為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曲沃縣還選任79名人才工作聯絡員,強化政策咨詢、人才認定、服務事項辦理;開辟“一站式、一卡式、一鍵式”人才綠色通道,構建“領辦+代辦+專辦+一網通辦”服務機制;定期舉辦研修班、夜沙龍、聯誼會、座談會以及曲沃籍在外人才晉都行等活動,解決子女入學、配偶隨遷等人才“關鍵小事”“特殊難事”,以真情實意“軟環境”拴心留人。
為將人才資源盡快轉化為“真金白銀”的收獲,曲沃縣根據自身發展,量身定做,不斷進行產業優化,為各路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廣闊的舞臺。
“我們通過建立縣級需求清單、高校確定研發課題、縣校組建專家團隊‘揭榜掛帥’方式,組建專家團隊16支,落地特色品種復壯、新優品種引進、預制菜產品研發等項目18個,蔬菜大棚土壤氮磷夏填作物控制技術規程成功申報山西省地方標準,菜心、芥蘭等南種北引蔬菜直供粵港澳大灣區,實現縣域‘糧、果、菜、畜、預’全面發展。”曲沃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新民說,此外,通過技術攻堅、一線把脈、反復試驗等方式,該縣同北京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9所高校共建科研成果轉化基地15個,落地特種鋼研發、高效化冶煉、“氫電氣”一體化等項目35個,5G工廠綠色雙碳項目入選工信部《2023年5G工廠名錄》,鋼鐵流程鋼化聯產協同降碳項目榮獲“2023年度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全球首臺套乙二醇聯產LNG設備實現投產,建成了全國最大加氫站,實現“鋼、焦、化、氫、電”產業鏈式發展。
在優化第一、二產業的同時,曲沃縣還在三產融合發展上聚力賦能,聚焦文旅、教育、服務行業,通過顧問指導、座談交流、項目合作等方式,邀請考古專家學者定期開展學術研討、文化交流等活動,研發文創產品100余件(套),構建起以晉文化為核心、晉國博物館為龍頭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成功獲評“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落地北大金秋樂智人工智能科創中心項目,引進聚鑫物云、浙商中拓等互聯網企業,推動科技制造業、服務業深度融合,實現三產發展和人才集聚同頻共振。
記者 楊全 孫哲峰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