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av,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婷婷香蕉 ,欧美日韩免费高清一区色橹橹,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动医院

霍州馮南垣村山鄉之變一年記

2023-02-20 08:53:52 來源:臨汾新聞網  

  臨汾新聞網訊 時光荏苒,一載倏忽而過。馮南垣,把奇跡書寫在了黃土高原的梁峁溝壑間。

  一年前的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霍州市師莊鄉馮南垣村考察調研時強調,要統籌災后恢復重建和鄉村振興,加強流域綜合治理,補齊防災基礎設施短板,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帶領人民群眾用勤勞雙手重建美好家園,用不懈奮斗創造幸福生活。一年來,當地干部群眾牢記領袖囑托、勇擔歷史使命,迅速完成災后恢復重建,著力改善村容村貌,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使昔日的小村莊煥發出勃勃生機。

  沃野阡陌,山鄉之變。這是一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奮斗史,也是一部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的逐夢史。

  山村舊貌換新顏

  初聞“馮南垣”,是2021年夏秋之交。

  彼時,一場持續強降雨導致我省、我市多地受災,而霍州市北部塬上的這個小山村便是受災較為嚴重的村莊之一。

  一幕幕屋舍傾圮的場景讓人揪心。隨處可見的斷壁頹垣與雜草湮沒的廢棄院落,使秋汛肆虐后的馮南垣村難掩破敗蕭條。

  災后恢復重建,一場與時間的賽跑。短短兩個多月,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一間間水毀房屋就完成了拆除重建或修繕加固,受災村民搬進了安全暖和的新居。

  2022年春節前夕,在山西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馮南垣村,看望慰問受災群眾,作出重要指示。

  殷殷囑托,言猶在耳;厚望如山,催人奮進。由此開始,這個偏僻山村的整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此后的一年間,記者數度來到村里。彩旗獵獵、機聲隆隆,工程車輛往來穿梭,施工人員揮汗如雨……馮南垣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著變化,而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是最為深刻的印象。

  家鄉的美好前景,讓原本常年在外務工的村民師新平留了下來。正值壯年的他,憑借敏銳的頭腦和木工手藝成了村里基建工程的“香餑餑”。

  在師新平隨身攜帶的小本上,記錄著一項項工程從“紙上”落到“地上”,一個個規劃從藍圖變為現實的過程。

  一年來,馮南垣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搶抓災后重建進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先后新建3公里循環道路,改造4.2公里沿線排洪渠,鋪設11公里污水管網,新打1眼機井,栽植30萬株綠化苗木。在此基礎上,所有農戶屋頂安裝了“光伏+空氣能”清潔取暖設備,村里架設了路燈,實現了5G信號全覆蓋。

  不僅如此,馮南垣村還集中開展了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清理“六亂”,將廢棄窯洞收歸村集體進行整體改造,拆除了廢棄建筑和殘垣斷壁。隨著固體垃圾處理站及污水管網建設完成,村內旱廁全部完成改造,村民生活污水納入污水管網系統集中處理。

  一樁樁、一件件,讓師新平不無感慨地說:“今非昔比,我們村變化太大了!”

  的確,變化是馮南垣村過去一年的主題。

  未曾改變的,始終是馮南垣村花果街盡頭那12個白底紅字——“共建美麗鄉村,共享美好生活”。

  產業興旺“錢”景好

  花果街3號院,師紅兵的家。裝配房內的墻上,一幅幅照片記錄著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馮南垣村的歷史瞬間。

  每每端詳這些照片,師紅兵的腦海里總會浮現出習近平總書記與他和家人拉家常,尤其是親手制作如意棗花饃、在登高饃上點紅棗的溫馨畫面。

  今年1月初,適逢搬入新居一周年,他的老伴朱海丹和兩個兒媳婦又蒸起了年饃。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往我們的饃上點了一個棗。過年了,我們再蒸一鍋,希望來年有個好兆頭!”師紅兵笑著說。

  一年來,師紅兵一家與霍州年饃的故事遠不止于此。2022年7月,他和朱海丹的作品“霍州年饃”參加了2022大國農匠面花制作大賽,獲得了最具影響力獎。平日里,他在擔任義務講解員的同時,還開了一間售賣年饃等霍州特產的小店,有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年饃的帶富功能不容小覷。2022年12月25日,距花果街3號院百米之遙的馮南垣年饃加工廠開始了生產。

  作為霍州市委、市政府緊抓歷史機遇,加快推進霍州年饃產業化、規模化的重要布局,馮南垣年饃加工廠通過盤活閑置房屋,與年饃企業合作,力求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我們的廠房占地200余平方米,由原有的4孔閑置窯洞改建而成。我們與附近的坡底村聯建聯營,可以吸納馮南垣及周邊村莊的20余名婦女就業,一個銷售旺季可以生產一萬箱左右的年饃,人均增收3000多元,集體經濟可以增收10萬元左右。”年饃廠負責人曹德平介紹。

  鮮有人知,馮南垣村曾經是一個村民“靠天吃飯”,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的純農業村。如今,年饃產業的方興未艾,成為當地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

