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勉勵我省在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突破。親切關懷激蕩奮斗豪情,殷殷囑托指明前進方向。我省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確立了“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以“五位一體”和黨的建設“六個領域”為橫向維度,以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標準、任務舉措、政策制度“三個體系”為縱向標尺,形成全面貫通、深度協同的工作矩陣,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山西篇章。
持續推動產業轉型 加快融通開放步伐
“對山西來說,轉型發展既有緊迫感,更要有長遠的戰略謀劃,不能等到資源枯竭了再來搞轉型。”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發展寄予厚望,“路子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久久為功,不要反復、不要折騰。希望山西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
機聲轟隆、機器林立,寬敞的生產車間內鮮見工人的身影。機器巨臂靈活舞動,鋼花飛濺中快速完成焊點焊接。5月16日,在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焊接車間,三百余臺機器人同時聯動形成“科幻”般的工作畫面令人贊嘆。以先進技術和高端產品引領山西汽車產業彎道超車,大運汽車產業的發展壯大根植于我省持續推動產業轉型的肥沃土壤。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重中之重是產業轉型。近年來,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堅定不移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國有經濟加快從“一煤獨大”向“八柱擎天”轉變。著力打造開發區建設升級版,先后7次集中舉行全省開發區“三個一批”活動,持續掀起項目建設高潮。推動農業“特”“優”發展、服務業提質增效,以數字技術賦能三次產業跨越發展。加快構建“一群兩區三圈”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全面打造“三無”“三可”營商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
絲路迢迢,車輪鏗鏘。堅持以班列催動貿易,以貿易帶動產業,以產業推動轉型,2017年以來,我省累計開行的中歐班列已通達“一帶一路”13個沿線國家28個城市。截至今年一季度,從中鼎物流園已累計發行572列中歐中亞班列。
堅定不移踐行開放發展理念,我省加快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商圈,培育壯大外貿主體,提升開放平臺功能,加強國際友城合作,轉型蹚新路的動力越來越強勁,高質量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寬廣。全省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爭先進位態勢強勁。利用外資穩中提質,對外合作穩步推進。黃浦江畔、南海之濱、黃河沿線,山西人一次次走出去,步履堅定融入世界,充分展示了轉型新成果、投資新環境、發展新優勢、開放新形象。
縱深推進能源革命 打造一流創新生態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但這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等不得,也急不得。”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指出,要夯實國內能源生產基礎,保障煤炭供應安全,統籌抓好煤炭清潔低碳發展、多元化利用、綜合儲運這篇大文章。
今年3月16日,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格盟國際)與榆社縣人民政府在太原舉行抽水蓄能清潔能源一體化項目投資開發協議簽約儀式,利用榆社縣豐厚的資源稟賦,擬規劃建設100萬千瓦大型抽水蓄能開發項目及600萬千瓦風光儲可再生新型能源項目。
新時代能源革命看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牢記能源大省的保供責任,面對“雙碳”目標要求,我省縱深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加快煤炭智能綠色安全開采和清潔高效深度利用,推動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有序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大力推進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地熱能利用和干熄焦發電,積極布局煤炭先進接續產能、先進煤電機組、儲能項目、特高壓及外送通道重點電網工程,全面提升能源穩定供應和保障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是國之大者。近年來,我省科技體制機制重塑性改革扎實推進。2021年,全省大力改革科研項目產生方式,構建了企業出題、政產學研用共同參與的科技重大專項“1246”凝練新機制,強化了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注重青年科技人才,首次設立優秀青年培育項目和杰出青年培育項目,分別立項15項和8項,單項資助強度達25萬元和50萬元。
創新生態建設不斷深入帶來科技攻關成果亮點紛呈,我省10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首次有2項主持完成項目分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現歷史性突破。制定《關于建設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實施方案》,新認定2家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和26家科技成果轉化示范企業,培訓初級技術經紀人136名。全年登記技術合同1424項,技術合同成交額135億元,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首次突破500億元。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是我們黨百年來的執著追求,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代接著一代干。”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深深鼓舞著我省廣大黨員干部。
初夏,武鄉縣下莊村的蔬菜大棚內綠意盎然,一畦畦西葫蘆、小白菜溢綠淌翠,“90后”村民郝澤波忙著采摘西葫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郝亮自豪地說:“設施蔬菜是村里的脫貧產業,小郝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有了產業和能人,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更有底氣,我們的小康日子也會更殷實。”
在脫貧攻堅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中,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現行標準下32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9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脫貧群眾生活實現從溫飽不足到吃穿不愁的巨大變化。2020年我省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與全國同步邁進全面小康。脫貧攻堅的勝利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成就了無數人的幸福。
