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秋冬時節,寒意逐漸襲來,心血管疾病也進入高發時期。如果出現胸痛癥狀,該如何判斷是否為冠心病引起的?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等危急情況時,該如何自救和應對?10月13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心內科專家史志明。
“在臨床上,胸痛是一個較為常見的病癥。狹義上的胸痛主要指心前區疼痛;廣義上的胸痛除此以外,還包括胸憋、心悸、氣短等不適癥狀。”史志明介紹,“引起胸痛的疾病有很多,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等,如何正確識別、精準診斷是關鍵。”
那么,該如何辨別自己的胸痛癥狀是否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有關?史志明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了一套“三部曲”,“第一部曲”是識別危險因素,不可逆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家族史等,可逆的危險因素有吸煙、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危險因素越多,由冠心病導致胸痛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中需要重視的是,隨著年齡增長,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會增加;女性絕經期之前,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較低,絕經之后與男性發病率相當;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是獨立危險因素,親緣關系越近、患病時間越早,親屬患冠心病的危險性也越高。
“第二部曲”是識別發病誘因,常見的有勞累、暴飲暴食、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秋冬季節的寒冷刺激、激烈的情緒波動等。“第三部曲”是識別典型癥狀,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冠心病導致胸痛的部位主要在心前區,常放射到左肩背部、下頜部、胸骨后、劍突下等;以針刺樣、壓迫樣、貓抓樣的疼痛為主,也可有燒灼感,但不尖銳;持續時間一般不會太長,大多在5至10分鐘;發作時,經過休息或含服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藥物,能夠立即得到緩解。
“冠心病的治療原則也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控制危險因素,可通過健康飲食、注意體重、定期運動、戒煙限酒、減輕壓力等方式,來糾正和改變可逆的危險因素。第二步是藥物治療,也是改善疾病、 重返健康的基石,貫穿了治療全過程。調節血脂、穩定斑塊的常見藥物有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單硝酸異山梨酯等,但是未經專業診斷,不可自行購買藥物。”史志明說,“第三步是血管灌注治療,就是人們熟知的‘支架’和‘搭橋’手術。如果血管狹窄達到一定程度,應積極采取手術治療,及時打通‘生命通道’。”
目前正值秋季,氣溫驟變現象明顯,血管收縮度和血液流速會隨之出現較大的變化,極易引發各類心血管疾病。史志明說:“一旦出現持續性胸痛、胸悶等‘危險信號’,可根據‘鑒別三部曲’來識別是否為冠心病導致的胸痛。確定為急性心肌梗死時,要立即靜臥休息,緊急呼救‘120’和家人,以免耽誤最佳救治時間。”
時間就是生命。史志明特別強調:“胸痛無小事,千萬別大意。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急、進展快,近年來更呈現出年輕化趨勢,切不可忍一忍、等一等。救治此類疾病,只有一個原則,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記者 李 靜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