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五月的上留,果蔬滿園、瓜果飄香、芳香四溢。行走其間,到處一幅勃勃生機、和諧美善的畫面,村民們有的在清理雜草,有的在大棚里辛勤勞作,有的在接待來訪的游客,有的在兒童研學基地嬉戲游玩,還有在觀景臺欣賞美景……
產業興則鄉村興。近年來,上留村牢牢抓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把壯大集體經濟作為建強基層組織、夯實治理根基的“主抓手”,立足資源稟賦,發展多種業態,形成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產業提質的良好效果,成功入選2022年山西美麗休閑鄉村。
集中清理“開路”,盤活閑置資源
上留村之變,得益于選對了“帶頭人”、走出了“新路子”,曾經的上留村產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落后、矛盾糾紛復雜,2017年在外經商的劉志峰回鄉后,毅然挑起了黨支部書記的重擔。上任之初,他就從清理集體資產入手,著力整治集體土地低價承包、違規使用的亂象,讓“死資源”變成“活資產”。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村里的162畝集體土地全部都是酥梨果園,由于長期無人管理,被部分村民私下占用多年,回收土地困難重重。經過一戶戶家訪、一次次座談、一遍遍勸說,兩名老黨員帶頭交園,剩余村民和村委商定具體條款后也簽字交回,歷時一個多月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集體土地收回來了,如何提高效益帶動增收,成為擺在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難題。經多次研究商討,用42畝果園置換村中土地,修建集中連片移民區,其余120畝老舊果園全部高接換優成玉露香梨。“我們整合盤活集體土地,聯合農戶發展玉露香梨主導產業,不僅每年給村集體帶來10萬元收益,還能帶動14戶村民戶均增收2萬元。”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志峰對玉露香梨示范園發展充滿了希望。
多業并舉“增收”,拓寬發展路徑
在鞏固梨果主導產業的基礎上,上留村在大棚櫻桃、大棚葡萄、果蔬采摘上持續發力,形成“農、文、旅、康”一體化發展格局。
上留村是易地扶貧集中搬遷村,村內剩余勞動力豐富,為優化產業布局、帶動務工就業,村集體帶頭發展櫻桃大棚種植產業。投入資金100萬元,建設8座高標準暖棚,種植櫻桃苗木320株,每年為村集體帶來10余萬元的經濟收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吸收本村勞動力組建產業工人隊伍,實行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既壯大了集體實力,又吸納了剩余勞力。
在櫻桃試種成功的基礎上,村集體在四季果蔬和葡萄產業上做起文章。投入資金140萬元,建設3座占地8畝的高標準暖棚,按照生產周期種植時令果蔬,確保一年四季采摘不間斷,可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14萬元,同時帶動25戶務工農戶年均增收5000元左右。投入資金27萬元,建設了5座葡萄大棚、10畝大田葡萄,栽植6500株早夏黑葡萄。村集體在葡萄種銷上經驗有限,而云興菌類藥材產銷專業合作社多年來經營農產品產銷,為搭乘合作社技術、市場、銷售的“順風車”,村集體以農業設施、葡萄苗木入股,合作社負責日常運營和產品銷售,分別占股40%和60%,年底按入股比例進行分紅,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6萬元。“為提升集體經濟市場化水平,我們全力促成村集體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破解了村級集體經濟管理不優、銷售不暢的難題,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不竭動力。”這是龍泉鎮黨委書記畢小龍的真切感受。
農旅融合“提效”,全面激發活力
近年來,休閑采摘備受城市居民青睞,村集體瞄準這一市場機遇,利用區位交通優勢,投資60余萬元,積極打造集采摘、民宿、農家樂、觀景臺、兒童研學等設施為一體的“三區兩站一循環”農文旅產業示范基地,以此村集體每年可增收5萬元。
美麗鄉村要有顏值、有內涵,更要有底氣。梨果、光伏、四季采摘、康養旅游4大產業給上留村鄉村振興帶來了充足底氣。2022年底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達30余萬元,同時實現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干群關系日益融洽、村民生活蒸蒸日上,強村壯企富民的多重效應在這里得到了最好詮釋。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上留村僅僅是隰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代表。近年來,隰縣堅持“一主三鏈五聯”的發展思路,形成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管理、智慧化引領、普惠性受益的良好效應。截至目前,全縣67個行政村集體收入全部突破10萬元,其中達到50萬元以上的16個。相信隨著村集體經濟的蓬勃發展,隰縣的鄉村振興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劉 磊 高鵬飛)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