  時至今日,記者依然記得去年小滿節氣來到馮南垣村時所見的一幕——

  那時,村里在秋汛后搶種的600畝富硒小麥透著青綠,已是豐收在望;

  塬下,旋耕機、播種機來回穿梭,正在種植油葵、紅高粱等農作物;

  村北,用于發展冷棚西紅杮的13畝荒地已平整完,一座座鋼架棚拔地而起,場面蔚為壯觀;

  村東,用作食用菌基地的8孔廢棄土窯修繕也已近尾聲……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待到后來,富硒小麥顆粒歸倉,200畝紅高粱、100畝油葵喜獲豐收,西紅杮栽苗、采摘,食用菌上架、熱銷……一年間的所見所聞,使記者深切地感知到,田疇沃野間孕育的是盎然生機,涌動的是無限希望。

  產業興旺,為馮南垣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師軍平介紹,一年來,村里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和利益聯結分配機制,作為壯大集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增強“造血”功能,不斷激活集體經濟內生動力,千方百計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3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82萬元,與2021年相比增加1200余元,增幅7.6%。

  在希望的田野上,勤勞的馮南垣人用雙手繪就了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山鄉熱土新希望

  山鄉之變一年間,一座座因形就勢、錯落有致的主題院落修繕完畢,青磚灰瓦間透著時光的打磨,在皚皚白雪與大紅燈籠的映襯下愈顯古樸喜慶。

  2023年春節,隨著“馮南垣上過大年”文化活動的舉行,這個往昔鮮有人知的小村莊吸引了大量游客紛至沓來。人們在“連心廣場”上欣賞精彩的文藝演出,在“初心小院”“知青大院”里追尋舊時歲月,在網紅墻前打卡留影,在小吃攤上大快朵頤,在燈影婆娑中流連山村夜景……

  春節期間,馮南垣村吸引游客突破5萬人次,被央視、山西衛視等媒體報道。

  人流熙攘、車水馬龍的情景,讓村民陳小冬樂見。

  往年,他都會去別處趕廟會,今年則和愛人董艷艷在村里擺了一個小攤,以售賣花式棉花糖、爆米花、糖酥果等零食為主,尤其是制作的彩兔棉花糖格外受小朋友的歡迎。

  “在家門口就能賺錢,省去了我們東奔西走去謀生……希望我們村發展得越來越好,人氣越來越旺,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陳小冬的言語里滿是憧憬。

  夢想照進現實。2022年,為加快文旅融合發展,馮南垣村建設了新村一條街、文化一條街、美食一條街,同時啟動老街風貌恢復改造、精品民宿、知青食堂、美食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設。

  這一年,霍州市委、市政府從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區域發展的考慮出發,堅持尊重鄉土風貌,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微更新、輕改造、精提升,留住鄉土味、鄉親味、鄉愁味,編制了《馮南垣片區建設總體規劃》。當地立足“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定位,構建起“一核一帶三片區”空間架構。“一核”即以災后建設馮南垣村為核心;“一帶”即以古驛道串珠成鏈,進一步修繕盤活烽火臺、玉皇廟、周厲王墓、白壁關古戰場等歷史文化遺存,開辟古驛道歷史文化游專線,打造古驛道文旅融合帶;“三片區”即馮南垣村與師莊村融合發展片區、周村周文化和現代文化融合示范片區、老張灣村傳統古村落片區。

  馮南垣,是一方留有領袖光輝足跡和精神財富的熱土。

  這一年,臨汾市委黨校(臨汾行政學院)馮南垣現場教學點揭牌成立,作為具有特色資源、特色課程、特色教學方式的重要黨性教育平臺,正在成為全市黨員“黨性修養和革命傳統”紅色教育主要陣地。臨汾市人大常委會全過程人民民主工作聯系點、臨汾市政協有事來商量聯系點分別掛牌并積極開展工作。山西大學、西安建大等8家高校在馮南垣設立實踐基地,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省校合作為鄉村振興賦能。

  截至目前,馮南垣片區已累計接待160余家企事業單位、20萬余人次前往參觀游學。

  …………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霍州市干部群眾發展馮南垣片區的信心和決心愈加堅定。

  今年立春過后,又一場雪悠然而至,飄飄灑灑地染白了山鄉的溝溝坎坎。

  瑞雪兆豐年,春意在萌動。隨著春節的漸行漸遠,馮南垣人抖擻精神,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開始了新一年的奮斗。

  記者 孫宗林

     

責任編輯:暢任杰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嵩明县| 威信县| 漯河市| 平乡县| 资阳市| 富源县| 雅江县| 平顶山市| 商洛市| 昭平县| 隆化县| 宝应县| 苗栗县| 绥棱县| 海口市| 清苑县| 宕昌县| 资中县| 潍坊市| 枣庄市| 涪陵区| 裕民县| 万年县| 水城县| 镇宁| 宁远县| 沾化县| 耿马| 广东省| 建阳市| 绥化市| 汕尾市| 泰来县| 门源| 思南县| 瑞金市| 泾川县| 龙井市| 仪陇县| 如东县| 遂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