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芒種過后麥熟黃,一年一度麥收忙。仲夏時節,平陽大地麥浪滾滾、機聲隆隆,夏收夏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在我市“三夏”生產一線,活躍著一支特殊的隊伍——由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和洪洞縣、堯都區、襄汾縣、曲沃縣、古縣等有小麥夏收任務的縣(市、區)農機部門黨員干部組成的黨員志愿服務隊。
5月31日,侯馬市上馬辦事處斗龍溝村、隘口村小麥正式開鐮,拉開了我市“三夏”生產的序幕。從這天開始,黨員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就奔波在烈日下,把“三夏”生產相關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該服務隊共有13支。夏收期間,經常能在“三夏”生產一線看見他們的身影。
6月10日上午,在曲沃縣曲村鎮義城村的麥田里,各類機械輪番上陣,小麥收割、秸稈打捆、玉米播種、噴藥除草等田間作業有序進行。在這些農用機械的協調中,有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和曲沃縣農業機械發展中心黨員志愿服務隊隊員們的一份功勞,他們不僅幫忙協調機械作業,還趕到作業現場,開展技術指導、機收減損等服務。
“我種了3200余畝地,雖然自己合作社內也有農機和農機手,但有時候忙不過來,需要協調其他合作社的農機手駕駛農機前來作業。”義城村種糧大戶張德剛介紹,“每年夏收都非常擔心天氣的異常變化,所以小麥成熟就得抓緊時間龍口奪食,確保顆粒歸倉,避免造成損失。”
6月12日,在山西省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臨汾賽區洪洞賽場上,同樣活躍著眾多黨員志愿服務隊隊員們的身影。在做好相關服務的同時,當10名農機手駕駛著聯合收割機參賽作業時,隊員們一起為他們加油歡呼。當農機手們獲得比賽榮譽時,他們也一起為農機手鼓掌。
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黨員志愿服務隊與各縣(市、區)農機部門的黨員志愿服務隊開展聯合服務已經成為一種常態。6月13日,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與洪洞縣農業機械發展中心的黨員志愿服務隊隊員們,走進洪洞縣大槐樹鎮左南村的麥田里,為農機手、村民、農機合作社社員等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指導、困難幫扶等服務,助力該縣夏收工作順利推進。
在洪洞縣大槐樹鎮左北村的麥田里,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科技發展科負責人王文生、綜合科工作人員程明與洪洞縣農業機械發展中心的黨員們,走進夏收生產一線,詢問農機手夏收情況,并為農機手們送去了《小麥機收減損技術指導意見》等資料。
在大運高速臨汾北口,洪洞縣農業機械發展中心生產指導站站長徐曉晉與同事坐在大路旁的遮陽棚下,進行外地農機手登記等工作。他們身后有“洪洞縣小麥機收接待站”的紅色條幅,面前的桌子上擺放著消毒液及“免少耕播種技術簡介”“農機深松作業技術及作業補助政策”等資料。
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心負責人介紹,為確保全市301.7萬畝小麥順利收獲,該中心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開展“一隊一崗一車”黨員志愿服務活動。“一隊”即成立13支巡回下鄉“黨員服務隊”,做到信息咨詢服務到田、技術指導服務到田、物資配件供應到田、解決矛盾糾紛到田、安全生產宣傳到田;“一崗”即設立30個“黨員先鋒崗”,在機收服務接待站、高速口等交通要道,調度協調機具下地作業,協助做好疫情防控,為過往機具提供協調維修、臨時休息等便利服務;“一車”即在50名黨員機手的小麥聯合收割機和玉米播種機上張貼“黨員示范車”標識,為軍、烈、孤、困、寡等群體開展優質、優惠、優先、免作業費的“三優一免”作業服務。開展此項服務活動,就是要將跨區作業接待、技術指導、農機維修、困難群眾幫扶等服務送到“三夏”生產一線,確保我市小麥顆粒歸倉。
記者 張春茂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