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殷云勤正在為患者診治
臨汾新聞網訊 病有良醫,是民生所盼、時代所需。
今年5月以來,洪洞縣委、縣政府精準對接群眾健康需求,持續強舉措、優服務、解難題,創新開展“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各項工作,積極引進洪洞籍在外醫學專家學者及其他醫學尖端人才,為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目前,洪洞縣已成立11個“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開展手術200余例,就診人數超過3500人次,不僅提升了全縣整體醫療服務能力與水平,還滿足了當地群眾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與期盼,扎扎實實走出了一條具有洪洞特色的縣域醫療中心建設之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在這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借力高端資源 滿足多元需求
11月12日(星期天)8時許,“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準時開診。在洪洞縣中醫醫院名醫堂內,山西中西醫結合醫院經典扶陽科主任醫師王日權逐一為患者切脈查體、找尋病因、明確診斷,結合既往病史、用藥史等相關情況,制定出個性化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
王日權是山西省第三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著名中醫趙杰的弟子,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心病、腦病、脾胃病、中醫急癥及內科雜病,慕名找他看診的患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跟隨他多年的患者。來自明姜鎮沙窯村的患者王女士因長期大便不成形,輾轉就診于多家醫院,一直沒有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當她從病友口中得知中醫專家王日權定期在洪洞出診后,便次次掐準時間預約掛號。
“王日權主任是第三次來洪洞,我也是第三次來找他看病了。這段時間,通過他的精心治療和調理,我肚子疼、大便稀軟等癥狀有了明顯改善。”王女士欣喜地說,“大專家來到家門口,對于我們老百姓來說是一件大好事,既省了路費,也省了時間。”
健康所系,民生之本。一直以來,洪洞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衛生健康事業的長遠發展,因地制宜推行“健康中國·洪洞行動”,緊緊圍繞群眾看病就醫過程中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在洪洞縣醫療集團建立“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通過“納賢才、報桑梓”主旨活動,邀請洪洞籍在外醫學專家學者及其他醫學尖端人才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閑暇時間“回鄉”進行坐診交流、教學查房、手術示教、“傳幫帶”本地醫務工作者等。
自5月27日,洪洞縣與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影像學專家達成長期合作,揭開“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落地實施的帷幕以來,來自神經內科、呼吸科、放射、腎內、精神、風濕免疫、骨科、胃腸、內鏡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陸續“入駐”工作室,將優質的醫療資源從大城市、大醫院延伸到洪洞群眾家門口。
“看病方便了,心里踏實了。”許多患者從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健康實惠。27歲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劉女士就是一名受益者,她因長期使用精神疾病藥物導致反應遲鈍、心律不齊、內分泌失調、腹性肥胖等,但受多方因素所限,無法外出求醫、再尋良方。在她痛苦不堪又束手無策之際,“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給她帶來了解除病痛的希望。
山西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劉霖每周六在洪洞縣人民醫院常態化出診,他組織相關科室對劉女士的病情進行了充分討論,根據劉女士整體情況提出中藥治療方案,并現場教授醫護人員中醫按摩手法及技巧,結合針灸、健身操等中醫適應手法為其進行治療,效果顯著且沒有副作用、依賴性,既促進了該縣精神科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又解決了困擾患者多時的看病就醫難題。
“以往,群眾生病了,不是去臨汾、太原,就是往其他大城市大醫院跑,寧愿奔波也不愿在縣級醫院及以下的醫療機構看病。”洪洞縣醫療集團辦公室副主任賈斌寅說,“我們設立‘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后,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定期發布專家坐診信息,讓群眾在家門口掛上‘專家號’,‘近’享優質醫療服務,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煩以及外出看病就醫產生的額外費用。”
催生創新動能 夯實發展之基
推動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僅靠“輸血”是不夠的,還要靠“造血”把底子增厚,讓“苗子”壯起來、技術強起來,才能更好地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殷云勤是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臨床及教學工作,對消化內科各種疾病的診治均有豐富的經驗。在洪洞縣中醫醫院脾胃科,他腳步匆匆地穿梭在門診、檢查室、胃腸鏡室與病房之間,通過坐診帶教、教學查房、手術示教、指導疑難病例討論等多種形式,把學科前沿知識、新技術操作技巧傳授給“徒弟們”。
洪洞縣中醫醫院脾胃科主任郭亮亮本就是殷云勤的學生,在“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的推動下,不僅加密了殷云勤往來洪洞坐診交流的頻率,也使他們師徒之間建立起了更緊密的聯系。在郭亮亮看來,老師的到來,給他們提供了非常寶貴、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使他們的專業水平得到明顯提升,診治思路得到大大拓寬,強化了肝膽疾病、胃腸疾病的規范化診治,掌握了胃腸道早癌篩查、內鏡下支架置入術、內鏡下消化道早癌黏膜剝離術等三、四級內鏡操作性手術,全面推進了學科建設與發展。
像這樣的師徒還有很多。“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成立后,不同領域的專家與相關科室進行結對幫扶,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李靜和洪洞縣人民醫院腎內科醫生王保平就結下了師徒情誼。
