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6月6日至9日,省委書記藍佛安深入我市調研,第一站就來到隰縣,重點考察了隰縣梨果產業發展情況和文物保護修繕工作情況。
日前,記者一行沿著藍佛安書記的足跡一路回訪,深深感受到隰縣廣大干部群眾的歡欣鼓舞。
梨果樹下梨農樂
芒種時節,在北緯36.6°黃土高原優質梨果生產的核心區域——隰縣,漫山玉露香梨幼果進入了快速成長的黃金期,果農們在梨園深處有序穿梭,為一顆顆幼梨穿上“新衣”。
藍佛安首先來到龍泉鎮上留村玉露香梨示范園,聽取梨果產業發展情況匯報,與正在進行田間管護的梨農親切交談,咨詢栽培技術、產量售價、帶富增收等情況。
隨后,藍佛安向上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志鋒詢問:“村里怎么吃水?”在聽到劉志鋒“深井引上來的”回答后,藍佛安語重心長地說:“咱這個地方跟平川地區比還是比較艱苦的,但就是在這種條件下能把梨果產業發展成全縣的優勢產業,很不容易。”
記者日前來到該示范園采訪時,正在園中套袋的梨農劉春平激動不已:“黨和政府對我們梨農幫扶很大,今年春天,縣里出資給梨園鋪設了水肥一體化設施。之前靠三輪車拉水灌溉和人工施肥需要幾天完成的活,現在五六分鐘就能搞定,方便著哩?!?/p>
58歲的劉春平種了一輩子梨,他有9畝2分地被劃進了上留村玉露香梨示范園,此外在別處還有18畝玉露香梨、10畝酥梨,再加上蘋果、核桃,去年收入有25萬元,真正過上了小康生活。
以劉春平為代表的梨農們的“致富經”生動詮釋了黨和政府與農民“雙向奔赴”的積極意義。黨委、政府下大力氣扶持,群眾下功夫管護。目前,隰縣玉露香梨種植面積、產量均位居全國第一,不僅解決了百姓吃飽飯的問題,還解決了百姓錢袋子的問題。
“非常榮幸,藍書記能來到上留村,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們以后工作的促進。”劉志鋒信心滿懷地說,“我們要以藍書記調研為契機,謀劃好上留村下一步發展方向,以易地移民為中心、以四季采摘為抓手,做好農文旅發展大文章,把上留村打造成隰縣乃至全省、全國的一張靚麗名片。”
立足優勢強標準
從田間到餐桌,玉露香梨能不能賣個好價錢是隰縣全縣上下最為關心的問題,所以產業鏈標準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離開上留村,藍佛安來到隰縣北緯36°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察看了梨果智能分選線,詳細了解電子商務帶動市場銷售情況。
在玉露香梨分揀區域,該公司負責人張利州向藍佛安介紹分揀流程:“這條分揀線有三臺機器,外觀檢測儀首先要檢測梨的表面是否有果斑、果銹,第二臺機器對每一顆梨精準稱重,第三臺機器通過X光譜穿過果身,分析梨的內部品質包括糖分多少、有無黑心等。”
藍佛安邊走邊看,張利州進一步介紹:“這組智能化分揀設備是我們與設備制造企業聯合開發的,通過標準化分揀可以確保同一品質的梨大小統一、糖分統一?!?/p>
“產業就該這么做,嚴抓品質,要持續把玉露香梨全產業鏈標準化體系建起來?!彼{書記對該公司的運營模式予以肯定,還品嘗了展示臺的玉露香梨,“確實水分挺足,不錯?!?/p>
“我還向藍書記介紹了玉露香梨的延伸產品,包括玉露香梨口味的粽子、大黃米湯圓等,藍書記對我們的延伸產業鏈非常認可?!被貞浧甬斕斓膱鼍埃瑥埨萑詺v歷在目。
北緯36°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建有萬噸極速預冷保鮮倉、三通道隰縣玉露香梨智能化分選線、雙通道蘋果分選線以及數字化交易中心,是集農產品種植、分選、加工、冷藏、物流和銷售全鏈條的大型農產品倉儲貿易基地。采訪時,不時有車輛在廠房間作業,張利州信心滿滿地說:“近幾年我們的玉露香梨銷售量持續翻番,從今年的掛果情況來看又是一個豐收年,目前我們正在整理物料,為梨果豐收做好充足的準備。”
近年來,該公司立足政策優勢、區位優勢和梨果產業優勢,率先推廣實施隰縣玉露香梨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不斷“補鏈”“延鏈”“強鏈”,實現“優產”“優加”“優銷”三優一體化格局,現已打造成為規模化、標準化、科技化、品牌化的重點龍頭企業。
與此同時,該公司通過大數據科學分析市場流向,精準定位消費群體,線上線下多渠道推廣,打造產業可視化、銷售精準化、管理智能化營銷體系,產品暢銷國內各大市場,成功出口英國、加拿大、東南亞等國際市場。
科學種植,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校研究合作;高效管理,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農產品質量品質;做大做優農產品品牌,在品質提升、品牌建設、營銷推介上下更大功夫,發揮品牌效應,讓玉露香梨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發揮農業龍頭企業作用,延長產業鏈,推動產品深加工,增加農產品附加值……隰縣之行,藍佛安對玉露香梨產業發展寄予厚望。
