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我們的野生猴頭菇、野生木耳、旱地面粉、黑花生等土特產品銷量不錯,帶動了村集體增收、村民受益,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的信心和決心。”4月20日,洪洞縣興唐寺鄉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理事長馬建華高興地說。該聯合總社自2021年11月成立以來,通過鄉村聯動、村社聯合、產業聯姻,培育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了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
興唐寺鄉是純農業鄉鎮,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但由于基礎設施落后,經濟發展后勁不足。如何有效盤活現有資產,解決村集體無資金、無項目、辦事難、發展難的困境?興唐寺鄉黨委、鄉政府堅持把發展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深入考察調研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探索,在全縣率先成立了首家鄉鎮級集體經濟組織——興唐寺鄉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
“聯合總社由全鄉10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共同發起成立,下設洪洞縣中鎮興唐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和洪洞縣致合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馬建華介紹,聯合總社經營范圍包括集體資產經營和管理、集體資源開發和利用、農業生產發展與服務、財務管理與收益分配等,將依托興唐寺豐富的文旅資源,通過土地入股、勞務派遣、民宿經營、餐飲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中鎮興唐文化園旅游景區建設,為村民提供600余個就業崗位,輻射帶動3000余名村民增收。
四月的興唐寺鄉春和景明,中鎮興唐文化園旅游景區建設如火如荼,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根祖美食一條街、數字化農產品展銷中心穩步推進。該項目是聯合總社搶抓興唐寺村入選市級鄉村旅游振興示范村契機,精準開展招商引資行動,引進山西霍業旅游投資有限公司開發實施的文旅融合工程。項目總投資2.2億元,目前景區棧道已鋪設完畢,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積極參與景區建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為了讓種在深山、長在青山的土特產賣上好價錢,該聯合總社圍繞打造“洪洞2035”品牌,實施了興唐寺村天然山泉水廠、延秋蔬菜大棚、中藥材種植等項目,與山西中醫藥大學等專業機構聯合研發特色農副產品,并將其通過總社的鄉村數字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在助農增收的同時增加村集體收益。同時,充分整合現有場所資源,成立農村公共洗浴場所,依托洪洞縣致合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定期為高齡、孤寡、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免費的洗浴、洗衣、理發服務,讓村民共享村集體經濟發展“紅利”。
“只有村集體經濟發展了,才能更好地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預計今年全鄉將有3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10萬元以上,6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30萬元,1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有望突破100萬元。”興唐寺鄉黨委書記李晉豪表示,將進一步加快推進文旅產業融合步伐,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打造“幸福老家、康養興唐”勝地,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興唐寺鄉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的誕生、發展、壯大,正是洪洞縣按照省委部署,大力開展村集體經濟壯大提質行動的生動縮影。根據市委發展集體經濟“打造一個平臺、厚植六大優勢、完善七項機制”的“167”工作思路,該縣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通過“投、并、劃、整”,成立縣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鄉鎮級農村集體經濟聯合總社和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全面開展“清化收”專項行動;將集體經濟發展納入縣委抓黨建促鄉村治理能力提升重點任務清單,納入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星級化管理實施細則;嚴格考核機制,將集體增收情況與村黨組織書記年度考核、星級評定、報酬待遇、政治榮譽掛鉤。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該縣新涌現出辛村鎮石南村集體經濟聯合社牽頭成立有限公司發展富硒農業、趙城鎮十五里垣村通過流轉土地種植中藥材、淹底鄉發展紅薯加工產業等典型做法。
記者 田青松 李雄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