李靜從事臨床工作近二十年,在疑難病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近年來主要從事血液透析領域的研究。“下沉”洪洞縣人民醫院后,她為腎內科傳經送寶,把所積累的臨床經驗、診斷技能傳授給醫護人員,并指導王保平破解了一道道診療難題。
患者張先生雙下肢浮腫一年有余,入院檢查后被診斷為腎病綜合征伴膜性腎病。在治療過程中,雖多次調整用藥方案,但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卻沒有明顯減少。患者為此十分焦慮,迫切地想去省級醫院進一步治療。大量蛋白尿是腎病綜合征的常見病癥和致命誘因之一,李靜為患者進一步優化診療方案,對副作用的預防提前下手,并指導王保平開展相應的治療和處理,使患者病癥有效緩解。“師徒”默契協作,不僅把治療難度頗大的患者留了下來,實現患者利益最大化,還進一步強化了科室的診療水平和綜合實力,受到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星期天醫生”工作室把專家引進來的同時,也把前沿理念、先進技術“留下來”。專家們將自身優勢與當地醫療機構的實際需求相結合,找準發力點和著力點,啟智業務發展,賦能學科建設,實現了對口支援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幫助洪洞縣醫療集團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研教學方面取得進步,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把優質醫療資源真正留在了百姓身邊。
補齊民生短板 托起健康夢想
在洪洞縣人民醫院新成立的內鏡中心,一臺內鏡下腸息肉黏膜切除術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患者是一位84歲的高齡老人,無故出現排便不暢癥狀,經檢查為直、結腸多發息肉,升結腸管狀腺瘤Ⅰ級,通過微創手段把這些風險極高的息肉剝離干凈,讓老人擺脫了病痛,消除了心頭的陰霾。
緊接著,內鏡團隊又為一位70歲的食管癌患者實施了鼻空腸營養管置入術。患者在放療4個月后出現食管中段狹窄,引起進食困難、無法攝入營養等問題,經過“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會診,為患者制定了最適宜的治療方案,積極建立營養支持途徑,成功解決了患者“吃飯難”的大問題,并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逐步推進下一步治療方案。
這些患者原本留在縣域治療的概率很小,專家的引進、技術的下沉,使高齡患者及病情復雜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很好的診療,大大減輕了患者及家屬的負擔。洪洞縣人民醫院內鏡中心副主任關鴻恩說:“‘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成立以來,省腫瘤醫院內鏡中心的郭斌主任、王峰主任輪流來坐診,面對面指導、手把手幫扶,幫助我們開展了食道支架置入術、內鏡下黏膜剝離術等高新技術,讓我們在內鏡操作、診斷及治療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同時,有力推動了我院內鏡中心的成立,進一步細化學科建設、完善服務體系,推進相關診療技術規范化、標準化和專業化。”
“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是洪洞縣委、縣政府推動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吸納優秀醫學人才助力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不斷深化“健康中國·洪洞行動”的具體體現。截至目前,該縣已為15位特聘專家頒發了“健康中國·洪洞行動”聘任證書,分別為北大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高占成,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姚振威教授、孫華平教授,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洪洞籍教授趙立平,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岐黃學者魏瑋,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醫師李靜,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風濕病科主任醫師王彩虹、副主任醫師鄭莎莎,陜西省西安市紅會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范德剛,山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任少華主任,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消化科殷云勤主任,山西省精神衛生中心中醫科劉霖主任,山西省腫瘤醫院內鏡中心腔鏡常規室郭斌主任,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肛腸二科副主任醫師董巖平,臨汾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王征。
通過全方位、多舉措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現已成立11個“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借助專家技術團隊、學科團隊和管理團隊的下沉,因地制宜發展適宜技術,切實增強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讓過去望而卻步的一些高難技術變為常規開展,大大提升了本土專業技術人才的醫療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動全縣醫療綜合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加快推進“病有所醫”向“病有良醫”轉變。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洪洞縣將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續深化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不斷完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持續加強與專家學者的交流合作,堅持引育并舉、匯智聚力,不斷拓展醫療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全力打造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高地,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群眾健康,奮力譜寫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絢麗篇章。
記者 侯秀娟 李靜 文/圖
責任編輯: 吉政