念茲在茲,必有回響。近年來,隰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山西農業出路在于“特優”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視農業品牌化和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把玉露香梨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緊扣打造特色鮮明、要素聚集、裝備先進、綠色發展、品牌突出、高度融合現代果業綜合體發展目標,加快構建梨果現代化產業鏈供應鏈,創新“種子基金”“銀政園區貸”等政策措施,實施玉露香梨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戰略,品牌價值達到87.43億元。
截至目前,全縣有果樹面積38萬畝,80%的土地種植梨果,80%的農民從業梨果,80%的農業收入源于梨果,80%的貧困戶依托梨果產業脫貧,玉露香梨產業的標準化、品牌化、電商化和全產業鏈化,為廣大群眾致富奔小康增添了新動能、新愿景。
保護文物重修繕
殿堂樓閣、神樓佛龕、奇花異木、珍禽走獸、菩薩神靈、飛天樂伎,在千佛庵(又名小西天)大雄寶殿內,精美絕倫的懸塑令人目不暇接……
文物保護修繕也是藍佛安來到隰縣關注的問題,他調研的千佛庵(又名小西天)是明代寺院,因其懸塑彩畫對研究明清懸塑級彩繪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愷榮是負責當天講解任務的導游?!八{書記經過小西天的趨善路、趨善橋到達寺院中,參觀了寺院的無量殿和大雄寶殿。其中在大雄寶殿中,他連連稱贊懸塑彩畫的精美絕倫?!备邜饦s細細回味當時的場景。
聽完講解后,藍佛安詢問了大雄寶殿修繕情況,他說:“這么好的東西能保存下來,而且保護得這么完善實屬難得。今后一定要保護好、利用好,發揮懸塑的價值所在。”
“藍書記要求我們做好文物保護和修繕工作,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贊揚和鼓勵,我們倍感振奮和欣慰?!闭f起當天的情景,高愷榮激動萬分。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文物安全更是景區生命線。隰縣千佛庵景區服務中心主任劉小剛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景區始終把文物安全保護放在第一位,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工作方針,在優化文物環境、加強法制建設、加大保護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斷完善文物保護措施。同時,積極開展文物保護、管理、普查、征集和宣傳等工作,強化文物保護工作落實,確保文物完整和安全?!?/p>
近年來,隰縣千佛庵按照古建筑修繕“修舊如舊”和“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先后對大雄寶殿泥塑和千佛庵周邊部分山體進行修復和加固,確保了文物的完整和本體安全。特別是2021年9月22日以來,該縣出現大范圍連續強降雨天氣,導致景區文物本體及附屬設施不同程度損毀。他們積極同省、市文物部門對接聯系,邀請專家實地勘察,并組織有關單位完成千佛庵廟群下方山體滑坡搶險加固項目和千佛庵部分建筑及院面搶險加固項目立項計劃書及保護維修方案。
千佛庵內全國獨一無二的懸塑讓游客贊不絕口。劉小剛表示:“我們將進一步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小西天文物資源,落細落實文物保護責任,強化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安全保護體系,凝聚工作合力,加強協調聯動,切實做好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p>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隰縣狠抓文旅康養產業,加快生態康養地“五區一帶”建設,抓好小西天景區等文物旅游資源的保護開發工作,做精文創產品,搞活文旅產業。
如今,隰縣把學習宣傳貫徹藍佛安書記調研臨汾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以“走在前作表率”的實干擔當,聚焦“梨果示范縣、生態康養地、區域中心城”三大目標,奮力實施“3545”戰略,為建設美麗隰縣昂首闊步、奮勇前行。
記者 李衛紅 閆璟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