2021年,我省著力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因地制宜持續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鞏固拓展“三保障”成果,全面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省鄉村振興局局長張玉宏介紹,去年,全省新選派的36名駐縣大隊長、7066支工作隊、22365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全部到崗,問題整改率達99.8%;新識別防返貧監測對象1.6萬人,加上2020年未消除風險的共有1.34萬戶、2.8萬人,全部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近年來,我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惠民力度只強不弱、惠民實事只多不少,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各項民生事業取得長足進步,老百姓底氣更足了、笑臉更多了、生活品質更高了。
本報記者閆杰 張毅 沈佳 李全宏
踐行囑托 不懈奮斗
走在前 作示范 創一流
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9%、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5.8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47%、工業投資同比增長70.72%……今年一季度,山西綜改示范區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堅定地扛起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山西“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歷史使命,樹牢“走在前、作示范、創一流”的發展理念,山西綜改示范區只爭朝夕,篤定前行。
項目是轉型發展的第一支撐。綜改示范區滾動推進“三個一批”活動,2021年以來共開展5期,簽約項目194個,簽約投資額726.64億元;開工項目217個,計劃總投資1012.64億元;投產項目154個,投產達效率98.63%。
專業化招商是綜改示范區打基礎、謀長遠的重大舉措。為打造專業化招商隊伍,提升招商引資質量,綜改示范區形成“1+5+3+6”專業化產業招商架構體系,構建“五個一”招商生態,實施“三個億”招商計劃,今年一季度,招商引資項目簽約金額315億元,在全省工業類開發區排名第一。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綜改示范區今年4月份采取“點對點”方式全程護送企業貨運車輛往返中鼎物流園、高速口,辦理3900張通行證,確保了富士康、太重軌道、可口可樂、蒙牛等企業不停產。
立足“一群兩區三圈”新布局,綜改示范區發揮排頭兵作用,持續強化山西中部城市群發展的南引擎。圍繞省委確定的理順運行機制、開展先行先試、厚植創新生態和實現動能轉換四項任務,強化園區服務等職能,內部運行更加順暢,外部協同更加高效;構建“簽約即審批、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審批新模式;提高已有39個重點科創平臺運營效益,加強懷柔實驗室山西基地、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建設專業化園區,加強產業集聚,培育創新型企業。
奮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最佳宜居宜業新區,山西綜改示范區久久為功蹚新路,接續奮斗向未來!
本報記者楊彧
創新奮進正當時
5月23日,中國寶武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張張鋼板、一卷卷鋼帶在這里經過系列工序加工,最終變成了厚度從0.015毫米到0.5毫米不等,寬幅從3毫米到650毫米的不銹鋼精密帶鋼產品。
“產品和技術是企業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業在科技創新上再接再厲、勇攀高峰,在支撐先進制造業發展方面邁出新的更大步伐。”時隔兩年,言猶在耳,殷殷期望,重如千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中國寶武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技術團隊持續向行業世界難題發起沖鋒,取得系列突破。該公司首席不銹鋼箔材工藝工程師廖席連日來穿梭在生產現場和辦公室,核對工藝參數、調整設備……為6月份即將舉行的新產品首發儀式做準備。
在光亮機組前,廖席告訴記者:“2020年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在這里給予我們親切勉勵。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成為精密帶鋼公司不斷創新奮進的力量源泉。公司將研發重點確定為不銹鋼領域企業已有優勢產品和國內短缺、空白產品,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了7個攻關小組,箔材的薄化便是其中之一。”
兩年來,7個攻關小組在各自的研發方向上都有了新突破。“手撕鋼”目前已經形成了3大類20多個品種系列產品。“看到公司研發出來的新產品變成實物,應用于國家重大項目,走入百姓生活,應用領域越來越寬廣,自豪感油然而生。公司進行資源整合后,形成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創新力量更強,研發速度也不斷加快。我們有信心和決心,經過聯合攻關,為我國不銹鋼領域攻克更多的‘卡脖子’難題,實現更多新材料的國產化,進一步促進產業鏈的安全。”廖席說。
本報記者晉帥妮
搶占行業制高點
火熱的季節激發火熱的干勁。“五一”前夕,在中華全國總工會表彰大會上,太原重工軌道交通設備有限公司車輪一廠鍛熱工部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這是一份榮譽,更是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充分肯定。
5月21日,記者走進軌道公司車輪一廠,現場機器轟鳴,鋸切、加熱、預成型、成型、軋制、壓彎,一片片車輪快速高效產出,處處彰顯著智能化生產線的生產活力。
軌道公司車輪一廠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是太重集團智能高端裝備產業園區建設過程中率先啟動的重點項目,也是企業踐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軌道公司考察時勉勵企業要“在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上創出更大的天地”。
深情囑托,不竭動力。“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激勵我們緊抓時代機遇,在國產化、智能化領域奮發有為,努力搶占裝備制造行業制高點。”軌道公司車輪一廠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組副組長邢宇峰說。
項目改造過程中,鍛熱工部沖鋒在前,從重點工作、關鍵環節上尋求突破,對車輪制造的核心設備七輥車輪臥式軋機和10MN壓機進行國產化升級改造,徹底打破了國外壟斷,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夯實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基礎。
2021年,車輪一廠項目組僅用一年時間,便獨立完成了整個生產線的升級改造,首開自行設計、搬遷、安裝、調試的先河,實現了當年立項、當年實施、當年試運行的創舉,并于今年初成功生產出首片熱軋車輪。目前,該生產線已開始批量生產,爭分奪秒、全力以赴達產達效。
劉瑞強 張耀天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